丹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2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如何稳增
TUhjnbcbe - 2023/4/30 21:18:00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14208.html

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将主要出现在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新能源、碳中和等领域

邹碧颖

编辑

王延春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这是判断今年经济形势、定调来年宏观*策的“风向标”,会议明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被提升到新高度,“稳增长、打造新增长点”将成为明年的*策主线。

年各地区各部门将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策,*策发力适当靠前。明年财*将会更加积极,财*支出将前置,以加快财*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策;稳健的货币*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判断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全球经济复苏再添变数。地缘*治与产业链重构,牵动着中国经济命脉。

12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刊发文章指出,全球通胀进一步加速的风险正在成为现实,要在疫情持续不退的环境下应对通胀压力。此前10月IMF预计,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9%,中国经济增速8%,较7月预测数据均出现下调。

目前,对于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国际组织与市场观点大多预判在8.1%左右。12月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最新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为8.1%。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0%,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预测相一致。

然而,亮眼的数据可能掩盖了一部分人正处于不利生活环境中的事实。

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明显低于以往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恢复缓慢,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实体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抑或是传统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增就业机会尚无法有效弥合传统行业减少或丧失造成的就业岗位空缺,导致就业同比下降,失业现象增多,返乡劳动力明显增加。

在“中国经济新气象”的热议话题中,一些民众评论说,“今年很多行业直接原地失业”“我们公司裁员有点多”“做梦都在找兼职努力挣钱还房贷”“有多少店面关门,有多少年轻人越来越活不起,不敢结婚、不敢生娃、不想生娃”“在努力,很辛苦”……

另有经济学家指出,去年经济低迷、低基数“翘尾效应”可能抬高了今年3%左右的增长表现,年中国真正的经济增长或相当于过去的4%-6%。

年,中国企业经营之艰难,显露在原材料成本与销售价格的剪刀差数据中。10月,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上涨13.5%,创年以来的新高,同时物价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5%,二者分化差达12个百分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迅猛上涨,大幅挤压着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

监管与反垄断的强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波动。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财经》年会上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但各个行业冷热不均。出口、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表现非常亮丽,而与监管重置相关的互联网、教培、房地产面临的压力则在上升。

“年恢复不如预期,也是有很多特殊的不可抗力因素。疫情没想到会不断地反复,灾害没想到今年水这么大,还有已经久违的能源危机,整个世界遇到了问题,中国拉闸限电,我这个年龄,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遇到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财经》年会上感叹说,今年中国经济的恢复并不是特别理想,这会对明年经济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一组观测宏观经济的重要数据是:11月,中国出口单月同比增速仍然有22%,外需稳健性屡超预期。同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单月同比增速已下滑至-2.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仅有3.9%。对此,徐高指出,国内紧缩的宏观*策带来了内需的萎缩,行*性的限产*策也人为压低了产出,给经济增长增加了阻力。

为了总结过往、部署明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年之后召开得最早的一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指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加之明年又要召开*的二十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六稳”“六保”,要求明年中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包括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在内的五方面问题。

会议还特别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

外界分析,今年一些行**策的运动式执行,造成了短期的经济下行压力。而此次会议释放出对今年过于严厉的宏观*策进行纠偏的明确信号,其中既包括经济*策的纠偏,也包括经济*策背后认识的纠偏。徐高预计,*策快速纠偏后,中国经济有望在年迎来开门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实来看,明年及更长的未来,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向好?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财经》记者表示,据称,年和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中国,这种状况在10年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难道中国经济长达10年的持续下跌是不可避免的?是无论采取什么*策都无法扭转的吗?中国维持了40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豆茎不能长到天上’。但十年内经济增速下降一半一定是必然的吗?”余永定发问道。

从年到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但李扬认为,这样的情况属于旧常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恐怕看不到了。IMF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5.6%,美国经济增长5.2%。中国要实现赶超美国,经济增速还必须显著更高,因此仍需努力。

暗流涌动的年即将步入尾声。年,中国经济能否行稳致远?

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预计在5%左右

图/视觉中国

5.9%——IMF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算得上一个亮眼数字。即便是IMF对年全球经济增长实现4.9%的展望,也将高于过去40年来全球经济3.5%的增长率。

但这一数据主要得益于低基数效应。IMF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StevenBarnett)在《财经》年会上提醒,去年全球经济萎缩了3.1%,今年强劲增长的经济数据,可能会掩盖全球经济仍然深受疫情拖累的事实,“我们现在还没回到正常轨道上,明年全球GDP预计仍然会比疫前水平低3%”。

实际上,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学界的态度也愈发谨慎。潜在经济增长率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8%,疫情发生后,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估从8%跌落至6%以下。

现在,李扬也担忧潜在经济增长率继续下行。“测算数据显示,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不到4%,还是很高,但如果目前一些情况使潜在增长率的中枢下行,问题可能变严重。”

今年5月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下行态势。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财经》年会上指出,三季度的经济增速约为4.9%,或已跌破潜在增长率。主要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销售遇冷、金融信用*策的收紧、就业和消费的低迷,以及上游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对下游的挤压。

朱海斌指出,今年刺激*策退出的力度和强度、产业*策的冲击远超市场年初预计。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两年平均增速同比增长5%、5.5%、4.9%,环比增速分别为0.2%、1.2%和0.2%,而经济潜在增长率环比原本应在1.3%、1.4%左右。

这一现象,指向中国退出扩张性财*、货币*策,特别是财**策过早。余永定分析,年前半年,中国财*收入增速超过预算13.7个百分点,实际支出超过预算3个百分点,财**策具有明显的紧缩性。在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加大财*支出是应有之义。压缩财*开支大概率会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而经济增速下滑必然导致财*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虽然财*状况令人担忧,但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更令人担忧。没有哪个国家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财*状况会好转的。在还有进一步扩张财*余地的情况下,急于缩小财*赤字-GDP比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余永定说。

具体来看今年的经济表现:“三驾马车”中,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但海运费猛涨摊薄了企业利润,而且出口未来的形势依然充满变数。而在国内,投资与消费都增长乏力。李扬介绍说,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无一例外都在下行。

这其中,房地产市场的变局尤为突出。1月至10月,43只房地产企业信用债出现违约,是去年违约数量的2.5倍。房价出现下跌,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继续降温,59个城市的新房价格环比下跌,数量创年来的新高,价格跌幅继续扩大。

任泽平作出分析,房地产投资和销售连续七个月回落,金九银十呈现不足,9月、10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滑21.7%和22.6%,带来了开发商资金链的紧张,也带来了地方大量土地的流拍,意味着未来房地产投资面临继续下滑的压力。

消费的报复性反弹也迟迟没有出现。今年“双11”,淘宝罕见地停止了分时成交数据的公布。供职于一家国际服装集团的林嫣(化名)告诉《财经》记者,去年虽然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她和许多同事备战电商,“双11”奖金还能拿到1万多元,今年却一下子降到多元。

李扬分析,现在统计数据中,数字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不是因为消费好了,而是因为投资坏了。今年消费复苏的进展严重受挫,根子上看,是居民收入上不去。尽管上世纪末就有中央文件强调要在一次分配中大幅提高工资比重,但今天,这一比重还略有下降。

另一数据显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年因疫情而急剧上升,今年前三季度略降。同时,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也下降,与信贷扩张速度下降一致。社融、信贷、M2均下降。

“债务减少意味着企业不愿意借钱,不想生产,都要关门了,投资更不用说。居民不借钱了。为什么呢?以后的收入没有前景,我的消费没有因为借钱的便利而增长。”李扬认为,*府的杠杆率年很高,今年前三季度比较平稳,结合新增国债的限额和实际新增国债余额的减少来看,主要是由于地方*府对前景也不看好,今年都不愿意借钱。

多位经济学家预判: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低于今年。

中国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在《财经》年会上分析,由于全球疫情不断反复、原材料涨价冲击中小实体企业、出口高基数与大国博弈,以及房地产与土地财*等问题,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对此,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策,*策发力适当靠前;要保证财*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徐高分析,“稳”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单列的反垄断、地产调控和双碳*策等主要任务,在今年的公报中不再单列,论述篇幅明显减少。此外,会议公报还用较大篇幅论述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资本等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综合看来,会议对今年某些宏观*策以及背后的认识进行了修正。

目前,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测,市场反应相对乐观。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世界经济明年增速会放缓,但不意味着停滞。得益于各国的宽松*策刺激,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6.1%,明年降至4.7%。年,伴随第二针疫苗接种率上升,亚洲经济增速将保持在5.4%,主要靠出口和消费拉动,中国、日本、韩国会是主要引领国家,而中国的经济增速预计是5.5%。

这一数字与国际机构的最新预测接近:IMF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5.6%,世界银行今年中的预测数据是5.4%。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估计为5.1%,下调了7个百分点。摩根大通预计,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逐渐转好,到明年二季度回到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之上,明年下半年可以稳定在5.5%以上。总体来看,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4.7%。

与此同时,巴奈特指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明年预计将基本复苏。到明年底,中国的产出水平有望接近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是,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即便到年,产出水平仍会比疫情前的预测低5.5%。

应对全球大通胀:美联储加息,中国货币*策会转向吗?

显然,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扭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益平在《财经》年会上指出,上世纪末20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较发达国家快0.45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增长由发达国家引领;新世纪前20年,中国等金砖五国崛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大幅提高,较发达国家平均经济增速快3.65个百分点;然而,根据IMF的预测,二者的差异在明年又会回落至0.5个百分点左右。

“未来一两年、两三年,世界经济格局会和过去不太一样,很可能和上世纪最后20年更类似。”*益平分析,许多发展中国家更难有效而广泛地接种新冠疫苗。此外,美联储*策的调整也可能使经济基本面薄弱的发展中国家遭遇货币贬值与金融市场的冲击。

实际上,过去两年,为了提振疫情阴霾笼罩下的经济,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都做出了大幅宽松货币、扩张财*的救市选择。

年3月,美联储将联邦储备基准利率从1.5%至1.75%,调低为0%至0.25%,即“零利率”*策;同时宣布实行无限量的货币*策,到去年底时,将其每月的购债规模增加一倍,达到亿美元,从此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突飞猛进,去年末已达到创纪录的约7.5万亿美元。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5%,为二战之后的最高增速。

全球央行大放水,为市场注入了巨额的美元流动性,稳住了消费需求,带动全球股市上扬,但也逐渐导致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大幅甚至成倍上涨。经济学界将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经济复苏不均的供求缺口;航运受阻、供应链断裂;美国移民减少、劳动参与率下降,收入水平增长,以及全球央行的直升机式的撒钱。

目前,美国的通胀压力表现尤其突出。11月,美国CPI同比上升6.8%,创30多年来新高。同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2.3%,PPI同比上涨12.9%,剪刀差虽较上月收缩,但已有一些消费品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发布了产品涨价通知。市场机构认为,还不能完全排除上游成本压力向下游继续传导、带动物价上涨的可能。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12月议息会议结果,Taper加速,符合市场预期;点阵图预期年将加息三次,超出市场预期。整体来看,年首次加息几成定局。

此外,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也不可轻视。

年是中国经济复苏非常关键的一年。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大致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另一种则警示,中国可能正处于从滞涨向衰退方向转化的阶段。观点的分野之间,亟待厘清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大通胀究竟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

起初,美联储将通胀视作暂时现象,认为价格会随着基数效应、供应链瓶颈等短期因素过去而下降。但今年全球通胀的上升程度、涉及广度,已经超过了不少市场机构的年初预期。12月1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最新讲话中去掉了通胀高企主要是“暂时性因素”的说法。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担心,这可能会演变成为长期性的全球大通胀。

在巴奈特看来,*策的制定面临支持增长与控制通胀的两难困境。IMF预计,大部分国家的通胀压力大概会在年消除。目前,通胀压力的增加在意料之中,但也有一些迹象表示,供需不匹配的持续时间比预期要长。如果继续出现航运中断、供应链断裂,通胀就有可能持续。而一旦通胀明确上行风险,需要央行主动积极进行应对。

11月,美联储开始削减购债规模,并于12月15日宣布明年初将加速Taper,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由减少亿美元增加到减少亿美元,其缩表、加息的操作时间也成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如何稳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