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肤秀肤色遮盖套装 http://www.bdfmall.com/作者:温彬应习文杨美超
一、看整体:进出口增速下降但顺差保持高位
海关总署8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亿美元,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4%。其中,出口.6亿美元,同比下降14.5%,环比下降1.2%;进口.6亿美元,同比下降12.4%,环比下降6.%;7月贸易顺差.0亿美元,同比减少20.4%,环比增加14.1%,总体上,进、出口增速下滑幅度较大,但顺差规模环比上升,仍处在相对高位水平。
总体看,“外需弱、价格低、基数高”三大因素仍在制约进出口增速。从外需看,欧美日韩及东盟主要国家PMI走低,韩国、越南等国进出口同比持续下行;从价格看,去年7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导致本月主要贸易品同比回落幅度较大,拖累进出口金额;从基数看,去年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为18.0%,绝对量为全年次高,高基数对出口增速下降影响较大。
一般贸易出口抗风险能力较强。7月一般贸易出口.7亿美元,同比下降14.8%,一般贸易进口.6亿美元,同比下降12.6%,一般贸易顺差.7亿美元,同比下降19.7%,环比增加14.0%。加工贸易出口.9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加工贸易进口07.7亿美元,同比下降20.%,加工贸易顺差.2亿美元,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6.%。
受全球需求持续收缩影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负增长。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同、环比下滑幅度要小于加工贸易,且在环比增速上连续个月实现小幅增长,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加大一般贸易的占比,有利于推动外贸规模的稳定和结构的优化。
二、看国别:基数效应下对主要国家(地区)均同比下降
受需求下行与高基数影响,我国对美欧出口跌幅较深。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继续呈现减速趋势,我国外需面临较大压力。美国、欧元区在持续加息压力下需求下行,7月美、欧制造业PMI分别为46.4%和42.7%,均显著低于50%荣枯线。此外,去年7我国对美欧出口基数为年度最高,也对同比增速形成明显拖累。受此影响,我国对美国7月出口同比下降2.1%,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18.9%,降幅较1-6月扩大0.7个百分点。对欧盟7月出口同比下降20.6%,降幅较上月扩大7.7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9.1%,降幅较1-6月扩大2.2个百分点。
东亚产业链摩擦导致我国对日韩出口持续下跌。去年以来美日韩加强芯片等高科技产业链合作,导致东亚产业链重构,我国对日韩出口受到明显影响。7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8.4%,降幅较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7.1%,降幅较1-6月扩大2.0个百分点。7月我国对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7.9%,降幅较上月收窄1.8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7.6%,降幅较1-6月扩大1.5个百分点。
对东盟出口同比降幅扩大。与2-4月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高增长相比,5月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开始下滑,主要由于大量由我国出口至东南亚的产品最终目的地仍是欧美,这一点与越南出口月以来大幅下降趋势相一致。此外,去年5-7月份年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基数明显抬升,7月达到年度最高点,也会对同比增速形成较大的向下压力。7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21.4%,降幅较上月扩大4.6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4%,降幅较1-6月扩大.4个百分点。
对非洲、拉美跌幅相对较低,对俄增幅回落。7月我国对非洲出口同比下降4.9%,跌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增长11.6%,涨幅较1-6月回落2.8个百分点。7月对拉美出口同比下降14.9%,降幅较上月扩大4.2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下降.7%,跌幅较1-6月扩大2.4个百分点。7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51.8%,涨幅较上月回落9.1个百分点,1-7月累计同比增长72.5%,涨幅较1-6月回落4.5个百分点。
利用两年平均增速看对各国出口变化。由于去年6、7月出口额异常高,导致今年同期出口增速偏低,采用两年平均增速(即相对于1年同月份的年度复合增速)来看,可以较为清晰地判断对各国的出口变化趋势。从7月当月以及1-7月累计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两年来我国出口“对美大降,对日小降”,地缘*治是最主要原因。对欧盟与韩国1-7月仍在增长,但7月出现下降,从原因看应为外需下行为主,地缘*治为辅。对新兴市场出口而言整体强于发达国家,其中“对非洲大增,对拉美温增,对东盟小增”,这是近年来我国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战略不断实现出口多元化的成果。
自美、欧、日、韩进口跌幅继续扩大。进口方面,价格下行因素导致7月自主要国家的进口跌幅均出现扩大。其中,7月自美国进口同比下降11.2%,降幅较上月扩大7.1个百分点;自欧盟进口同比下降.0%,降幅较上月扩大2.个百分点;自日本进口同比下降14.7%,降幅较上月扩大0.个百分点;自韩国进口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上月扩大7.6个百分点。自日、韩仍保持两位数进口跌幅,反映东亚产业链摩擦加剧。
自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进口保持下降。7月自东盟进口同比下降11.2%,降幅较上月扩大7.1个百分点;7月自非洲进口同比下降26.1%,降幅较上月扩大4.8个百分点;自拉美进口同比下降2.8%,降幅较上月收窄10.0个百分点。自俄罗斯进口两年来首次出现下降。7月同比下降8.1%,1-7月同比增长16.5%。
三、看产品:汽车、船舶出口亮眼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7月份农产品出口81.2亿美元,同比下降5.6%,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机电产品出口.7亿美元,同比下降11.9%,增速降幅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亿美元,同比下降18.1%,连续12个月负增长,且降幅出现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出产品出口增速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和高价格影响,但仍有部分产品出口比较亮眼。
汽车量价齐升但增速放缓。机电产品方面,汽车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已降至两位数,7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8.%,虽依然位于较高水平,但增速已连续4个月放缓。与汽车相关的零配件出口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5%。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出口增速主要来自于量价两个方面的同比上升。其中,汽车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5.0%,出口量同比增长59.4%,二者共同作用汽车出口保持韧性,但量价增速也均出现放缓,后续或对汽车出口构成压力。
船舶价格支撑出口转增。机电产品中,另一个出口表现较为亮眼的是船舶。7月船舶出口同比增长82.4%,增速由负转正,并达到1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量价拆分来看,主要是价格上升对出口金额起到重要支撑作用。7月船舶出口价格同比上升89.6%,增速大幅上行。7月全球新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7%。尽管航运运价持续低迷,导致新船下单意愿受到一定压制,但根据船舶使用周期计算,当前船舶行业正处于新旧更新替换阶段,船舶需求扩张,加上供给端持续紧张且缺乏弹性,造船业正处于新的景气上行期。
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速继续形成拖累。进入7月全球主要工业品价格同比增速继续回落,CRB综合现货指数月度平均同比下降.6%,对出口额的增速产生较大的拖累作用。以主要出口产品量价走势判断,剔除价格因素,7月我国出口实际增速降幅(出口产品量)相对来说会更小。从重点产品看,除汽车、船舶、手机、粮食价格增速上升,同比增加15.0%、89.6%、.7%和14.0%,其他主要商品价格均大幅下滑,其中成品油、稀土、鞋靴、钢材、集成电路和家用电器的价格分别下降2.8%、60.8%、14.1%、46.0%、16.4%和7.0%。
进口增速继续下滑,但半导体进口量明显增加。7月我国进口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大宗商品进口受价格下跌影响继续下降。7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相关商品进口规模虽有所增加,但进口金额依旧同比下降。食用油、金属矿及矿砂、原油、钢材分别同比下降11.6%、14.9%、20.8%和19.8%。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不一。传统手工业作为我国优势出口品,通胀进口需求较低,但7月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同比下降2.8%,但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进口同比增长16.1%,结束了14个月的负增长。三是机电产品中半导体进口量同比增加。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开始,我国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一直增速下滑。7月机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液晶显示器、二极管及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高新技术产品同比下降29.1%、16.7%、1.1%、18.7%、16.7%和11.7%,但值得注意的是,二极管及半导体器件进口量同比增长22.5%,16个月以来首次增速为正,且进口量环比增加60.8%,进口规模大幅增加。
四、看未来:外贸当月增速或已现底部
短期看,美欧加息进程尚未结束,欧美国家去库存周期仍在持续,叠加全球产业链重塑带来的负面冲击,来自发达国家的需求依旧不容乐观,而其货币*策及需求下降外溢性导致的全球经济降温,也变相导致我国对东盟、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贸易面临压力。预计未来短期我国出口难以走出负增长区间,个别月份的降幅仍可能达到两位数。
不过从中期看,我国面临的外贸形势也有边际改善的机会。一是去年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同比增速压力,将在四季度有所改善;二是当前主要商品价格已较前期有了明显降幅,未来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随着国际能源价格开始企稳,由价格因素导致的出口金额下降,也有望在三、四季度出现边际改善;三是前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综上所述,从当月同比增速看,预计7月出口与进口或已达到全年最大跌幅,8月开始跌幅将有望收窄,且不排除年内出现微跌甚至回归正增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