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是各国*府对管理汇率的机构、原则、方法等事项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根据汇率能否上下浮动,可以将汇率制度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具体来看,一国*府采取哪一种汇率制度,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策的通盘考虑,其中就涉及到著名的“三元悖论”。三元悖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根据这一理论,一国*府的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策独立这三个经济目标不可兼得,选择适合自身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的汇率制度意义重大,合理的汇率制度并非一成不变,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整体经济发展。
理论基础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长期来看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强弱。一般来说,经济增长强劲、就业水平充分、通胀温和可控、国际收支条件改善,均有助于增强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推动汇率升值。
在外汇市场中,经济主体选择持有本币还是外币,取决于其对支付和投资的各类需求,通常可以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来解释一国汇率水平的高低。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一国货币及其他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利率差决定了货币之间的远期汇率。这两种理论在AFP课程中已有介绍,因此不做过多阐述,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认为汇率可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
(1)经常账户主要体现了国际贸易造成的影响,可以参考贸易顺差等指标进行判断;(2)资本与金融账户主要受投资回报率、利率水平和汇率预期影响,往往与投机“热钱”密切相关。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如果一国经济出口大于进口导致贸易顺差、本国利率高于他国利率导致资本流入,则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汇率趋于升值,反之亦然。
历史经验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实行的是美元挂钩*金、其他国家货币挂钩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汇率体系逐步多元化,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经济学家总结出一些经验,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汇率中常见的问题。
1.汇率波动更加剧烈。“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为了解决国际结算问题,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牙买加举行会议,推动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此后,一方面,各国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呈现多元化,但美元仍是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世界各国可以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资金融通机制等多种调节手段,对国际收支不平衡进行相机抉择,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牙买加体系”仍有诸多缺陷:首先,国际金融环境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汇率经常大起大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投资活动;其次,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需要人为频繁干预,进一步加剧经济周期波动;最后,信用货币在种类和规模上都大大扩张,经济发展对货币供应的依赖越来越深,债务规模日渐攀升,金融危机频繁出现。2.美元指数对各国汇率有较大影响。目前,美元是全球主要的世界货币和外汇储备资产,可以影响全世界的各类资产,美元汇率的走势主要参考美元指数。迄今为止,美元指数分别经历了3次升值、贬值周期,目前正处于第3次贬值周期中,一般来说,在美元升值周期,美国以外的其他各国汇率普遍贬值压力较大;而在美元贬值周期,美国以外的其他各国汇率普遍升值压力较大。3.大国与小国的汇率制度差异显著。根据之前的介绍,一国*府汇率制度面临三元悖论的制约,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策独立这三个经济目标不可兼得,对于按照经济体规模大小不同来划分的大国与小国而言,各自*策选择的侧重点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国抵御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较强,经济*策的首要目标是国内经济和物价稳定,倾向于本币汇率可以适度调整、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汇率制度上往往希望能够浮动;与之相反,小国的经济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影响,本币币值的大幅波动会扰乱国内金融秩序、影响国家经济稳定,因此倾向于钉住大国的固定汇率制。
分析框架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是外汇资产配置的参考依据,汇率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具体可细分为基本面因素和扰动因素两大类。
基本面因素:强调一国经济长期结构性的变化,决定汇率中长期走势,其中经济增长、货币*策和通胀率是最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