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场协议日本垮了德国却没事,这就是为 [复制链接]

1#

在世界经济史上,美国和日本、德国之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协议,那就是《广场协议》。

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很快就出现了制造业发展萎缩,实业发展受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并且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日本的经济都开始了持续的低迷,可以说,被这一项《广场协议》给打得再无还手之力了,只能逐渐地在经济上沦为了美国的附庸。

然而很奇怪的一点是,德国也和日本一样,都是在美国的逼迫下,和美国签订了这项《广场协议》。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德国一开始也和日本一样,制造业大受打击,重工业一时之间惨不忍睹。

本来,德国的下场就要和日本并无二样了——从此经济持续低迷,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德国似乎逐渐地缓过来了。

那么,为什么德国可以实现“绝地求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日本却偏偏就不行呢?

广场协议

那么如果说起来,我们要先明白一下,什么是《广场协议》呢?

《广场协议》是在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五国的财政部部长,在美国的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这么一项协议,它的核心内容说白了就一点,让日本的日元和德国的马克升值,达到和日本、德国两国“经济水平、经济实力相符”的地位。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下,美国才会觉得日本和德国的货币该升值呢?

在二战之后,日本和德国由于是战争的战败国,所以他们欠下了巨大的战争赔款,本国的经济一开始也非常的低迷,而此时,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也都已经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胁迫。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也都明白,这时候再逼他们是肯定没有什么结果的,就算是把这两个国家“卖了”,也榨不出来什么油水了,只能是自己加以援手,让他们两个国家恢复过来,发展起来,才有能力还自己的钱。

并且在当时,由于美苏冷战、两极争霸的现实需要,美国也很想把这两个国家变成自己分别在欧洲和亚洲遏制苏联的两颗钉子。

于是,美国对于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援助,并且不但是在经济上进行了援助,在技术上和政策上,也都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飞快的发展着,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工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仅仅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但是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人在没钱的时候儿只想着有钱,在有钱了之后就会想着更多的东西。

日本也是如此,越来越有钱的日本开始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他决定要以经济为翘板,让自己在国际上获得“大国地位”。

于是,日本以经济为中心,和美国展开了一场场不断的对抗,而德国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满足于自己“战犯”、“战败国”的身份,和日本一起,与美国展开了对抗,三国之间展在经济领域展开了严重的摩擦。

在那一段时间内,这三个国家,在“纺织行业”、“钢铁行业”、“彩电行业”、“汽车行业”、“商贸行业”、“进出口行业”等等方面,可以说是打得不可开交,好不热闹。

但是,日本和德国似乎是愈战愈勇,双方的实力都在一场场“贸易战”中飞快的提升着,到了80年代,日本就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很多日本的企业那都是首屈一指的。

日本看着自己手里赚到的钱,笑得简直是合不拢嘴,在全世界到处购买资产,扩大自己的商业规模。

而且,日本这时候儿确实通过经济收入达到了在国际上很多事情都缺日本不可的地位,这让日本成为了世界政治界中,“带着战犯帽子的强国”。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终于抓狂了,他敏锐地认识到,再不遏制住日本的这种发展势力,恐怕自己就要“没饭吃了”。

于是,美国对日本露出了獠牙,直接第一手措施,就是指责日本操纵汇率,让自己本国的货币不断贬值。

对经济学有一些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本国货币的贬值是有利于出口的,是会扩大自己本国商品的竞争力的。

原来在外面赚取了一块外币,可以在自己本国内换取块本国货币,但是现在赚了一块钱外币,可以换块本国货币,这的确是本国货币贬值了,但是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人们投身出口行业,刺激出口行业而活力的这么一个效果。

于是,美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日本的日元汇率给“打上来”。

在当时,就签订了这项《广场协议》,美国直接威逼日本和德国,要么提高你们的汇率,要么现在咱们俩就“较量较量”。

迫于无奈,日本只能提升了自己的汇币汇率。但是,汇率一提升,就意味着自己的商品开始变贵了。

自己原来的商品利润是日元,原来赚五美元就可以达到了,但是现在要去赚十美元。

这样日本自己的商品,它的竞争力就大大的下降了。

当然,德国也是一样的。

日本对策

日本和德国在这个时候儿,看着大批量的商品积压在自己家的仓库里,是卖也卖不出去,顿时都慌了。

商品卖不出去就换不回来钱,换不回来钱,就没有办法应付这些工厂的开支,就没有办法给工人发工资,就会影响本国的现金流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自己本国的经济是一个非常彻底的打击。

这个时候儿,日本和德国都对此做出来了应对的举措。

日本应对的举措很简单,既然往外卖卖不出去了,那么我们就往内卖,让自己本国的老百姓来买不就好吗?

但是问题来了,当时日本一共就那么多人,大家手里的钱都是有数儿的,怎么可能会一下子去购买那么多的现成的工业品呢?于是,日本在当时想出来了一个非常“绝妙的点子”,那就是让日本的银行降息。

也就是说,日本的老百姓可以在银行里借出来更多的钱了,日本的老百姓借相同钱的利息更少了。

这一下子就激发了日本老百姓去银行里借钱的热情。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日本老百姓就算从银行里借出来了钱,又怎么可能全部都购买这些现成工业品呢?要知道这些现成工业品可不是什么日常用品,不是什么易消耗品。

一个日本家庭里,好比说就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吧,难道他们需要买三台电视看吗?并且算上夫妻二人这么一个三口之家,孩子不会开车的话,那么这个家庭最多也就买两台汽车了,难道他们还会去买三台汽车,留一台扔在车库里吃灰吗?

就这样,虽然日本人民手里的钱是有了,但是对于本国的现成工业品的消费的推助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日本人民手里多余的钱去哪里消费呢?

在当时,很多日本人的选择就是那些大型的消费,并且是可以不用自己太多操心的消费,那也就是股市和房市。

后面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的股市和房市在一夜之间被炒到了天上去,迎来了大规模的泡沫时代。

在不久之后,日本央行直接宣布提升利息,瞬间,日本股市和楼市的泡沫被戳破了,大量的日本人,一夜之间血本无归,从而失去了希望。

失去了希望,同时又负债累累的日本年轻人,却大多数选择了“躺平”。这也就导致了日本经济一直到现在,也是充满了很多的问题。

德国对策

而德国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避开美国通过《广场协定》对它的制裁呢?

说起来,德国也是选择内需来应对《广场协定》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但是德国的内需,占据了一部分运气的原因,这一部分运气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德国统一了。

在颁布《广场协定》不久之后,柏林墙可是就被拆除了,东德和西德两个德国,就成功的统一了,而两个德国统一之后,这样受《广场协议》影响的西德,一下子就多出出了一大块消费市场和近乎一倍的人力资源。

就这样才算成功地避免了被《广场协定》打击制裁。

原来在东德,那些工人们也是受过相当的教育的,而这些工人们涌入了德国的劳动力市场之后,原来高昂的劳动力价格瞬间就被拉下来了一半之多,而德国工人的工资也出现了大水平的下降,这样制造业的成本才会逐渐被高幅度地拉低了。

而且,由于东德和西德之前分别受美国和苏联的控制,所以双方的经济与差距非常的大,在当时,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德国实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那就是税收。

通过税收,德国成功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把从那些富人手里收过来的钱全都用于补贴到了东德的手里。

这样,东德的居民手里有了钱,顿时也就有了消费的欲望,可以去购买德国生产出来的那些电视、汽车等等现成工业品。

就这样,原来德国那一部分根本就卖不出去的现成工业品,就这样被原来东德的那一部分消费者给吸收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看到,原来税收真的是可以促进国内消费,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的。

税收是什么东西呢?税收说白了就是“收入的再分配”,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由于那些高收入人群,甚至那些富豪人群,他们的收入太高了,这是不利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通过税收可以合理合法地把他们的收入收取过来一部分,来补贴给那些低收入人群。

而且这种办法也是被我国很好的借鉴了过来,其实在我国来说,高收入人群以及那些“大富豪”们,他们对于我国的产品使用的程度是非常低的。

从手机、电脑这些日常吃喝穿戴的“小玩意儿”,到汽车、甚至私人飞机等等,这一部分人使用的大多数还是国外的商品,而且,他们的消费品大多都是奢侈品。他们花的这一部分钱,其实对我国企业来说是赚不到的,但是如果给到了我们国家低收入人人群手里,低收入人群就会拿这些钱去投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使用我们国家的产品。

这也就是通过税收促进收入的再分配,然后平衡贫富差距,促进消费,达到经济的良性循环。

可以从德国和日本的情况来看到,其实德国能够成功的摆脱《广岛协定》的“精准打击”,一部分是税收的功劳,一部分也是由于突然出现了东德这一块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人力资源池,只能说日本没有这样的好机遇,自然也就不可能摆脱被《广场协定》打击的厄运了。

所以,看到了德国和日本不同的命运,我们国家自然也就明白了税收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税收在调节贫富差距,在调节国民收入之间的作用。

并且根据这些,我们也是提出来了,共同富裕的口号。

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不可能说过了哪一个时间点,全中国13亿人民一下子就都富裕了,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我们国家也只是能通过种种措施,来尽量的调整贫富差距,让我们国家的全体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程度。

我们国家不是德国,也不是日本,但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对日本和德国的借鉴,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历史的规律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