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朝宝钞贬值及至最后退出流通的根源第二节 [复制链接]

1#

明朝宝钞从发行--贬值--泛滥--退出,其最根本原因是没有货币政策

洪武宝钞

洪武钞法初行的几年,因发行量不大,还能保持和物价一定的比例。但从倒钞问题的发生,在洪武十三年便已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当时明朝为了推行宝钞的流通,采用了很多手段,比如朝廷用宝钞换取百姓收中的金银还有就是把宝钞用于朝廷的财政支出,这导致大量金银流进国库,而当时的朝廷又不重视宝钞的回收,国家回收宝钞的途径主要是税收,还有就是当时因为做工问题,宝钞难以耐久使用,政府又只重发放,不重回收,导致宝钞泛滥,这样也加据了通货膨胀和贬值,时间越往后情况越严重,最终人民纷纷弃用。

因宝钞的做工简单,也没有复杂的特殊工艺和防伪手段,就导致社会上很多人对宝钞进行伪造,这样更造成宝钞泛滥,百姓对宝钞的不信任,因此它的退出也就成为了必然。

白银对宝钞的冲击是压死宝钞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宝钞的崩坏,明朝社会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长,白银的来源有三个:一是政府国库藏银,二是国内的开采,三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涌入。最终白银对宝钞的冲击,自成化、弘治年间以后,宝钞已完全退出了民间交易。

信用是纸币的灵魂,必须取信于民,也必须控制货币的发行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