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ask.bdfyy999.com/在中草药系统里,茜草其实算不上什么“大有名气”,即使在它归属的“凉血”类里,其实也不是太常用,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全面认识一下它。
从植物属性来说,茜草属于茜草科植物,入药的是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传统本草家的做法是每年的春秋二季采挖茜草,尤其是八月中到九月中采集者最佳,采挖回来的茜草根去掉泥沙,用水洗干净后切段晒干即可。
在历代医家笔下,茜草还有茜根、红茜草、茜草根、倩染、绯草、牛蔓、小活血等多个别名。
茜草是一种野生的攀缘植物,茎的每一节都轮生有四片叶子,秋天悔开黄色的小花,花落后结出扁球形小浆果。
从外观上看,茜草的根茎呈结节状,丛生有粗细不等的根。根为圆柱形,稍微有点弯曲,长在10到25cm之间,直径大概在0.2到1cm左右。
茜草根的表皮为红棕色或暗棕色,有分布细纵皱纹和少数细小的根痕;皮部脱落的地方为黄红色。质地较脆,容易折断,折断面平坦,皮部为紫红色,木部为浅黄红色,可以看到多个导管孔,气微味微苦,咀嚼时间久的话会有刺舌感。
历代本草家认为,茜草性味苦寒,主要入肝经。性味苦寒而泻降,既能凉血止血,又可以活血祛瘀,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功用。
因为在中药系统里,止血之品多数有留瘀之弊,但茜草却没有这个弊端。
茜草入药时有两种常用的状态,一种是直接生用,一种是炒炭后叫作茜草炭。
需要注意的是,茜草炭和茜草的功用是有很大差异的。
传统医家认为,茜草生用能活血凉血,同时还可以化瘀通经,常用于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以及跌打瘀肿。
而茜草炭的表面一般为黑褐色,内部棕褐色,气微,味苦涩。主要是能化瘀凉血而止血,常用于血瘀夹热所致之出血诸证。
归纳起来,茜草的功效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还有一个和茜草有关的故事:
古时候的长安城里,有一户人家专卖药汤,不管什么人什么病,随便给几个钱买一碗药汤喝下去就行。
这一天,丞相突然流鼻血,御医开的方子都没有用,最后听说了这家卖药汤的,就病急乱投医派人去买一碗回来。
仆人骑马飞奔到了那户人家家里,看到他的院子里放了一口大锅,锅里的药汤所剩无几,眼见得就要勺干了,仆人拿出罐子自己盛了一碗就走,可走到丞相府门口却摔了一跤,药罐子摔破了,药汤自然就喝不成了。
这下吓坏了仆人,惊慌之中看到门口有一家染坊,院子里有口大缸,装满了红色的水,看上去和自己“买”回来的药汤差不多,仆人就勺了一罐回去交差了。
想不到,丞相喝了那碗染缸里的红水之后,很快就不留鼻血了,还重重地赏赐了仆人,仆人也算是因祸得福。
后来才知道,那染缸里的水就是用茜草熬出来的,古人用它把布匹染成红色。
经过这个故事,茜草止血的功用就很快传开了。
归纳历代医家对茜草的运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各种出血症候:
诸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诸证,但凡辨证属于血热者,茜草基本都能派得上用场,常与藕节、生蒲黄、三七等配伍,如茜草汤。
2、妇科月经不调:
对于女子月经不调,如经闭、痛经、以及男子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等问题,辨证有瘀血者,茜草也是比较常用的,常与香附子、丹参、桃仁、红花、乌药等配伍。
总而言之,古人对于茜草的使用,如果用于止血,则宜炒炭用,如果是用于活血祛瘀,宜生用或酒炒后使用。
因为茜草性味苦寒而降泻,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以及没有瘀血阻滞病因者,还是应该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