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卒中研究银杏二萜内酯对老年下肢深静脉 [复制链接]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limbdeepveinthrombosis,L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该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患者运动障碍、患肢可有后遗症发生,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limbdeepveinthrombosis,LL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疾病,该病具有较大的危害,患者运动障碍、患肢可有后遗症发生,甚能减退,更容易罹患DVT疾病。因此,选择效果肯定、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及治疗措施对老年人LLDVT进行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LLDVT在中医学属于“脉痹”、“瘀血”的疾病领域,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脉道受阻、滞塞不通导致发病。多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已取得了很多的治疗成果,通过辨证论治对患者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DVT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银杏二萜内酯(Ginkgoterpenelactones)是中药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活血效果,对脑缺血性疾病、糖尿病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已在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年LLDVT的效果如何报道还不多见。为了解银杏二萜内酯治疗老LLDVT的效果及机制,本研究比较了银杏二萜内酯与丹参对患者治疗的效果,并检测了患者应激及炎症指标的情况,为LLDVT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76例,为年1月至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LLDVT老年患者,入组者年龄均≥65岁,男42例,女34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1.28±5.29)岁。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银杏二萜内酯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65±5.30)岁。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0.91±5.32)岁。另取10例体检正常的老年人作为健康组,检测外周血各项指标的水平。健康组:男6例,女4例;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3.80±6.69)岁。研究组、对照组及健康组的性别比、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纳入及排除指标

纳入指标/p>

①患者年龄均≥65岁;

②有下肢深静脉超声或造影确诊为LLDVT;

③患者发病均<1周;

④患者均为单侧下肢LLDVT;

⑤患者及家属均同意研究计划并配合治疗。

排除指标/p>

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存在明显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②存在抗凝、活血药物禁忌者;

③行下肢深静脉取栓手术者;

④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⑤不配合或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3.治疗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措施相同。具体措施包括患肢制动、平卧、吸氧、一般营养支持、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在0.9%氯化钠注射液ml内加入注射用丹参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观察组(银杏二萜内酯组):在0.9%氯化钠注射液ml内加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对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按原则继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的效果。

4.患者病情评价

患者病情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内容主要是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不适感程度评分(VAS评分),分值为0~10。客观评价内容主要是记录患者髌骨下方15cm处的两侧肢体周径,记录周径差(患侧周径-健侧周径)。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出血反应等)。5.研究组与对照组炎症指标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1d及用药结束后1周时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ml,离心后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健康组取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检测上述指标水平作为健康对照。6.研究组与对照组应激指标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1d及用药结束后1周时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ml并离心。化学发光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健康组取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检测上述指标水平作为健康对照。1.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患肢周径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患肢周径均明显比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的患肢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轻度皮疹,考虑药物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好转,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

3.研究组、对照组及健康组炎性反应指标的水平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2组血清中hs-CRP、TNF-α、IL-6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炎性指标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4.研究组、对照组及健康组应激指标的水平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OD、GSH-Px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而MDA的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SOD、GSH-Px的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治疗前;治疗后MDA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应激指标比对照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及居民寿命不断延长,老年患者不断增加。在老年人患有的各种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limbdeepveinthrombosis,LLDVT)在近年来日益受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