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简介
龟板,药用部分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或晾干,称为“血版”。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称为“汤版”。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
龟板图片龟板的功效与作用
龟板含骨胶质、水解物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及钙盐等。龟板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主治阴虚阳亢,阴虚内热,虚风内动。肾虚骨痿,囟门不合。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
1、《神农本草经》:“龟甲。味咸平。主漏下赤白、破症瘕核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一名神屋,生池泽。”
2、《名医别录》:“龟甲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
3、陶弘景日:“此用水中神龟,长一尺二寸者为善。厣可供卜,壳可入药,亦人仙方。当以生龟炙取。”
4、五代·韩保升曰:“潮、江州、交州者,骨白而厚,其色分明,供卜。入药最良。”
5、《大明本草》曰:“卜龟小而腹下曾钻十遍者,名败龟板,入药良。”
龟板的药用价值
1、治阴虚动风证。温病后期,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有时时欲脱之势者:生白芍18g,阿胶9g,生龟板12g,干地*18g,麻仁6g,五味子6g,生牡蛎12g,麦冬18g,炙甘草12g,鸡子*2个,鳖甲12g。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分三次服。方中龟甲滋阴潜阳,为臣药。(《温病条辨》大定风珠)
2、治温病热邪久羁下焦,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痛者:炙甘草、干地*、生白芍18,麦冬、生牡蛎15,阿胶9,麻仁9,生鳖甲24,生龟板30。水煎服。方中龟甲滋阴潜阳。(《温病条辨》三甲复脉汤)。
3、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熟地*18g,龟板18g,*柏12g,知母12g。上为细末,猪脊髓蒸熟,连蜜为丸,每服70丸,空心盐白汤送下。方中龟甲滋阴潜阳,状水制火,为君药。(《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龟板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至30克,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掺或油调敷。
龟板的副作用
1、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
2、肾虚而无热者不宜用龟板;阳虚泄泻者亦不宜用。
3、炙龟板一次服得太多(例如30g以上)有时会引起泄泻。
龟板的炮制方法
1、龟甲: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用清水浸透后,置蒸桶内社45min,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净皮肉,洗净,晒干。
2、醋龟甲:取砂子置锅内加热,加入净龟甲,拌炒至表面微*、酥脆时,筛取龟甲,趁热立即投入米醋中淬之,待吸透,取出,干燥。每kg龟甲,用米醋20kg。
3、龟甲胶:取净龟甲,水煎多次,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用文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龟板的配伍应用
1、龟板配伍白芍:龟板甘咸而寒,入肾经,补肾填精、滋阴潜阳;白芍酸苦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平肝。二者合用,有滋补肝肾、养血填精、平肝潜阳、柔肝息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月经不调;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烦躁易怒以及热病伤津、虚风内动之手足瘛疭等症。
2、龟板配伍鳖甲:龟板甘咸平,走心肾,滋阴益肾健骨,功擅滋阴;鳖甲咸微寒,入肝肾,养阴清热、破淤散结,长于退热。二者相须为用,其滋阴潜阳、息风止痉之功效更着,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虚风内动之手足瘛疭、痿软无力、舌红少苔;阴虚发热之劳热骨蒸、盗汗以及阴虚阳亢,肝阳上扰之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耳鸣等。
3、龟板配伍茜草:龟板滋阴养血止血;茜草凉血散淤止血。二者合用,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散淤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挟淤之崩漏下血及月经过多。
龟板的食疗方
1、龟板杜仲猪尾汤
材料:龟板25克,炒杜仲30克,猪尾克,盐1小匙。
做法:将猪尾,龟板,炒杜仲盛入炖锅,加毫升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4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增强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免疫能力、缓和持续发烧。
2、阿胶龟板谈菜汤
材料:鸡子*(生用)1枚,东阿阿胶6克,龟板18克,淡菜9克。
做法:用清水毫升煮龟板、淡菜至毫升。去渣后加入东阿阿胶,炖化后拌鸡蛋*入汤中,熟后即可服用。
功效:滋补肝肾。
3、龟板高丽参炖鸡肉煲
材料:老鸡克,香菇15克,高丽参8克,龟板6克,姜1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香菇泡发至透去蒂,老鸡斩块汆水,高丽参、龟板洗净泡发,姜切片待用。取净锅上火,放入清水、龟板、高丽参、姜片、鸡块、香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50分钟后调味即成。
功效:高丽参富含多种氨基酸、树脂及挥发油,对身体虚弱、心悸失眠有一定的食疗作用。乌鸡为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含不饱和脂肪酸,是补血养血的滋补圣品。
4、附子龟板汤
材料:附块6克,龟板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
做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阴潜阳,治阴阳两虚,虚阳上亢。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民间中草药:王不留行
民间中草药:紫竹
民间中草药:千里光的传说和功效
民间中草药:桂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