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正生美国大滞胀再思考兼论对当前 [复制链接]

1#
专科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675023176807750&wfr=spider&for=pc

作者:钟正生/张璐/范城恺(钟正生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观点

本文重温-80年代的美国经济、*策和市场,并思考对当下的启示。

一、高通胀的复杂性。-8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首先,财*和货币刺激过度,初步推升通胀;然后,粗暴的价格管制与犹豫的货币*策,未能有效浇灭通胀;再者,以两次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最后,长期超调的通胀率破坏了通胀预期的稳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二、美联储的“过”与“功”。-年,美联储紧缩不够坚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美联储一度认为通胀是“非货币现象”;其次,当时美联储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而非“物价稳定”;最后,美联储决策还受到*治因素影响。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吸收“货币学派”理念,将遏制通胀视为己任,坚定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此后,美联储在较长时间里致力于稳定通胀预期,重塑了美联储的信誉。

三、“软着陆”与“硬着陆”。-80年代美国共出现4轮经济衰退,可分为两次“软着陆”(年和年)和两次“硬着陆”(-75年和-82年),这是高通胀、高利率和供给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实现“软着陆”的条件是较为苛刻的:首先,CPI通胀率或需在衰退初期及时回落;其次,美联储加息不能过于激进,甚至需要在衰退到来时及时降息;最后,若发生新的供给冲击,“硬着陆”可能更难避免。

四、资产价格的线索。-80年代,通胀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美国CPI通胀率三次阶段性触顶,美股皆阶段性触底。但在此过程中,市场对通胀形势以及货币*策逻辑都有一个理解与消化的过程。随时间推移,美债市场更少地交易“衰退”、更多地交易“紧缩”。在年以后的“沃尔克时代”,货币*策开始成为资产价格的关键线索。“大滞胀”结束后,美元等避险资产仍在较长时间里表现积极。

五、对当下的新启示。第一,本轮美国通胀成因与-80年代有诸多相似性,但整体压力更为有限;第二,本轮美联储虽然也曾“犯错”,但在抗击通胀方面更占据主动;第三,本轮美国经济衰退几成必然,且存在“硬着陆”风险;第四,本轮大类资产价格走势与-80年代或有较强相似性:1)美股:通胀仍是核心影响因素,未来仍有调整压力,但调整幅度或不会太深,反弹或待衰退兑现。2)美债:货币*策仍是核心影响因素,衰退兑现时也未必立即回落,需等到货币*策明确开始放松。3)美元:“强势美元”可能持续较久,美元回落或需美债利率回落。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弱于预期,出现新的供给冲击,非美金融风险上升等。

年以来,美国CPI通胀率一度升破9%,实际GDP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萎缩,经济的(类)滞胀特征更加鲜明,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大幅波动。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以来,美联储在各类场合不断提到“历史经验”,说明当前美国经济环境与-80年代极为相似,而美联储也将充分借鉴当时的应对经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以期帮助美国战胜“滞胀”。

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几何?货币*策会如何应对?美国经济是否还能实现“软着陆”?资本市场何时迎来“春天”?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带着对当下的疑问,重温-80年代美国“大滞胀”时期的通胀、货币*策、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并尝试理解其中的逻辑与规律,以期对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货币*策和市场走向有所启发。

01高通胀的复杂性

-80年代美国高通胀的成因是极为复杂的:首先,财*和货币刺激过度,初步推升通胀;然后,粗暴的价格管制与犹豫的货币*策,未能有效浇灭通胀;再者,以两次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最后,长期超调的通胀率破坏了通胀预期的稳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加深了通胀的顽固性。

-年,美国陷入高通胀危机,CPI通胀率普遍高于5%,最高曾达到14.8%。美国CPI同比增速自年开始便以3%以上的速度较快上升,年3月CPI同比破5%,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高通胀”时代。在-年里,美国CPI同比增速走势出现三轮波峰,峰值分别在年1月(6.2%)、年12月(12.3%)和年3月(14.8%)。年2月CPI同比回落至5%以下。

-70年,财*和货币盲目扩张,孕育通胀走高。随着二战后经济重建告一段落,加上欧洲与亚洲经济的兴起,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趋弱,但*策层面盲目刺激,导致经济明显过热。-年,美国实际GDP增速持续高于潜在增速水平,且产出缺口(实际GDP与潜在GDP差值)占潜在GDP的比重高达3-6%。换言之,当时美国经济增速中有3-6个百分点都是*策刺激出来的。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失业率在5.6-5.9%,但实际失业率基本保持在4%以内。在当时,财*刺激的角色强于货币。美国联邦财*支出占GDP比重由在-68年期间上升了3.2个百分点,赤字率由年的0.2%扩大至年的2.8%。年,美国*府开始担心财*平衡问题,时任总统约翰逊6月签署了“收支控制法”,通过加税补充财*收入。而美联储于同年8月“技术性降息”以对冲加税的影响,为经济过热添火助力。

-74年,粗暴的价格管制将“短痛”变为“长痛”。年8月,尼克松*府实行了为时90天的工资和物价冻结。但实际上,随后价格管制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年美国*府才完全取消对物价的干预。这期间,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商品和服务涨价都需要经过*府审批。年中,美国CPI通胀率回落至3%以下。这一次价格管制,被视为美国经济史上和平时期*府全面干预价格的一个特例,也被认为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是因为,限价措施在抑制物价上涨的同时,也严重打击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造成社会商品供应不足,为后来通胀的恶化埋下伏笔。年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新总统卡特上台,价格管制措施逐步失效。略显滑稽的是,尼克松和卡特*府均尝试通过口头“劝诫”来管控物价。例如,卡特刚上台时曾鼓励民众买“便宜货”:“要敢于向他人炫耀,自己专挑便宜货买,并为此感到自豪”。这些劝诫对于管控物价几乎是徒劳的,美国CPI通胀率自年4月重新破5%,此后一路上行并于年12月达到12.3%的阶段高点。

年和年的一次粮食危机和两次石油危机,展示了供给冲击对美国物价的破坏力。年,前苏联谷物受恶劣天气影响而歉收,继而进入国际市场大量购买粮食,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年末,美国食品CPI同比增速一度升破20%。年10月至年3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宣布,对赎罪日战争期间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美国首当其冲。世界银行原油均价由年9月的2.7美元/桶,跃升至年初的13美元/桶,涨幅接近%。年3-9月,美国能源CPI同比增速均超过30%。年初至年初,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两伊战争”,导致全球石油产量锐减。世界银行国际油价由年12月的不到15美元/桶升,至年11月的40美元/桶以上。年3月,美国能源CPI同比达到47.1%的峰值,美国CPI同比也随即达到14.8%的顶点。

-80年,美国标题通胀率持续超调后,通胀预期失控,在工会力量助推下,“工资-物价螺旋”逐渐形成。在CPI通胀率连续多年高于2%、甚至高于5%后,美国居民对物价失去原有的信心,通胀预期上升。当时,无论是美联储还是市场,对于通胀预期的认知和跟踪都比较有限。当下广泛引用的密歇根大学调查和克利夫兰联储模型预期,在年前后才陆续诞生。美国最早的通胀预期监测工具是年诞生的利文斯顿调查(TheLivingstonSurvey),它总结了来自企业、*府、银行业和学术界的通胀预测。该调查显示,年以后美国通胀预期逐渐走高,尤其两次石油危机后,通胀预期也随标题通胀率陡然上升。通胀预期对于物价的反向影响主要通过工资传导:劳工要求涨薪,继而居民的消费能力与企业的成本压力上升,同时促成物价上涨,即形成“工资-物价螺旋”。尤其是,年代美国工会力量庞大,工资诉求的传导较为通畅: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当时美国工会成员占社会总雇员的近三成,每年发生千人以上罢工运动高达-起(0年以后这一数字已常年低于30起)。年中至年中,美国CPI通胀率回落至5-7%左右,但美国非农非管理人员平均时薪同比增速达到6-8%、持续高于CPI通胀率。工资上涨的粘性阻碍了通胀的进一步回落,并为后来通胀的反弹做铺垫。

-79年,美联储的*策应对较为消极,持续“落后于曲线”,未能有效遏制通胀。年以前,美国*策利率与通胀走势呈现较强同步性,体现了美联储在较长的时间里都在“落后于曲线”、“追赶曲线”。年5月,在通胀率破5%后的第三个月,美国*策利率才开始明显上升并超过通胀率3个百分点以上,此后通胀率保持上升了半年左右才开始回落。年下半年,美国通胀率仍在上升的情况下,美联储迫于经济压力而降息,继而通胀率加速上升。年,美国*策利率与通胀率基本持平,并保持亦步亦趋地上升,直到年12月,联邦基金月率升破10%并高出通胀率1个百分点,但很快*策利率又开始落后于通胀率。后来,当美国*策利率显著高于即期通胀率后,通胀才明显回落,美联储在遏制通胀方面才算拥有了主动: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大幅升息抗击通胀;年中,美国*策利率到达19%以上的高峰,同年10月CPI环比和同比同时下降;此后联邦基金利率持续高于CPI通胀率4-9个百分点不等,通胀率持续回落。

02美联储的“过”与“功”

-年,美联储紧缩不够坚决,原因既包括对通胀与货币*策的关系认知不足,也包括货币*策的独立性缺失。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吸收“货币学派”理念,将遏制通胀视为己任,坚定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此后,美联储在较长时间里致力于稳定通胀预期,重塑了美联储的信誉。

2.1美联储犹豫的原因

-年,美联储持续“落后于曲线”,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美联储一度认为通胀是“非货币现象”。当时,美联储对于高通胀的成因出现分歧,并倾向于认为通胀主要由非货币因素造成,继而货币*策选择消极应对。例如,年,伯恩斯领导的美联储认为,工会力量引发了成本推动型通胀,继而主张动用“收入*策”调控,而不愿收紧货币供给。这也推动了尼克松*府后来实施的工资和物价冻结。年,伯恩斯又认为,“不恰当的财*纪律”是导致通胀的主因。

其次,美联储在当时的首要目标是“充分就业”而非“物价稳定”。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理念主导货币*策逻辑,美联储专注于总需求管理,并坚信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胀的负相关性)的存在。因此,美联储将货币*策的首要目标落脚在实现“充分就业”,希望维持较低且稳定的失业率水平,继而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策的天平更向就业市场倾斜。当“滞”与“胀”同时发生时,美联储一度认为通胀不会继续恶化。例如,-79年米勒领导的美联储认为,只要失业率在充分就业水平之上(5.5%以上),货币宽松就不会加深通胀。

最后,美联储决策还受到*治因素影响。-年担任主席的伯恩斯、以及-79年任职的米勒,均受到时任总统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在平衡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摇摆不定。事后来看,年代美联储对通胀的容忍可能正是执*者所希望看到的:一方面,执*者不希望美联储因遏制通胀而破坏经济增长、影响选票;另一方面,较高的通胀也被视为一种隐性的税收手段,因名义工资上涨提高了整个税收体系的累进程度,使财*收入大幅上升。数据显示,美国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在-70年、年以及-83年的高通胀时期,均有明显上升。

2.2沃尔克时代的功绩

年以后,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吸收“货币学派”理念,将遏制通胀为己任,坚定地加息和控制货币供给,虽然“制造”了经济衰退,但也最终战胜了通胀。年8月,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其采取了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观点,其领导的美联储更加明确了货币*策对于物价稳定的核心地位,并将货币供给(M1)增速纳入货币*策目标,继而大幅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高于CPI通胀率,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的目标。年3月,沃尔克曾实施了一次不甚明智但短暂的信贷控制试验(“特别信贷限制计划”),以期减缓加息幅度,但随后又重启货币*策紧缩,并最终在年中将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推升至20%以上的峰值。大幅加息虽然带来了经济衰退,但最终帮助通胀回落。

此外,在沃尔克和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建立了新的“名义锚”,以稳定通胀预期并重塑美联储的信誉,这也是日后美国物价回归长期稳定的重要背景。年代,在经历“大滞胀”后,原本的物价稳定预期遭遇严重损害。即便在沃尔克时代,美联储明确了货币供给目标、坚定地提高了利率,但货币*策的可信度仍受质疑。公众并不清楚美联储能否长期保持对通胀的重视,并有能力影响中长期物价走势。因此,沃尔克和其下任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更致力于重构稳定的通胀预期,使其成为货币*策的“名义锚”,最终重新树立货币*策的可信度。

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沃尔克战胜通胀的经历是良好起点,而后美联储由货币供给目标转向“隐性通胀目标制”。实际操作中,美联储同时盯住“增长缺口”和“通胀预期缺口”,事实上通过泰勒规则制定*策利率,追求稳定的中长期通胀目标,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在通胀预期管理上,美联储通过债券收益率变动来监测通胀预期,同时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增强了货币*策的可信度与市场预期的稳定性。沃尔克时代后的货币*策框架,在物价稳定方面取得了长期性成果,造就了后来的大稳健时代(GreatModeration,-7年)。

03“软着陆”与“硬着陆”

-80年代美国共出现4轮经济衰退,这是高通胀、高利率和供给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通胀对于消费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并驱使美联储加息、进一步抑制投资。因此,衰退的程度取决于通胀的严峻性以及货币*策的应对,实现“软着陆”的条件是较为苛刻的。

3.1经济衰退的三大推手

按照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的划分,-80年代美国经济共出现四轮衰退:

第一轮是年1月至11月(11个月)。美国实际GDP同比由年的3.2%下滑至年的0.2%,但经济几乎没有萎缩。而美国失业率却显著攀升,由年12月的3.5%升至年12月的6.1%(阶段高点),在此后的24个月里均保持在5%以上。第二轮是年12月至年3月(16个月)。美国实际GDP同比由年的5.6%断崖式下滑,曾连续5个季度同比萎缩,季度同比萎缩最深达2.3%。美国失业率连续31个月高于7%,由年10月阶段低点的4.6%,一路走高至年5月的9.0%,此后缓慢下降。第三轮是年2月至7月(6个月)。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于年二季度大幅萎缩8%,不过同比仅萎缩0.8%。在这一时期,美国失业率由6.3%最高升至7.8%。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立即开始复苏,四季度GDP环比大幅上涨7.7%,失业率于8月开始回落。第四轮是年8月至年11月(16个月)。美国实际GDP曾连续4个季度同比萎缩、最深萎缩2.6%。美国失业率在年8月开始从7.2%的阶段低点显著回升,同年11月破8%,年11月达到10.8%的峰值,此后缓慢回落,年2月才降至8%以下。

衰退推手之一:高通胀。比较当时的经济与通胀走势,二者呈现出十分紧密的相关性:美国经济衰退发生的节点,均对应CPI通胀率上升或触顶的时候。例如,年CPI通胀率触顶时点,恰好是失业率反弹与经济衰退的开端;-75年,这一轮失业率反弹和经济被认定为衰退的时点,都在CPI通胀率破8%以后;年初,当CPI通胀率触及14%以上的极高水平时,失业率显著反弹、经济开始衰退。如果衰退发生时,通胀率仍在上升,则美国经济继续下行;只有通胀率回落后,美国经济才开始复苏。例如,年末,直到通胀回落至5%以下,美国经济才开始复苏;年,当通胀率触顶回落一个季度后,美国GDP环比增速转正、失业率开始下降。

通胀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上。相比*策利率,美国通胀率与私人消费增速的负相关性更为明显。尤其在年代,当*策利率大幅跃升时,通胀率已经提早回落,当时私人消费也开始回升,说明通胀缓和对于消费回暖有明显帮助。

衰退推手之二:高利率。整体而言,当时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降温效应是明显的:当美国经济处于过热时,加息对经济的降温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如年中,美国制造业PMI超过60,美联储加息使“过热”的经济快速降温。当美国经济本身处于下行甚至衰退时,加息则深化了经济萎缩的幅度:如年中,*策利率达峰后,美国经济下行速度加快,三季度美国GDP环比大幅萎缩3.7%;年3-4月,联邦基金月率达到17%以上的阶段高点后,同年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大幅萎缩8.0%。反之,降息可助力经济复苏:年12月,当*策利率降至通胀率之下时,美国经济立刻处于复苏状态;年初,美联储降息并使*策利率低于通胀率近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于年二季度开始复苏。但是,在通胀未得到有效控制时过早地、不成熟地降息,可能会以“通胀反复+更高幅度的加息”收场,从而酿至更大程度的衰退,或延缓本应更早开始的复苏:年初,美联储选择降息,但由于通胀继续走高、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美国经济仍步入衰退;年5月,联邦基金月率已降至11%左右(辅以信贷管制),8月美国经济暂时脱离衰退区间,但由于此后通胀反复迫使美联储选择更大力度地加息,年美国经济陷入新一轮程度更深的衰退。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上。相比通胀,*策利率与私人投资(滞后1年)的负相关性更为明显。年下半年,美联储短暂降息,一年后美国私人投资明显反弹;年,当美联储重新大幅加息后,一年后的私人投资增速明显下滑,但该时期通胀也已明显回落,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走势更为敏感。

衰退推手之三:供给冲击。年和年的粮食和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了多方面拖累,因此都引发了经济衰退。第一,如上文提到,供给冲击抬升了CPI通胀率,消费价格上涨抑制了总需求。尤其是,供给冲击引发能源消费成本上升,并挤占了其他消费。年以后,美国能源产品和服务消费占私人消费比重,由冲击前的6%左右上升至7-9%,直到年以后才明显回落。第二,供给冲击增大了美国石油进口成本,导致GDP“蒸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上涨约10美元/桶,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约为万桶/日。我们测算,石油涨价通过增加净进口成本对美国GDP的拖累约为亿美元,拖累GDP名义增速1.4个百分点;类似地,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石油净进口成本上升拖累了年美国GDP名义增速2.8个百分点。第三,供给冲击引发原材料紧缺,削弱了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年代的两轮供给冲击后,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同比均出现大幅下降。对比两次冲击可以发现,第一次冲击时,美国CPI通胀率较低、而PPI通胀率更高,继而工业生产所受冲击程度更深,这也体现了供给冲击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更主要地表现在“供给端”。

3.2衰退程度取决于什么

对于上述4轮衰退,按照GDP萎缩程度、以及衰退时长划分,可分为两次“软着陆”(年和年)和两次“硬着陆”(-75年和-82年)。

年“软着陆”的背景是,通胀压力相对有限。当时CPI通胀率最高仅为6.2%,继而美联储也未大幅加息,*策利率最高仅为9%左右。而通胀有限,一方面是没有遭受供给冲击,另一方面也和尼克松*府的价格管制有关。

年“软着陆”的背景是,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及时降息。当时美国CPI通胀率一度达到14.8%的历史高点,联邦基金月率曾经达到17.6%,但当衰退开始时,美联储迅速降息,*策利率大幅下降至9%左右时,经济很快开始复苏。

-75年“硬着陆”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冲击下,衰退期间通胀率仍在上行,继而*策利率也不得不跟随通胀快速上升(即使*策利率并未显著高于通胀率);

-82年“硬着陆”的背景是,美联储迫切希望遏制通胀,从而采取十分激进的加息措施(联邦基金利率曾达到20%左右),虽然通胀率很快开始下降,但*策利率仍持续、显著高于通胀率,使经济复苏进程延缓。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软着陆”的要求是较为苛刻的——首先,通胀压力不能太大,CPI通胀率或需要在衰退初期及时回落。其次,美联储加息不能过于激进,甚至需要在衰退到来时及时降息。最后,如果*府对价格进行过度干预,或者不幸发生了新的供给冲击,那么“软着陆”可能只是暂时的,日后通胀可能反弹、“硬着陆”更难避免。

04资产价格的线索

-80年代,高通胀是美国经济和*策的“最大敌人”,因而通胀形势也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在此过程中,市场对通胀形势以及货币*策逻辑都有一个理解与消化的过程。在年以后的“沃尔克时代”,货币*策开始成为资产价格的关键线索。此外,“大滞胀”为经济和市场带来了长期伤痛,继而美元等避险资产在较长时间里表现积极。

4.1美股:通胀是最大的敌人

这一时期美股走势由通胀主导,每当通胀率调头向下,美股便立即反弹。年7月、年12月和年3月,对应着美国CPI通胀率的三轮顶点,同时也是标普指数反弹的开端。这或说明,在高通胀时期,通胀走势是市场最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