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经历几次空中加油,发起了两轮逼空上涨!
新冠疫情之后,首先涨价的是吃喝,然后涨价的是芯片、半导体,再之后涨价的就是大宗商品!从铜、铝、镍、钴、锂等有色金属,到铁矿石、钢材、焦炭等黑色系,再到原油、煤炭等能源,再到玉米、豆粕、菜粕、木材和纸浆等,高潮一波接一波,直逼或强势突破了历史高点。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始作俑者来源于流动性的泛滥,即疯狂的印币;大宗商品的第二次高潮式的逼空上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经济恢复中,市场供求缺口的扩大。《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如今,大宗商品的涨价是否已是强弩之末呢?
情绪的迅速升温,形成了市场的“助涨助跌”!
当市场价格极度震荡的时候,无论是暴涨或者暴跌,都是在供需面、基本面或者消息面的基础上,叠加恐慌、贪婪等情绪的迅速蔓延,形成了市场价格的助涨助跌,导致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大幅波动。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年5月26日CCPI指数达,近六月涨22.81%,近一年涨43.84%;年5月25日,有色金属指数显示,铜为,近六月涨31.74%,铝为,近六月涨14.93%;钢铁指数为,近六月涨13.94%。
供求的恐慌来自于供需的缺口扩大以及恐慌情绪的升温,这二者的相互促进使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
当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年初升至60美元每桶时,不少人还认为是回归到了正常价格,但是当国际经济迅速恢复,物流和交通业迅速恢复,截至年6月3日,国际原油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上涨至71.48美元每桶,为年1月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原油的70美元每桶的心理关口被攻破了,恐慌、炒作、情绪会更进一步打开今年原油的上涨空间,并会带动液化气等其他能源的价格上涨。
什么隐藏在钢材、铁矿石、煤炭疯狂上涨的背后?
期货市场交易比较多的是铁矿石、螺纹钢、焦煤、焦炭、热卷。生产中,冶炼1吨铁水,需要1.5吨的铁矿石和0.5吨的焦炭。
去年到今年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策让钢材项目减产加速。五一之后,之前希望降价而观望的市场需求在看到价格不断上升,带来了疯狂的需求反扑。
价格在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之所以会剧烈波动,主要因为情绪的升温。国家要求压减粗钢产量,原材料端有一定打压,但是市场钢材供应的减少又支撑钢材价格,钢厂的利润又回来了。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碳排放约束将是行业面临的新挑战,二是资源安全是产业供应链面临的安全挑战,三是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
新修订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推进化解过剩产能、规范产能置换的重要文件,并提出了正确认识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新形势等指导意见。当前钢材价格大起大落对下游行业造成较大影响,钢材价格继续大涨,基本面不支持,*策也不允许。
面对如此逼空的上涨,我国的期货交易所陆续上调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手续费,其他相关的干预*策也是箭在弦上。
大宗商品上涨的核心驱动是什么?
在这两年的大宗商品上涨中,从金融市场上分析,主要是美国为首的流动性泛滥。美联储对待疫情的无限的量化宽松*策和拜登*府多次几万的经济刺激计划让过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尤其,年5月末,拜登*府提议6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这是二战以来美国*府提出的最宏大的花钱计划,大宗商品应声上涨。与此同时,叠加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这些都造成了资源类产品的上涨,引发了一波波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从供需角度看,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端主要是中国和欧美,年以来全球主要产业的需求端一直在不断的恢复。中国的需求和复苏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是非常强劲的,美国的需求和复苏在今年是非常强劲的。
年起,拜登*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疫苗普及和刺激*策推广开来,美国的居民消费持续扩张,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是处在历史高位。随着疫苗的快速普及,中美的服务业在年上半年均得到了迅速恢复。中美的CPI的通胀超预期,基本是在消费服务价格的反弹。
而在供给端的印度、巴西和阿根廷因在年上半年的一轮轮新冠疫情中受损严重,引发了供需不平衡,这又造成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驱动。原材料、芯片、运输成本等综合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生产周期和生产成本已经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价格的下降不可能一蹴而就。
尤其是供给端出了问题,让大宗商品更是进一步快速上涨,恢复供给需要时间,这些都需要从市场和*策两方面来考虑。
目前来看,我国进口金额的主要增长来自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在攀升,如果其继续升值,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受到一定的对冲和减弱,这样会减轻输入性通胀和实体企业的进口成本。
PPI传导到CPI,是时间问题,有效性问题,持续性问题!
全球史诗级的通胀问题怎会留中国独善其身?各方面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原油价格和工业金属价格大幅飙升,带动石油产业链拉动PPI指数上扬,上游传到到下游时间不会太久,年的PPI整体中枢上移的可能性较大。
从全球货币超发,传导到大宗商品,大宗商品、能源和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传导到PPI,PPI传导到CPI,这系列问题最终都是走到了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
实体企业受不了了,只能涨价!可口可乐涨价、柴米油盐涨价、宝洁涨价、家电涨价、连去年一直降价的特斯拉汽车也终于开启了涨价之旅。当然,更多的涨价还在路上......
其实,这次通胀不能完全认为是输入性的通胀,不能用简单的人民币升值来对冲通胀。
人民币升值不是为了降低通胀。通胀目前的压力集中在PPI,汇率上涨虽然会降低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但长期看,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产成品的收入,不利于出口。
对于有色金属市场,中国是最大的需求市场,但又没有市场定价权,这让我国的实体企业又一次面临了较大的危机和挑战!
继 、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制造业迎来了第三轮打击——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以家电企业举例,中国两大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受到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的影响,即使其二者近一年来推出并实施了强有力的超百亿的回购计划或大股东增持等方案,但截至年6月初,面临中国A股继今年元旦后第一轮、5月中旬第二轮上涨以来,沪深的年度涨幅接近2%,而美的集团今年跌幅超过17%,格力电器的今年跌幅超过9%。
根据陆续公布的年年报显示,年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占营业成本的比重都在80%以上,原材料与零部件价格的大幅上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毛利率,这也是这半年来投资者避开家电产业投资的主因。
针对大宗原材料的疯狂上涨,龙头们做了什么?美的集团开展了部分铜材的期货操作业务,格力则开展了部分原材料的套期保值业务,根据期货市场状况适时锁定材料成本,以此降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一轮原材料的上涨,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成本压力。对于企业而言,对产品过分的涨价会使得消费者购买欲望大打折扣,竞争优势不再,而终端产品不涨价又不知道能扛到何时,实体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抉择!
比特币引发的显卡价格过分上涨以及过度的电能消耗!
年至年,比特币从0多美元翻倍涨至3万美元上方,后突破6万美元,其将近20倍的逼空上涨让国际炒家和散户群体一拥而上!比特币的上涨是其减半造就的还是周期使然呢?是国际炒家的顺势推动还是疫情造就的综合因素呢?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一直是争议巨大,也一直是各国*府严盯死防的主要金融产品。马斯克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支持者,这两年更是升级为币圈代言人,而巴菲特和芒格都在不断批评加密货币,巴菲特认为比特币是老鼠药,并认为比特币的泡沫迟早崩盘。
对于不少比特币投资者,即使他是所谓的技术分析大拿,即使他懂得各种投资理论,即使他自认智商、绝顶聪明,如果只是不断的“盯盘炒作”,历经这次年比特币再次减半和宏观预期通胀带来的比特币牛市大涨中和冲顶之后的巨幅震荡中,他也必定会是伤痕累累。尤其,当他偶然间的孤注一掷奋力一搏让其大赚特赚,但盈亏同源这个道理也会让其再次翻车。
比特币挖矿是指通过计算机下载的挖矿软件,运行特定算法,与远方服务器通讯,是用来获取比特币的方式之一,其应用的计算机一般具有专业挖矿的芯片,需要安装大量显卡,耗电量持续且巨大。
年春节后,市面上基本看不到高端显卡,大多被用于虚拟货币的挖矿,能找到的也就是一些中低端显卡。价格上,原来多元的显卡,现在涨到0多元。原来多元的,基本上要用1万多元的价格可以抢到。据说,虚拟货币的挖矿采购商都是开着卡车去显卡厂商进货,一块显卡出厂价直接加价,导致市场上货源紧缺。
其实除了显卡、内存和固态硬盘的价格飙涨,其他电脑配件例如主板、电源、CPU等的价格增长相对有限,但只是这三中配件的涨幅已经让很多产业链下游叫苦不迭。
对于虚拟货币的挖矿耗电的排查,*府已经开始行动。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要求会员机构不得开展虚拟货币交易兑换及其他相关金融业务。3月,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在《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中提到,将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并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4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摸排我市数据中心涉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挖矿业务情况的紧急通知》,要求对北京市数据中心承载业务中涉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挖矿”情况进行梳理。
其实,比特币挖矿的高电耗会引发系列问题,尤其与当前碳中和等*策相悖,对于这两年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的涨价,虚拟货币也是其中的一个推动者。
一个因请索罗斯吃饭而发家的故事:大宗商品的逻辑一直在重演!
一次,某位朋友谈自己的发家史时,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他只是个小的包工头,30多岁的他一直抱着能跨入富翁行列的欲望。但是他知道,想要成为富翁,一定要知道那些成为富翁的人在想什么。
他的朋友告诉他乔治·索罗斯要来到上海,他眼睛一亮,因为他知道乔治·索罗斯是宏观经济的高手,决心见他,所以他准备了一个三个人近万元的饭局来招待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是理解宏观经济的高手,这个被称为金融巨鳄的犹太人与沃伦·巴菲特等人的价值投资思路截然不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