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又叫大洋,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古代货币。明代时,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多国外银元流入中国,常见的有鹰洋、站人洋等等。清代中国也逐步开始铸造银元,到民国时期银元一度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现在银元留存于世的数量也不少。
很多人会注意到现在存世的银元有些上面会有个戳记,在银元上盖戳其实是以前一件常事。
在中国古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以后,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并非货币形式,而是直接以重量计价。我们在古代史书、小说里常常能看到的多少两银子,这就是计价方式。既然是以重量计划,那么外形就无所谓了,有元宝形、条形、块状等等,大小则根据需要可以临时切割。
比如说一两重的银块,需要付五钱,那么就可以切下一半来使用。因此到后来就会变成很多散碎的小银块。为了方便使用,商家收的碎银多了,就会重新找银铺、钱庄去熔铸成大的银锭。
然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各银铺、钱庄工艺不一样,很可能不同银铺、钱庄熔铸的银锭成色就不同。甚至有些无良的银铺、钱庄可能就会特意铸造一些成色较低的银锭。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信誉好的银铺、钱庄在铸造好银锭以后,会在上面标上铸造者的标记,已视信用。而一些商铺同样会在自己经手的银锭上盖个戳,表示这个银锭我认证过了,成色十足,没有问题,让大家放心使用。
在明朝晚期,因为和西方的贸易日渐增多,一些西方铸造的银元也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对于银元也一样当作银锭使用,照样会称重、测试成色,然后流通使用。银铺、钱庄、商家在过手银元时,也会照样盖上自己的印记。如果印记太多,银元原来的样子不可辨认,那么俗称“烂板”。
至于说盖了戳的银元是否有收藏价值,这个就要看戳代表的含义。一些印戳来自有名气的商号,或者跟一些历史事件相关,那么很可能会增加收藏价值。但是如果只是一些没名气的印戳,那么破坏了银元原有的样子,反而会造成银元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