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开大学用科技帮助农民培育优质丹参梯 [复制链接]

1#

“王老师,您发过来的丹参种苗,农户已经补种下去了,成活率在90%以上。最开始那几亩地的苗子长了有四五厘米,壮实着哩!”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镇东门村二社的一块梯田边,南开大学帮扶干部、村第一书记王建鹏正高兴地向远在天津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春国报喜。

这里是南开大学科技助农项目“中药材新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及推广”试验示范田,首批以现代化种植技术试种南开大学培育的优质丹参,承载着助农增收的重要使命,于近期正式启动种植试验。

最初因为担心种苗“水土不服”,王建鹏和种植户韩跟虎丝毫不敢马虎,整理土地、铺设地膜、种苗种植、浇水、施肥,一天要来地里好几趟,遇到问题就打视频电话给王春国教授寻求远程指导。如今,望着地垄上绿油油的丹参苗,王建鹏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年,南开大学确定对口帮扶庄浪县。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年2月,庄浪县获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脱贫摘帽。南开大学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科技助农就是助力庄浪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甘肃省是中药材种植大省,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较为干旱,有利于中药材中药物有效成分的积累。韩店镇东门村原本就有种植大黄、柴胡等中药材的传统,然而收益并不明显。“药农种植的中草药品种多样,但种植模式较为落后,管理粗放,品质参差不齐。算下来,每亩产值只有元左右。因此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王建鹏说。

去年9月,南开大学组织专家团赴庄浪考察,针对庄浪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推动一批优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参加考察的王春国教授长期从事中药材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研究。结合庄浪地区的物候及土壤条件,他和团队计划在庄浪试种推广收益高、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的丹参、黄芩等自主培育的中药材新品种。

随行的王建鹏当即表示,希望试验田就建在东门村。南开大学设专项课题对这一科技助农项目予以科研经费支持。在南开大学到庄浪县挂职干部的推动下,韩店镇流转了种植条件较好的10亩山地用作丹参试验田。

去年秋天旋耕整地。今年4月,王春国从山东种苗繁育基地调运优质丹参种苗送到庄浪,并克服方言造成的沟通困难远程视频指导。王建鹏与村里中药材种植大户韩跟虎一起下地,起垄、覆膜、施肥、浇灌,全部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

起初没有经验,第一块地种下药苗后没有及时浇水,有四成没活。后来在王春国指导下,王建鹏及时调整了种植流程,药苗成活率稳定保持在九成以上。

“丹参新品种每年4月种植,10月底便可以收获,亩产湿货斤左右,每斤湿货2元钱。照这样计算,每亩丹参毛收入元左右,每亩比以往的中药材种植收益翻了不止一倍。这10亩试验田可以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左右。”王建鹏信心满满。

他们给首批试种的丹参品种命名为“NK1号”,取南开的拼音字头,一方面寓意南开科技智慧在庄浪梯田生根发芽孕育致富希望,另一方面也期盼以此为始,引育NK2号、NK3号……让更多助农增收的优良品种落地生根。

王春国课题组还帮助当地联系了天津、河北等多个省市的大型制药企业预约收购,将帮扶进行到底。

“希望这个项目的实施,能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由单一、低收益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到多维度、高附加值工业化发展新模式的转变,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王春国希望以此为起点,依靠科技力量大幅提升庄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自主“造血”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为强化对定点帮扶工作的科研支撑,南开大学设立专项课题,在科研部、社科部统筹下共支持“甘肃庄浪地区马铃薯重大病害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庄浪高端苹果虫害的绿色防控与品牌化建设”等8个项目落地,以高水平科研成果驱动定点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作者:本报记者陈欣然通讯员吴军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