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1.完全专业化: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一国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情况。

2.机会成本不变:是指每增加1单位某种产品数量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3.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4.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5.国际贸易收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所获得的提高国民经济福利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结果

6.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7.边际成本递增:是指随着产量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8.重商主义:一.金银货币等于财富

  (1)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财富,而国际贸易可以增加一国财富;

  (2)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因为国际财富不会增加

  二.奖出限入的保护贸易政策

  (1)通过控制行业生产和劳动力来管理经济活动;

  (2)推行低工资政策以降低产品成本

  三.用武力开拓国际市场

9.部分专业化:是指贸易使得每个国家部分专业化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生产。

10.绝对优势原理:两国之间之所以发生贸易,其基础在于两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11.比较优势原理:是指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则仍然具有分工的可能。其中,优势国可以集中资源生产优势大的产品,劣势国可以集中资源生产劣势小的产品,通过国际交换可以使双方受益。

12.专业化的生产收益: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得自交易的利益,二是得自分工的利益

13.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各种不同组合。

14.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决定了比较利益的分配。

15.贸易三角形: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16.贸易可能性曲线:是一条表示如果一个国家与其它国家进行贸易时它所能获得的各种商品的数量。

17.商品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18.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19.贫困化增化: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该国国民福利水平也绝对下降。

2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1.无差异图:是描绘所有无差异曲线的图

22.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给定的满足水平上,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以减少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为代价,这两种商品的替代比率即为边际替代率

23.不贸易的边界:是指一国的国内价格比率线

24.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种可能组合

25.贸易均衡条件的外部限制:由一国的国内价格比率设定了贸易均衡条件的外部限制

26.互惠贸易区:两国各自国内交换比例决定了国际交易区,只有在这区域内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益

27.相互需求理论:相互需求说认为,两国间商品的交换比例的上下限是由两国国内的商品交换比例决定的,其国内交换比例是由等量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量的产量决定的,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例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之间。

28.商业服务:是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劳务产品

29.收入分配: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

30.动态比较优势: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生产要素禀赋在内的一切经济因素都会发生变化,而生产要素变化的程度和速度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会有很大差异,由此引起一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地位发生变化

3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32.要素禀赋论:资源禀赋差异决定了贸易模式,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

33.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

  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个国家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34.产业政策: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35.产业间贸易:一个国家进出口属于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

36.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种产品

37.里昂惕夫之谜:列昂惕夫运用自已发明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40-50年代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而非资本密集型基础之上。

38.污染者付费原则:要求污染防治与控制的费用应纳入在生产或消费环节产生的污染的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中

3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是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动态。

40.特定要素理论:分析的是要素投入无法在产业间移动时,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

41.需求重叠理论: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而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则两个国家的消费偏好也越相似,导致他们的需求结构存在重叠之处,可能会消费相同类型的产品,那么两国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

42.运输成本:是指由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空间上的移动而产生的各种费用

43.关税:对跨国交易的商品课征的一种税收

44.从价关税:是对进出口商品按价格征收一定比例的税费

45.以邻为壑政策:实行最优关税只对进口国有利,因为进口国以降低进口价格的方式获得的任何收益都意味着出口国的损失,所以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

46.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47.混合关税:从量税和从价税结合起来征收

4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于一种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49.消费效益: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使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量下降,那么消费者不可避免地损失了部分的消费者剩余

50.到岸价格估计:商品到达目的港口时的价格

51.海关估价:在从价原则下税额的确定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进口产品的价值,这一过程被称为海关估价。

52.无谓损失:保护效应和消费效应加在一起就是关税造成的无谓损失

53.国内收入效应:代表国内消费者转移给政府的关税收入

54.有效关税率:指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公式:EPR=(V’-V)/V

?  其中,V’为总增加值,即最终产品减去原料(中间产品)的价格,是带有税收的增加值;V为纯增加值。

55.对外贸贸易区:就是自由贸易区易区

56.离岸价格估价:商品离开出口国家时的价格

57.自由贸易理论: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最擅长的产品,并开展贸易,从长远角度来看,那么所有国家都将享受到比孤立状态下更低的价格和更高水平的产出,收入及消费。

58.幼稚产业保护论:贸易国应该暂时保护新兴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威胁。当产业成长后即可取消相应的关税,实行自由贸易。

59.大国:其进出口额足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经济体。

60.小国:指某种商品的贸易中,一国的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该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影响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61.公平的竞技场:认为外国在环境标准、劳工标准没有收到与本国相同的政府管制,所以竞争是不平等的,主张用进口限制抵消这些国外优势,创造一个公平的竞技场。

62.名义关税:一国对同本国某行业相竞争的外国商品征收的进口税

63.境外装配条款:对使用本国产的零部件在国外装配的产品给予关税优惠

64.最优关税:要想优化经济福利,一国可以确定一个关税税率,使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收益与进口数量减少带来的损失之间的正差额达到最大。这样的关税税率就是最优关税

65.生产者剩余:指生产者得到的、高于能使他们提供产品的最低价格的那部分收入

66.生产分工:当一种产品生产的几个阶段在不同国家完成的时候就出现了生产分工。

67.保护效应: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后价格上升,使国内生产者增加对该商品的生产量,这时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于自由贸易,商品的单位成本不断提高,资源浪费给国内经济造成的损失。

68.再分配效应:是消费者剩余向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商转移的那部分。即进口数量乘以国内消费者承担的部分进口税

69.收入效应:代表政府获得的关税收入

70.财政关税:亦称收入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71.科学关税:是指一国为达到某些政策目标,而又使社会为此付出的成本最低时的关税或关税结构

72.从量关税: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

73.关税升级:是设定关税的一种方式,根据这种方式设定的关税随着一个产品改变程度的深入而提高

74.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征收关税对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对于大国而言是其以降低供给价格的形式从国外生产者那里获取的关税收入。

75.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76.贸易利益:是由国际贸易所能获得的提高国民经济福利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结果。通常可分为两类:直接的静态利益和间接的动态利益。

77.古典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8.重商主义简要评价

1、重商主义对社会财富的理解是肤浅和片面的,不能把财富和金银划等号;

2、流通领域是不创造财富的,创造财富的真正来源来自于生产领域;

3、对外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是错误的,对外贸易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4、贸易保护的政策主张与古典贸易的自由贸易主张相悖。

79.绝对优势简要评价

贡献:

1、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指出国际贸易不是一种“零和”而是一种“双赢”的游戏。

局限:解释不了在各个生产领域均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或落后贫穷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的现象。

80.比较优势简要评价: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理论,并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它不仅为废除《谷物法》、促进英国工业资本的发展起到过历史性的作用,而且还为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81.国际均衡价格:交换比例究竟定在什么水平上,取决于各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强度,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越大,本国可能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交换比例就将定在越靠近对方国内市场交换比例的水平上。

82.H-O定理: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83.要素密集度:指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者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但同样要注意:要素密集度衡量的相对量而非绝对量。

84.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下降。

85.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86.里昂惕夫之迷: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要素密度转移,需求逆转。

87.特定要素模型把生产要素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在部门自由流动的,称为“流动要素”(mobilefactor);另一种是不能流动的,只能用于某一产品或某一部门生产的“特定要素”(specificfactor)。在我们将要分析的模型中,假定劳动是流动要素,而土地是特定要素。P83图4-1

88.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的全过程。伴随着技术传播,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的过程。

8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刚引进生产时要求高度熟练的劳动力来生产,当该产品成熟并被广泛接受后就变成了标准化产品,许多生产技术已经被设计到机器和生产装配线上去了,只要非熟练劳动力就可以生产。这时,比较优势就从先进的发明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落后国家。这种转移可能时通过发明国的厂商对外直接投资造成的。因此,在新产品标准化之前,发明国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标准化之后则是落后国家生产并出口。

90.规模经济的内涵:所谓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是指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生产状况,换言之,即是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的增长比例,所以又称规模报酬递增。

91.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确定是否倾销的标准是,该产品是否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销售。

92.倾销的类型:持续性倾销,虐夺性倾销。

93.有效保护率:指关税使国内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价值提高的百分率。

94.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关税提高了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从而刺激了国内生产,保护了本国的产品和市场。但是最终产品的关税形成的只是名义保护率(rateofnominalprotection)。因为大多数制成品的生产都需要投入一种或数种中间产品,如果政府对进口中间产品也征收关税,那么就会提高使用进口中间品生产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本国制成品的受保护程度。所以,关税对本国产品产生的实际保护程度不但与对进口品征收的名义关税(nominaltariff)的高低有关,还与对中间投入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有关。

95.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96.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普标准。

97.保护方式: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

98.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99.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95年1月1日瑞士--日内瓦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的国际债权债务地位,从而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错误和遗漏项目

.外汇的定义: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在这一意义上,外汇的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最初的外汇概念就是指它的动态含义。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单位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这种方法设外币金额不变,总是为一单位(一、百、万等),应付本币额则随外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单位外币表示的本币数量越多,则意味着外币升值而本币贬值,相反则为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所以采用直接标价法时,汇率的升降与本币对外价值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单位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如果一单位本币能兑换的外币的数额比原来少,说明本币贬值,外币升值;相反则为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这与直接标价法正好相反。间接标价法的汇率升降与本币对外价值的高低成正比例变化。

.汇率种类: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汇率升水,即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利率贴水,即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世界的主要外汇市场伦敦。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技术壁垒:一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护产品质量等为理由而采取的一些技术性措施以限制商品的自由流动。

.外汇储备:狭: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广: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进口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市场。

.经济一体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或经济体通过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收支失衡:指经常帐户、金融与资本帐户的余额出现问题而无法平衡,不得不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的现象。

.价格歧视: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新贸易壁垒: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开放经济:指一国与国外有着经济往来,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等对外经济。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规模经济: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使厂商产量或收益增加。

.差异产品:相互竞争且具有强可替代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不同之处可能表现在产品的功能、质量或是其他方面。

.产业内贸易:指发生在同一产业内部差异性产品的贸易,通常称为双向贸易和贸易重叠。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所采用的对外贸易政策的总和。

.反倾销税: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

.普遍优惠制: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优惠待遇。

.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一单位的外国(本国)货币所能兑换的本国(外国)货币数额。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指的是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为了适应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在国外寻找有利的劳动力市场,使其就业位置超出一国界限、在国际间进行转移。

.资本国际流动:资本从一国(或地区)向另一国(或地区)的运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