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它会开紫色小花,枝叶十分优雅,调理风湿痹 [复制链接]

1#
念错药名有时可能引起误会,有时还会误事,甚至导致差错和事故,千万不可等闲视之。今天*闰月大夫带大家来学习的中药也是经常被念错的药——秦艽(qínjiāo),而不是“秦九”。本草解析

秦艽又被称为“大叶龙胆”或“大叶秦艽”,这是因为秦艽的长相与龙胆外观相较居然十分相似,二者都属于龙胆科植物。

秦艽为常用中药,作为传统的中药自古以来就有记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图源:摄图网)

其性微寒,味辛、苦;归肾、肝、胃、胆经;有祛风湿、舒筋活络、退虚热、清湿热的功效。

01用于风湿痹证

秦艽善祛风湿通络止痛,为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疼及手足不遂等。

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等。

若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可治风寒湿痹,如《医学心悟》秦艽天麻汤。

02用于中风、恶风恶寒

《冯氏锦囊秘录》: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故养血有功。中风多用之者,取祛风活络,养血舒筋。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耳。

本品能祛风邪,舒筋络。用治风中阳明,口眼?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常与升麻、葛根、甘草、人参、芍药、白芷、防风、桂枝等配伍,如《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若血虚风中者,可与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同用。

03清湿热、退*疸

*疸,以湿热为多,有湿重于热,有热重于湿者,有兼表者,兼虚者。

《金匮要略》记载“诸病*家,但利其小便”,说明通利小便是治疗*疸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而秦艽苦能泄,辛能散,内达于下焦,能通利二便,通诸腑,引导湿热,从二便出,亦能使湿热从表而出,实为治疗*疸要药。常与茵陈蒿、栀子、猪苓等药配用。

亦可单用,如《本草纲目》即单用治*疸。

04用于痔便血

秦艽性微寒,有和血止痛之效。若大便干燥,取秦艽之苦寒泻热,以辛温和血润燥,祛风止痛。

可与地榆、泽泻、当归尾、皂角仁同用,共奏泻火疏风、止血止痛之功。

05用于利小便

秦艽活血祛湿,兼有利小便之功。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秦艽味辛气平宣肺,肺气行则水道通,水道通则小便自利,多用于前列腺疾病属于湿热瘀阻下焦者,秦艽功擅活血祛湿、利小便。

秦艽丹参煲瘦肉

(图源:摄图网)

秦艽丹参煲瘦肉

材料

秦艽30克、丹参30克、瘦肉50克。

做法

将瘦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煲内,加水适量,文火煲烂即可。

功效

秦艽有祛风湿、止痛、解热作用;

丹参性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有活血通络、祛瘀、利水、消肿、安神等功效;

瘦猪肉性味甘咸,平,入脾、肾经,滋阴润燥,补肾益血,治热病伤津。

本草故事

相传,秦艽药用价值的发现和古秦国有关。

战国时期,秦国连年征战,跋山涉水,特别在气候潮湿、沼泽遍布的吴越地区,很多士兵因为水土不服,卸甲归来后都得了风湿性关节疼痛,而关中的医生就发现用生长在丘陵区的坡地、林缘及灌木丛中的植物,可以治疗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图源:网络)

因此药产于秦国,故被命名为“秦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将秦艽原植物,分为“大叶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麻花艽”4类。

其中最为上等的便是产于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大叶秦艽。李时珍就曾指出:“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相交者为佳,故名秦艽,秦纠”。

参考文献:[1]聂安*,林志健,王雨,张冰.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赵欢.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3]张文华,张景明.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J].中医文献杂志,:61-63.专家介绍*闰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学术传承人,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青年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公派荷兰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医院拔尖人才,首届广州市科普名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

*闰月大夫挂号提醒

风湿患者如需面诊*闰月大夫或网络问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