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十 [复制链接]

1#

文/李斌

今天接着读《西次四经》竹山、浮山、羭次之山。首先读中部秦岭与东部秦岭(华山山脉)过渡之山——竹山。窃以为,上古科考团队是以发源此山的竹水和丹水作为中部秦岭与东部秦岭(华山山脉)的界限的。

竹山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①,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雚②,其状如樗③,其叶如麻④,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⑤,浴之已疥⑥,又可以已胕⑦。竹水出焉⑧,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⑨,多苍玉⑩。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①竹山:山名,在今陕西境内。②*雚(ɡuàn):指*花蒿。③樗(chū):臭椿树。④麻:草本植物,有大麻、亚麻等。⑤赭(zhě):红土。⑥疥:疥疮。⑦胕(fú):浮肿。⑧竹水:水名,在今陕西境内。⑨竹箭:细竹。⑩苍玉:灰白色的玉。丹水:水名,在今陕西境内。洛水:今陕西洛河。水玉:水晶。人鱼:大鲵,俗称娃娃鱼。豚:小猪,也泛指猪。笄(jī):古代用来固定头发的簪子,用竹、木、玉等制成。豪彘:豪猪。再往西五十二里有一座山,名叫竹山,山上长有很多乔木,山的北面有很多铁。山中生长着一种草,名叫*雚,形状像臭椿树,叶子与麻类植物的叶子相像,开白色的花,结红褐色的果实,它的形状像红土,用它来洗澡,能够治疗疥疮,还可以治疗浮肿。竹水源自此山,向北流入渭水,水的南面长着很多细竹子,还有许多灰白色的玉。丹水也从此山发源,向东南流入洛水,水中有很多水晶,还有很多娃娃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猪,长着白色的毛,毛粗如笄一般,尖端呈现黑色,它的名字叫豪猪。再学习笔记一、关于竹山。经文注释为“山名,在今陕西境内”。这是肯定的。但是范围太大,让人茫然。经对照竹山在此山系的位置,我认为“竹山”为中部秦岭与东部秦岭(华山山脉)过渡之山——箭峪岭比较合适。箭峪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最南端,处于蓝田县、华县、临渭区三地交界之处。海拔米,是临渭区境内最高峰。清雍正岳冠华《渭南县志》载:“诸山之峪,为箭峪大,南通商洛诸山,又东南通武关,故其北有独孤庄镇,盖县之东南地险也”。岭顶之巅素有一脚踏三地、鸡鸣唤三地之称。箭峪岭的北麓为箭峪,其峪属于本地最长的峪道,向北缓下,直贯穿到临渭区桥南镇境内;南麓正对蓝田县霸源镇青岗坪村,山势陡而较短;南麓偏东缓入华县华台子辖内。岭北水源汇入赤水河是赤水河的源头之一;岭南水源流入灞河,属灞河源头之一。这也是其南麓辖区小镇——霸源镇名字的由来。箭峪岭因其山脊多长箭竹,古称竹山,又名箭峪岭。岭上多高山草甸,南麓大多为乔木;北麓大面积灌木丛生。岭上有便道接通南北。便道旁边建有一个小的山神庙,傲立于垭口风中。此庙建于何年无从可考,已成为箭峪岭的标志。每有驴友登岭多在此拍照留念。自古就有山里乡民经此便道常行过往,每逢桥南镇集会,南山乡民携带山货特产,经此来集交易。现而今交通便利了,这条便道已经荒废。只有采药山民经常行走,但却成为驴友攀登箭峪岭的高速通道。二、关于竹水:注释曰:“水名,在今陕西境内”。太笼统。我认为是今蓝田县灞源镇的灞河。实际上灞河是从箭峪岭南麓西侧向西流入蓝田县,出蓝田县之后转而向北流,整体上还是向北流入渭河的,符合经文“北流注于渭”的条件。灞河,*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古名滋水,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西安市高陵区南汇入渭河,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三、关于苍玉。注释曰:“灰白色的玉”。苍,基本义有四种。1.青色(包括蓝和绿)如~松翠柏。可以引申为青黑色。2.灰白色。~白。~髯。3.指天或天空。上~;~穹。4.姓。《说文》苍,草色也。《广雅》苍,青也。所以我认为苍玉是范指“苍玉青绿色玉石和灰白色的美玉”。并非特指“灰白色的玉”。陕西所产玉石有绿松石、绿帘玉石、桃花玉石、丁香紫玉、商洛翠玉、洛翠玉、碧玉、蓝田玉和墨玉等。绿松石产于白河、安康、平利县,呈鱼白绿色、绿色、天蓝色、*兰色。绿帘玉玉石透明或半透明,呈绿色、红色、红褐色,玉石上常有裂绺纹。桃花玉石透明或半透明,无绺纹,色彩纯正,以玫瑰红为主,次为深红、粉红。丁香紫玉产于商南山中,成团块状,浅红色与粉红色,半透明状。商洛翠玉产于商南县赵川窟窿。呈绿色,微透明,质地较细。玉石中稍带裂绺和白色杂质。洛翠玉产于洛南县*花丈,呈嫩兰色,蓝绿色,微透明,绺纹较多。碧玉产于商南县双庙岭、大苇园一带。呈蓝灰色,微透明或不透明。蓝田玉产于蓝田县玉川乡,呈灰、*、绿、黑,中有花纹,质地较细,光洁晶莹。墨玉产于富平县和尚南县松树沟。玉石呈黑棕色,不透明,较好的品种为水草翠与乌龙睛。总之,当时科考队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上箭峪岭,看到一片“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奇幻景象。于是到山脚下的蓝田、商洛、洛南等地进行详细调查,发现这里都是玉的天堂,尤其是蓝田。四、关于丹水。今陕西洛南的南洛河源头。发箭峪岭南侧木岔沟。向东注入河。洛河,古称雒水,*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内的伊河为重要支流,亦称伊洛河,即上古时期河洛地区的洛水。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源出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巩义市注入*河。河道全长公里,陕西境内河长.8公里,河南境长公里。流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只不过当时考察团队认为现今的洛河的源头不是那时的源头。那时的源头是发源于今草链岭的石头峪或文峪河。所以才有了经文“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至于当时为什么把这段河流称为“丹水”,想必与尧伐北三苗放丹朱的历史故事的关。据考古发现,尧放丹朱确有其事。丹朱,又称帝朱或帝丹朱。朱因被封于丹渊(丹水),故后人称之为丹朱,其封地在河南南阳丹水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淅川县,属丹江流域。丹朱被封于丹渊后,逐渐建立起了丹朱古国,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丹朱古国及其附近的水域都称为了“丹水”,甚至包括了现今洛源镇的洛水一带。五、关于水玉和人鱼。注释曰:“水玉:水晶。人鱼:大鲵,俗称娃娃鱼。”百度洛南县简介:“……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铅、铁、煤、钾长石、水泥灰石、粘土、水晶等38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钼、铅、铼、锌、钨、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岭小山脉中;非金属矿有煤、钾长石、白云石、水泥灰岩、水晶、硅石、大理石、叶腊石、透辉石、透闪石、麦饭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东南部。……洛南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种类繁多。水杉、雪松、银杏等稀有树木遍布,大鲵、林麝、青羊等珍稀生物在此栖息,设立灵口大鲵自然保护区,填补全地区没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空白,结束北亚热带没有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洛南中药材量大、质优、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收购量居中国之首。林业用地面积.91万亩,常见树种多个品种,主要有柏、松、壳斗、桦树、杨树、玄参、核桃、柿子、蔷薇、漆、苦木、槭及竹亚等科”。其中既有水晶,又有大鲵。此与“丹水……多水玉,多人鱼”相符。综上:竹山为今陕西蓝田县、华县、临渭区三地交界之处海拔米的箭峪岭。竹水和丹水分别是源出箭峪岭南麓的灞河和洛河的源头。

浮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①,多盼木②,枳叶而无伤③,木虫居之④。有草焉,名曰薰草⑤,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靡芜⑥,佩之可以已疠。①浮山:山名,在今陕西境内。②盼木:木名。③枳(zhǐ):臭橘。无伤:这里指叶上无刺。④木虫:树木上长的虫子。⑤薰草:一种香草,又叫蕙草,俗名佩兰。⑥臭(xiù):气味。蘼芜:芎(xiōnɡ)?(qiōnɡ)的苗。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浮山,山上长着很多盼木,叶子如枳树的叶子一般,但不长刺,树干里生有蛀虫。山中有一种草,名叫薰草,它长着与麻类植物一样的叶子,方形的茎干,开红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发出如蘼芜一般的香味,把它佩戴在身上,能治疗恶疮。再学习笔记一、关于浮山。注释曰:“山名,在今陕西境内”。范围太大。毕沅《山海经新校正》:《水经注渭水》“有胏浮山,与丽山连麓而在南。”意即浮山与骊山山麓相连,在骊山南面。案即道里,当即此山。今在陕西临潼县南。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艺文类聚》七卷引《游名山志》云:“玉溜山,一名地胏山,一名浮山。”即此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这就越来越接近真相了。《关中记》曰:渭水又东,泠水入焉。水出胏浮山,盖丽山连麓南昌异名也。又有曰:“浮山,古又名胏(fèi)浮山、浮胏(fèi)山,为零河发源地。零河,古称灵水、泠(línɡ)水,北流入渭河。”零河,*河支流渭河的支流,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与西安市临潼区两区的界河,古时叫泠水,因源于蓝田县厚子镇北岭北麓西南韩家岭零沟而得名。流经蓝田县、临潼区。而以现在的地理观念零河主要支流戏河、龙河都发源于骊山南麓。而零河的上游土门河的西支均发源于骊山南麓。因此,浮山应为今陕西临潼与监田的界山——今骊山南麓的山岭,概略地说就是今骊山。骊山四面水网密布,站在山巅,就好像感觉到人和山都要浮起来一样,这大概也是它叫浮山的原因吧。二、关于盼木。要弄清盼木是什么树,必须尊重原经文所讲的三大特征:“枳叶、无伤、木虫居之”。经文注释曰:“盼木:木名。枳:臭橘。无伤:这里指叶上无刺。木虫:树木上长的虫子。”实际上并没有指明盼木是什么。伤:刺儿。《廣雅释诂二》:“伤,箴(zhēn)也。”《说文》“伤”,段玉裁注:“《山海经》谓木朿(cì)为伤。”汪绂《山海经存》:伤,木朿刺也。无伤,言盼木无刺也。枳。汪绂《山海经存》:枳似橘,其木多刺。《说文解字》木似橘。《周礼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为枳。又木高多刺,可为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恭曰︰枳子其树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皆食之。盼木。郭璞《山海经注》:音美目盼兮之盼。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郭既音盼,知经文必不作“盼”,未审何字之讹。某专家观点:“美目盼兮”,盼一作“盻”,故盼木一为“盻木,盖今之栗树。并进一步曰板栗成熟裂开时,栗子似眼珠,其壳开裂似双眉,似美目盼兮”。我认为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盼者,期盼、期望、希翼也。“盼木”实际上暗含着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说明古代帝王们都是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作自己的最大奋斗目标。板栗为我国古老树种之一,与李、杏、桃、枣并列为五果。据历史记载,我省在周朝时就栽植栗树,并用其果实充饥。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早在距今年前的西安半坡村遗址,都曾有板栗果实的遗物。由此来看,板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陕西栽植栗树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以商洛、长安板栗产量多、质量最好。我国古代不但把板栗列为祭品之一,甚至在选择建都地址时,都要把周围能否植栗考虑进去。《论语》中说"周人以栗"就是这个意思。《三秦记》载:"汉武帝栗园,有栗十五颗一升"。汉武帝栗园,据说就是现在陕西长安县丰峪口东侧的"官栗园"。以栗作粮,古书中有不少记载。多年前的《战国策》中有"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矣"的记载。《清异录》就有"晋王尝穷追汴师,粮运不继,蒸栗以食,*中遂呼栗为河东饭"的记述。栗子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菜肴。《随息居饮食谱》说栗"生熟皆佳,点肴并用。嫩时嚼之,作桂花香。老者风干,则甜而嫩"。故板栗素被人们作为美食,被誉为"席上佳果"。当然栗还有非常多的药用价值。所以上古先民们一种下栗树,就种下了希望;一看到栗成熟就有着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才是将栗树叫着“盼木”的主要原因吧!在今天骊山脚下有壕栗村(临潼区仁宗街道)和栗沟村(灞桥区洪庆街道),这也间接说明上古时期这里的栗树是非常出名的。所以我也认为板栗树是名副其实的“盼木”。木虫居之。郭璞《山海经注》:在树之中。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刘会孟云“桂蠧在木之中,其味甚美,尉佗所贡。”李时珍《本草纲目木蠹》:(1)陈藏器曰︰木蠹一如蛴螬,节长足短,生腐木中,穿木如锥刀,至春雨化为天牛。(2)李时珍曰︰“似蚕而在木中食木者,为蝎;似蚕而在树上食叶者,为蠋;似蠋而小,行则首尾相就,屈而后伸者,为尺王蠖;似尺蠖而王青小者,为螟蛉。三虫皆不能穴木,至夏俱羽化为蛾”。这说明“木虫”种类很多。有食木者(如啄木鸟所啄食之虫),有食叶者,有穴木者,有居叶者。而经文所言“枳叶、无伤、木虫居之”。应该是指“居叶”。木虫有害虫,也有益虫。若是害虫,先民必想尽办法除灭之,必不会让其泰然地“居之”。是益虫先民们才会让其泰然地“居之”。而我小时候看到桑树叶子上众多的蚕宝宝时,也曾一度认为是虫子。我想这里的木虫应该是特指柞蚕,因为栗树的叶子是柞蚕的食物之一。试想,当时考察团队站在“浮山”之巅极目远眺,看到漫山遍野的栗树在风中象波浪一样起伏,树叶上爬满了人们放养的柞蚕,想到柞蚕吐丝即将织成布和绸缎,想到栗子成熟时大家欢乐采收的场景,那应该是多么惬意啊!三、关于薰(xūn)草。注释曰“薰草,即蕙草,俗名佩兰”。又名零陵香。郭璞云:“薰,音训。”又有专家考证薰草为今天的中药白术,蘼芜即今天中药川芎。白术和川芎都是芳香通气类中药,都有浓郁的清香,二者气味相近,即“臭如蘼芜”。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可以治疗霍乱、寒热、温疾、疟疾、山岚瘴气等瘟疫疾病,即“佩之可以已疠”。综上:“浮山”应为今陕西临潼与监田交界处的骊山,“盼木”应为今之栗树,“木虫”应为柞蚕,“薰草”应为白术。

羭次之山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①,漆水出焉②,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橿③,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④。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⑤,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⑥,人面而一足,曰橐[非巴(上下)]⑦,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①羭(yú)次之山:羭次山,在今陕西境内。②漆水:今名漆水河。③棫(yù):白桵(ruǐ)。橿(jiānɡ):木名。古时用作造车的材料。④婴垣:一说应作“脰”,指脖子,婴脰就是挂在脖子上。⑤禺:猴类,似猕猴而较大。⑥枭:指猫头鹰一类的鸟。⑦橐(tuó)[非巴(上下)]:鸟名,短耳猫头鹰。

再向西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羭次山。漆水发源于羭次山,向北流入渭水。山上生长着很多棫树和橿树,山下长着许多小竹,山的北面有许多赤铜,山的南面有许多婴垣玉。山中有种野兽,它的形状像猕猴,前臂很长,擅长投掷,它的名字叫嚣。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一样的面孔,只有一只脚,它的名字叫橐[非巴(上下)],这种鸟冬天活动而夏天蛰伏,人吃了它的肉,可以不用害怕雷击。再学习笔记一、关于羭次之山。原籍注释“羭次山,在今陕西境内。”范围太宽泛。李某人曰:按其道里、物产、矿藏以及此山在本山经中的地位无不指向今陕西长安区的终南山。先看看本山经结尾处对羭次之山地位的描述:“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圭百璧。”在上古山神的祭祀仪礼中,羭次山神的祭礼最神妙:祭祀要用蜡火,要先斋戒一百天、用一百头纯色牲畜、埋一百块美玉、再烫上一百樽美酒、用一百只玉珪和一百块玉璧系在山神的脖项上。这“六百”大礼在《山海经》时代是绝无仅有、堪称空前绝后的;是这一山系祭祀山神的主祭坛,祭祀规格之高、祭祀场面之宏大,是任何其他山神的祭祀所无法比拟的。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周代把终南山、太白山统称为太乙山。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秦岭山峰之一,主峰海拔米。”《辞源》“终南”条目称:“终南山,又泛称秦岭、秦山。”《辞海》解释:“终南山,亦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同时,终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隐士文化”的发祥圣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圣迹不是无缘无故的,难怪在上古时代终南山就践行天下最隆重的祭祀大典了。广义的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东起盛产美玉的西安市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东西长约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总面积约平方千米。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绵延余里,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尚书.禹贡》曰:“终南,惇物。”说明终南山的物产非常丰富。这从祭祀山神的“六百大礼”烛、牺、瑜、酒、圭、璧就可窥见一斑。这些祭品必然就来自广义的终南山。当然经文中还讲了这里更多的、有名的物产和矿藏。二、关于漆水。“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很多注释“漆水,即今天之漆水河”,这是明显错误的。漆水河在陕西省中部偏西北,源出麟游县庙湾附近,一路东流折南流至武功县南入渭河。而原著的“漆水”是“北流注于渭”,是在渭水之南,则羭次山发源漆水绝非源出麟游县漆水河了。李某人认为只能是现在发源于广义的终南山的整个沣滈河流域。沣(fēng)河。又叫丰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高冠河、潏河、太平河都是沣河的支流。沣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记载,历史上沣河河水泛滥,大禹曾经就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沣河绕西安之西。潏(jué))河古称泬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河长67.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潏河绕西安之南。今皂河实为潏河之下游古河道,约先秦时人工开凿新河道,绕神禾塬西去与滈水相会,才形成今天潏河水寨――香积寺段,全长约4公里。向西则与滈河在郭杜镇香积寺合流,由寺向南流去,在秦都镇附近汇入沣河。滈(hào)河也称福水。发源于西安市长安区石砭峪,滈水在西安城西南20公里处左右,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滈河这便是故长安城内永安渠水的来源,绕西安之南。涝河。古称潦水。涝河最大的特点是其有一东一西两处源头,两处河流交汇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灞(bà)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全长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据史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灞水与浐河并行,于蓝峪等地汇合,最终在光泰庙附近入于渭河。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因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灞河绕西安之东。浐(chǎn)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浐水系的最大支流,流经西安灞桥区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唐长安城内的曲江池、太液池、兴庆池的池水皆是引自浐河,浐河流经少陵塬与*原之间,源出自秦岭山中。全长70公里。浐河绕西安之东。汉朝时候,八水之中,渭河汇入*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引用八水绕长安的资料,只是为了间接说明按羭次山的道里范围,现在的皂河、涝浴河不可能为经文讲的“漆水”。我想这里的“漆水”名称的由来必定是与这条河流在上古时期承载的主要功能分不开的。百度一下西安“运漆河”:“割尽南山漆,油遍长安城”。这里的南山就是指今之终南山。关于运漆河的来历:“相传秦、汉、唐三朝皇帝为修长安城皇宫大殿,在终南山采割生漆,因用漆量太大,为了方便运输,特从终南山向长安城挖了一条河,以便聚漆成河,向长安城滚流而去。”因运漆河是人工开凿,故史书上也记载为“漆渠”。在西安的地面上,既有史载也有口碑相传的运漆河共有三条之多,其中长安区有两条,鄠邑区(户县)有一条,各有神奇色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山之漆。”宋《长安志》记载:“汉惠帝四年,筑长安城,漕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渠,故名漆渠,也称运漆河”。这是长安的两条漆渠。当然这是讲秦汉时期的事,在山海经时代不可能有能力修这么宏大的人工渠,那么南山之漆要顺畅地运出去,就只能依靠自然河道(现在的沣滈河了),所以就把他们叫做“漆水”了。现在长安区的郭杜街道有一个郭南村(过去叫永丰堡)。村西有一渠,叫西渠,是潏河的一个分支,从香积寺分流而出,经杜回村向张杜村东门外到本村西渠,向北过邓店至昆明湖。因过去从南山将生漆船运到长安城(西安),故也叫“漆河”,位置在本村西,河运生漆,所以村人叫它西渠或漆渠。三、关于“其下多竹箭”。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张雨曲、任毅等发表的《秦岭大熊猫主食竹一新纪录——神农箭竹》调研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广泛分布于秦岭中段陕西宁陕县平河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安光头山及柞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等地。特别是在较高海拔山坡形成神农箭竹纯林。是秦岭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也是羚牛等其它珍稀动物的食物。而平河梁、光头山、牛背梁也都在今广义的终南山。我想上古时期的箭竹肯定比较现在还要多。四、关于“其阴多赤铜”。此山的北面多铜等有色金属。这个北面主要是今长安区。百度百科对长安的介绍中有:“……长安地质发育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等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优势矿产主要有建材类非金属等。主要金属矿有铁、铜、铅、铬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岩、硅石、伟晶花岗岩、石墨、石榴石、水晶、砖用粘土、建筑用沙等。”确实符合“其阴多赤铜”这一要求。五、关于“其阳多婴垣之玉”。此山的南面多玉石。今柞水县正好在其南面。百度百科对柞水县的介绍中有:“柞水县地质构造为东秦岭系华力西褶皱带,地层出露齐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查明拥有金、银、铜、铁、铅、锌、钼、镍、钛、钡、钴、萤石、重晶石、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石、花岗岩、石灰岩、石墨、粘土等矿产达37种,处矿产地,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2处,矿点36处,矿化点处。有色金属藏量万吨,黑色金属矿藏量3万吨,非金属矿藏量万吨。据资料框算,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1万亿以上,是陕西省山镇柞旬五大热点矿区之一。”确实出产大量的优质矿石。符合“其阳多婴垣之玉”这一特点。六、关于嚣。郭璞《山海经注》:亦在畏兽画中,似猕猴投掷也。汪绂《山海经存》:投,掷也。自攀援投掷也,或曰以石掷人。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嚣,当为“夔”,形相近,字之误也。《说文解字》:夔,母猴,似人。”而经文曰“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⑤,善投,其名曰嚣”。嚣有三大特点:“如禺”“长臂”“善投”。如禺而长臂说明这种兽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长臂猿的一个种群。至于“善投”我认为主要是讲这种猿攀援动作十分敏捷,从这棵高树上飞跃到另一棵高树,或者从这处绝壁飞跃到另一处绝壁速度之快就象投射出去的标枪一样。我平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十套纪录片——探索发现,很多节目中就有猴子精灵般地从这棵树上飞跃到另一棵树上的情景,用“投”来形容简直太形象。至于命名为“嚣”,应该是指这种猿的叫声十分别尖利刺耳。我认为经文所讲的“嚣”就是夏太后墓出土的“帝国君子长臂猿”。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秦岭北麓神禾塬原一带发现了一座大型战国秦墓(疑似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墓,该墓距今已有0年历史),其K12陪葬坑东侧存留着一种长臂猿残头骨、下颌骨和前肢骨。中英两国学者研究发现它应当来自一个无人知晓的、已经灭绝的长臂猿新属新种。年6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称这种新的长臂猿属种为“JunziImperialis”,即君子属帝国种。神禾原,陕西省西安市境内的*土台原阶地,位于长安区南部的古樊川和御宿川之间,是长安八水之滈河和潏河的分水岭。神禾原呈东南---西北走向,南起王曲街道北江兆村,北至韦曲街道何家营、贾里村等村,长大约11公里,宽1.5至2公里,海拔米至米,高出滈河和潏河米至米。其范围涉及西安市长安区的太乙宫街道、杜曲街道、王曲街道、韦曲街道、郭杜街道等部分地区。神禾塬正好在羭次(终南)山或者说在漆水流域的范围内。我想这个地方在山海经时代这种“嚣——帝国君子长臂猿”应该是一抓一大把。置身“漆水河”畔,都有一种“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感受。总之,羭次之山就是今天陕西西安市长安区的终南山,漆水就是发源于这里的沣滈河流域。

作者简介

李斌,籍贯湖南,年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单位公职人员,爱好诗词写作。善于发现身边感动的瞬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