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贫困户到小康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复制链接]

1#

站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刘岗村的村口,向南望去,丹江口水库碧波荡漾;向北望去,漫山遍野的石榴正在努力生长。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

01

同样的地点,在数年前,景象却大不相同。

丹江口库区周围和丹江河、鹳河、淇河、滔河等河流沿线,曾经乱石密布,一团团巨石或白或灰或黑,远看就像一头头卧牛,当地人称“卧牛石”。

基岩裸露(图片来源:柴明清摄)

淅川县石漠化区域涉及马蹬、荆紫关等14个乡镇,总面积超过万亩,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在70%以上。基岩裸露,砾石堆积,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肥力差,使淅川陷入耕地萎缩、粮食减产的恶性循环。淅川县成为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02

近年来,淅川大力推进石漠化治理,挖大穴、运客土、搞提灌,大抓绿化美化,昔日一座座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飘香的“金银山”。

刘岗村刘道银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变化。

63岁的刘道银,大儿子早年在外地打工受了工伤,高位截瘫,使本来就非常贫困的家庭雪上添霜。

大力推进石漠化治理(图片来源:柴明清摄)

淅川县委县*府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石漠化改造,积极鼓励林业公司、大户流转土地,建立林果示范基地,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态产业的优惠*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一处处花果基地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03

年,一家林业公司来到刘岗村,流转亩土地发展软籽石榴,村民每亩可以得到元的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取劳务收入。

刘道银和老伴儿常年给公司干活,老两口每天都能有一两百元收入,一家人还养了4头牛、一群羊,种了一大片丹参。刘道银年家庭收入已达10万元以上,早先的贫困户就这样成了“小康家”。

今年,石榴已经进入盛果期。“早一个月前,就有不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客商来‘抢货’。那可不是一箱箱、一车车‘抢’,而是几面坡、几架山‘抢’。销路完全不成问题。”基地负责人赵海*说。

为什么这里的软籽石榴这么受欢迎?

发展生态产业(图片来源:柴明清摄)

赵海*说:“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地,格外重视水质保护。所以我们种果不打农药,防虫要靠生物措施,肥也施绿肥,保证产出的石榴是纯天然、无公害的。”

04

立足保水质和促脱贫双赢,淅川县确立短中长三线结合的发展思路,发展高效生态脱贫产业。短线抓短平快项目,采取“菜单式”扶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中线抓林果业发展,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大樱桃等生态林果,套种辣椒、花生、中药材等林下作物。长线抓生态旅游,以丹江湖5A级景区创建为载体,将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推动农旅、林旅、体旅、文旅深度融合,依托环库路串珠成线,着力打造环丹江湖生态旅游圈。

在淅川县,像刘道银这样因荒漠化治理而摆脱贫困的农户还有很多。“今年,我们已经被批准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淅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贾先强说。

昔日荒山秃岭变成“金银山”(图片来源:柴明清摄)

文章来源丨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丨柴明清

审核丨唐秀萍

编辑丨王莉

版式丨王莉

—相关链接—

“参王”顾忠国的幸福生活

扶贫日记里看变化

深藏秦岭腹地,缘何走出脱贫致富好路子

白鱼湾成了幸福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