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疫情冲击下底部已至,经济有望逐步回暖
TUhjnbcbe - 2023/8/18 20:39:00
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来源:中证鹏元评级

作者:吴进辉


  


  核心观点:受疫情持续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货运物流受阻,4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跌入底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几乎达到了年同期水平。投资、生产、消费等主要指标下滑幅度加大,失业率远超红线,出口增速降至个位数,通胀加剧,财*收支放缓,宽信用一波三折。随着上海疫情拐点已至,逐步进行复工复产,4月可以说是经济的底部,后续经济将会缓慢回升,
  一,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失业率指标创历史新高。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大幅超过今年目标值—5.5%以内,该值也是历史次新高(仅低于年2月的6.2%)。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达到历史最高值,且均高于近几年同期值。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继3月创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新高后再次突破最高值。


  二,4月PMI为47.4%,生产需求全线走弱,连续2个月降至收缩区间,创年3月以来最低值。疫情持续影响,产需两端同步走低,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4%和42.6%,比上月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和服务业降至收缩区间,建筑业处扩张区间。


  三,4月社融信贷跌入低点,*策需更大强度加码。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亿元,是年3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值,比上年同期少9,亿元。社融存量增速10.2%,相比上月高点大幅下滑0.4个百分点。信贷跌入底部,创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企业主要以票据冲量,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值再次达到历史第二负值。


  四,4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8.0%,通胀近期无忧但将受到更多重视。CPI主要受食品和能源推动,但核心CPI却在小幅回落,目前来看通胀仍不是市场的核心矛盾。考虑到俄乌冲突持续影响,能源和粮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PPI逐渐向CPI传导。国内疫情,供给不畅,需求端有囤货现象,供需错配,带动CPI上涨。通胀短期无忧,但受限于多重因素影响,仍需未雨绸缪,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稳物价仍是两大底线之一。


  五,工业生产增速由正转负,制造业和工业出口均受明显冲击。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前值5.0%,增速由正转负,这是年4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而有统计数据以来同期增速均为正,也仅有年1月和2月为负值(分别为-2.3%、-22.1%)。出口交货值增速为-1.9%,3月为10.8%,由正转负,降幅达到了12.7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同比下滑31.8%。


  六,基建投资暂时回调,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房地产下滑幅度扩大。4月狭义基建投资为3.0%,比3月份下滑5.8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为4.3%,比3月份下滑7.5个百分点。短期内疫情对基建投资造成影响,交通物流受阻,项目开工限制:另外考虑到部分专项债资金用途限制,还尚未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在后续会逐步释放。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6.4%,比3月份下降5.5个百分点,主要是留抵退税支撑。今年4月,全国已有8,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同比下降10.1%,前值为-2.4%,下滑趋势继续扩大。商品房销售额单月同比下降46.6%,房地产指标全线下行,且下滑幅度加大。目前全国各地有多个城市出现了限购、限售、房贷利率等方面的放松,但目前来看,在疫情影响下,项目开工率不足,居民加杠杆意愿偏低,商品房销售仍不佳未见回暖,房地产投资仍处低位。


  七,疫情对消费市场持续冲击,消费增速继续下滑。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较前值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粮油食品类、饮料、中西药品是为数不多实现正增长的。总体来看,疫情是影响消费的最大变量,消费回暖仍需等待疫情的好转。


  八,出口增速降至个位数,短期将回升但年内下滑趋势不改。按美元计,4月出口同比增速为3.9%,较3月14.6%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10.7个百分点,为年7月以来最低值;进口同比几乎连续2个月持平;贸易顺差为.2亿美元,小幅增加。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需求不足等,出口承压。短期内随着疫情好转,货运交通正常,出口将有所回调。但考虑到国外疫情放开,出口份额挤压,内需不足,去年高基数效应,年内出口下滑趋势不改。


  九,4月外汇储备规模为31,亿美元,环比下降亿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4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较前值大幅贬个点差,汇率贬值压力加大。自4月19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开始加速贬值,4月29日,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为6.、6.;5月中旬汇率跌破6.8,近日有所回调至6.7。


  十,财*收支回落,主因留抵退税和疫情。4月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行降至负增长,4月为-41.3%(前值3.4%),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1-4月累计增长5.0%,和前值8.6%相比仍有所回落;4月单月增速约为-10%左右,与前值3.4%相比也是大幅下滑。公共财*支出当月同比-2.0%,留抵退税冲减财*收入,因此4月财*支出受财*收入减少而出现负增。基建支出放缓,基建支出三项由3月增长9.5%回落5.7个百分点至3.9%,主要靠农林水事务支撑。*府性基金收入继续负增长,土地市场下滑加剧,4月专项债发行边际放缓。


  总结来看,受疫情和留抵退税*策的影响,财*收入下滑,并掣肘财*支出空间;叠加地产仍处底部,专项债发行边际放缓,财*收支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后续
  


  一、宏观经济观察


  核心观点:受疫情持续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中断,货运物流受阻,4月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跌入底部,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几乎达到了年同期水平。投资、生产、消费等主要指标下滑幅度加大,失业率远超红线,出口增速降至个位数,通胀加剧,财*收支放缓,宽信用一波三折。随着上海疫情拐点已至,逐步进行复工复产,4月可以说是经济的底部,后续经济将会缓慢回升,
  (一)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失业率指标创历史新高


  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上升,大幅超过今年目标值—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该值也是历史次新高(仅低于年2月的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继3月创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新高后再次突破最高值。4月,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2%、5.3%,较前值分别上升2.2、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也达到历史最高值,分年度来看,年前4个月的16-24岁人口失业率均高于近几年同期值。今年疫情严重程度远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大,主要城市封城和企业停工停产,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交通物流、贸易等行业。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7%。


  


  


  (二)4月PMI为47.4%,生产需求全线走弱,连续2个月降至收缩区间,创年3月以来最低值


  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7.4%和42.7%,低于上月2.1和6.1个百分点,PMI指数为年3月以来最低值,连续2个月降至临界点以下。近期,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加之国际地缘*治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经济总体景气水平回落。


  疫情持续影响,产需两端同步走低。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部分企业减产停产。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4%和42.6%,比上月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明显下降,市场需求继续走低。受疫情影响,人员到岗不足,物流运输不畅,交货周期延长,供应商配货时间指数为37.2%,较前值大幅回落9.3个百分点,为年3月以来最低值。从业人员指数为47.2%,较前值回落1.4个百分点,为年3月以来最低值。物流运输困难加大,甚至出现主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应困难、产成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等情况,上下游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均受到较大影响。


  价格方面:价格指数继续高位波动。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4.2%和54.4%,低于上月1.9和2.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近期较高运行水平。


  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6.5%和50.3%,较上月分别回落0.8个百分点和上升1.4个百分点。生产走低,原材料库存不足;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采购量减少,供应商配货时间缩短和从业人员减少,产成品库存积压。


  进出口方面:出口、进口下降。进出口贸易受疫情影响降低,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1.6%和42.9%,比上月回落5.6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和服务业降至收缩区间,建筑业处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9%,低于上月6.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放缓。受疫情严重冲击,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6.7个百分点,降至40.0%,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服务业总体走弱。建筑业保持扩张。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7%,低于上月5.4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


  


  


  (三)4月社融信贷跌入低点,*策需更大强度加码


  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亿元,是年3月以来的单月最低值,比上年同期少9,亿元。社融存量增速10.2%,相比上月高点大幅下滑0.4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10.5%,前值9.7%,M1同比增长5.1%,前值4.7%。先来看社融的结构:


  表内融资受阻是最主要拖累因素:4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3,亿元,同比少增9,亿元,是年12月以来的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最低值,表内信用严重拖累社融增量。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压减放缓,是4月社融的支撑因素。委托贷款减少2亿元,同比少减亿元;信托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少减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亿元,同比多减亿元。合计三项同比多增亿元,支撑4月社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非标监管力度有阶段性的边际松动。


  *府债直接融资几乎持平,稳定社融:企业债券净融资3,亿元,同比少亿元;*府债券净融资3,亿元,同比多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亿元,同比多亿元。


  4月M1、M2增速均回升: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6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


  M2增速回升主要是因为央行已上缴8,亿元结存利润到财*存款,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待财*存款支出后形成基础货币投放,另外降准也释放5,亿元基础货币。


  M1增速回升主因今年大规模的留抵退税给企业。*府工作报告指出: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5月10日,三部门的留抵退税新闻发布会称,今年4月1日至30日,全国已有8,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的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策退税1,亿元,1-4月共有9,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上,助企纾困的*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4月信贷跌入底部,创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企业主要以票据冲量,居民中长期贷款当月值再次达到历史第二负值。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亿,仅为去年同期的44%,同比少增8,亿元,相比年同期少增10,亿元。


  居民端:短期贷款同比少增,疫情频发影响下居民贷款和和消费信心和意愿不足;中长期贷款当月值继2月突破历史负值后再次达到负值。居民贷款减少2,亿元,同比少增7,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减少1,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4月国内疫情严重,抑制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与短期贷款意愿。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72亿元,同比少增5,亿元,继2月单月值达到历史负值后,4月再次达到历史负值,主因商品房销售疲弱,居民信贷弱,按揭贷款不足,房地产低迷。4月住房贷款减少亿元,同比少增4,亿元,拖累居民信贷接近一半。


  


  


  


  企业端融资主要靠票据冲量。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亿元,同比少增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亿元,同比少减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亿元,同比少增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


  4月社融信贷跌入底部,主因是疫情影响,基本符合预期,预计4月就是数据的底部。随着上海疫情好转,复工复产的持续进行,后续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渐减弱,社融将逐步回归。当前消费和地产处于低谷,消费随着疫情和城市解封会逐步恢复;地产的低谷持续了较长时间,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的放松*策并未对地产形成有效的拉升,5月LPR大幅下调15BP,我们认为后续地产需继续因城施策,加大放松力度。


  总量降息(降低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的)概率较小,掣肘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结构性货币*策是发力点。另外,央行还应该做好银行负债端利率降低的引导,因为降息的同时是降低了银行的贷款利率,会缩小银行净息差,只有同步降低银行负债端,银行净息差才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信贷投放才有积极性。


  下一步,货币*策方面,央行在社融数据的答记者问中提到:一是稳定信贷总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减少收费,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三是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好“金融23条”,支持受困企业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居民家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信贷还款安排。


  财**策方面,做好减税退税、专项债加快发行、基建投资加码等工作,视情况发行特别国债。


  (四)4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8.0%,通胀近期无忧但将受到更多重视


  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4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CPI环比上涨0.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1-4月,CPI同比上涨1.4%。


  从CPI分项环比来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8%和3.0%。


  从CPI分项同比来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9.0%、31.7%和26.9%。


  4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5.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从PPI分项环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5%,涨幅回落4.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4%,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1.2%,涨幅回落12.9个百分点。受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8%。另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


  从PPI分项同比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保供稳价*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53.4%,回落0.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6.8%,回落1.5个百分点。价格涨幅扩大的有9个,比上月减少3个。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8.5%,扩大1.1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8.7%,扩大5.9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涨20.7%,扩大4.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2.6%,扩大1.9个百分点。


  CPI主要受食品和能源推动,但核心CPI却在小幅回落,目前来看通胀仍不是市场的核心矛盾。考虑到俄乌冲突持续影响,能源和粮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犹存,PPI逐渐向CPI传导。国内疫情,供给不畅,需求端有囤货现象,供需错配,带动CPI上涨。核心CPI的回落反映的是疫情冲击下服务和消费业需求明显不足,也属正常。通胀短期无忧,但是受限于前低后高的基数效应和多重因素影响,仍需未雨绸缪,做好保供稳价工作,稳物价仍是两大底线之一。


  


  (五)工业生产增速由正转负,制造业和工业出口均受明显冲击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前值为5.0%,增速由正转负,较上月大幅下滑7.9个百分点,这是年4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7.08%,而有统计数据以来同期增速均为正,也仅有年1月和2月为负值(分别为-2.3%、-22.1%)。


  分三大门类看,4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制造业下降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三大门类中,制造业受疫情冲击明显,增速转为负值,大幅下滑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4.0%,较前值下滑9.8个百分点。


  分结构来看,上游下滑程度稍小于中下游。采矿、煤炭和石油等增速下滑在5个百分点以内,中下游增速下滑有的接近10个百分点。上海、吉林受疫情影响较大,主要支柱产业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业同比下滑31.8%。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滑15.8%。


  出口交货值增速为-1.9%,3月为10.8%,由正转负,降幅达到了12.7个百分点,短期内影响出口订单和外贸企业生产。工业产销率虽从3月的94.5%上升到96.3%,但仍明显低于过去同期数值。


  


  (六)基建投资暂时回调,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房地产下滑幅度扩大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亿元,同比增长6.8%,比1-3月下降2.5个百分点;从环比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82%,前值为增长0.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5.8%,较前值下滑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47,亿元,增长12.6%,较前值下滑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增长4.3%,较前值下滑2.4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留抵退税*策有一定支撑。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比1-3月份下降3.4个百分点。4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增长6.4%,比3月份下降5.5个百分点,当月增速降至个位数。主要受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投资意愿和活动有所降低。相对比其他需求项,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并不算厉害,主要是留抵退税支撑。据财*部介绍,今年4月1日至30日,全国已有8,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1-4月共有9,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上。制造业投资增速预计后续还会承压:一是今年制造业投资基数前低后高;二是三重压力未减,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供给压力犹存,需求不足,企业盈利不佳。


  基建投资暂时回落,后续有增长空间。1-4月,狭义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长6.5%,增速比1-3月份下滑2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3%,增速比1-3月份下滑2.2个百分点。从当月同比增速来看,4月狭义基建投资为3.0%,比3月份下滑5.8个百分点,广义基建投资为4.3%,比3月份下滑7.5个百分点。短期内疫情对基建投资造成影响,交通物流受阻,项目开工限制:另外考虑到部分专项债资金用途限制,还尚未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在后续会逐步释放。基建投资年内会逐步回升:一是专项债发行提速,截至4月末,专项债累计发行约1.40万亿元,5月提前批专项债已经发行完毕,目前专项债累计发行1.72万亿元,专项债上半年大头落地,9月底前完成全部发行工作;二是中财委会议要求大力发展基建,县城基建空间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房地产投资仍低迷,各项指标下滑趋势加大。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2.7%,较前值由正转负,下降3.4个百分点。从单月增速来看,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1%,前值为-2.4%,下滑趋势继续扩大。具体来看,4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38.7%,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44.2%,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4.2%,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9.0%,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46.6%,分别较3月份下降17.2个百分点、下降22.0个百分点、上升1.3个百分点、下降21.3个百分点、下降20.4个百分点。房地产指标全线下滑,且下滑幅度加大。目前全国各地有多个城市出现了限购、限售、房贷利率等方面的放松,但目前来看,在疫情影响下,项目开工率和居民加杠杆意愿都偏低,商品房销售仍不佳未见回暖,现金流回款不足,房地产投资仍处低位。


  钢材产量增速小幅放缓、水泥产量增速大幅回落,发电量增速由正转负。3月钢材同比增速为-5.8%,较前值回落2.6个百分点;水泥同比增速为-18.9%,较前值大幅回落13.3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增长-4.3%,较前值下滑4.5个百分点。


  4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增加,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呈降势、同比继续走低。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7个和5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5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


  


  


  


  


  (七)疫情对消费市场持续冲击,消费增速继续下滑


  4月份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较前值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影响大,较前值继续回落6.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同比下降9.7%,较前值回落7.6个百分点。


  网上商品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比1-3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


  粮油食品类、饮料、中西药品是为数不多的实现正增长,4月增速分别为10.0%、6.0%、7.9%。


  部分地区居民日常活动半径减小,便利性相对较高的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限额以上单位超市、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8.5%,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2.6和7.5个百分点;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和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和6.8%,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高1.4和5.8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疫情是影响消费的最大变量,消费回暖仍需等待疫情的好转。我国坚持“动态清零”策略,上海疫情虽出现拐点但仍未解封,北京疫情持续干扰,暂停堂食等服务,预计后续疫情恢复速度较慢。


  


  (八)出口增速降至个位数,短期将回升但年内下滑趋势不改


  4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速为3.9%,较3月14.6%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10.7个百分点,为年7月以来最低值;进口同比几乎连续2个月持平;贸易顺差为.2亿美元,较3月的.8亿美元有所增加。总的来看,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需求不足等,出口承压。短期内随着疫情好转,货运交通正常,出口将有所回调。但考虑到国外疫情放开,出口份额挤压,内需不足,去年高基数效应,年内出口下滑趋势不改。


  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均放缓。4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7.6%、7.9%、9.4%、-9.4%、7.8%,分别较上一月下降2.8个百分点、13.5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19.1个百分点、6.6个百分点,日本增速由正转负,降幅最大。


  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转负。4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转负至-5.0%,较上一月下降1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转负至-0.1%,较上一月下降11个百分点左右。


  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我外贸总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7万亿元,增长15.4%,占出口总值的58.4%;进口2.03万亿元,增长3.2%,占进口总值的36.1%。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国际经济复苏脆弱乏力,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经营压力上升。从机遇看,我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九)4月外汇储备规模为31,亿美元,环比下降亿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加速贬值


  截至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亿美元,较3月末下降亿美元,降幅为2.14%。4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较前值大幅贬个点差,汇率贬值压力加大。自4月19日开始,人民币汇率开始加速贬值,4月29日,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为6.、6.;5月中旬汇率跌破6.8,近日有所回调至6.7。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策预期、地缘*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减少,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


  


  


  (十)财*收支回落,主因留抵退税和疫情


  受留抵退税和疫情影响公共财*收入大幅下滑,非税收入保持韧性。按自然口径计算,4月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大幅下行降至负增长,4月为-41.3%(前值3.4%),1-4月累计同比-4.8%(前值8.6%)。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留抵退税*策导致收入减少,4月留抵退税为8,亿元;二是疫情冲击下经济全面承压。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1-4月累计增长5.0%,和前值8.6%相比仍有所回落;4月单月增速约为-10%左右,与前值3.4%相比也是大幅下滑。拆分来看,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7.3%、10.3%,前值分别为-0.2%、14.9%,税收增速出现大幅下滑,非税收入增速小幅回落但保持正增长,具有韧性,可能与今年非税收入的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上缴利润(前2年暂停缴纳),今年非税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公共财*支出由正转负,基建支出放缓。今年4月公共财*支出当月同比-2.0%,较3月的10.4%大幅回落,留抵退税冲减财*收入,因此4月财*支出受财*收入减少而出现负增。


  分结构来看,10个支出分项中4月当月同比增速由高至低:农林水事务(28.4%)、卫生健康(12.5%)、科学技术(0.2%)、债务付息(-0.2%)、社保就业(-4.9%)、交通运输(-7.7%)、环境保护(-10.5%)、教育支出(-10.5%)、城乡社区事务(-11.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9.3%)。基建支出(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有所放缓,由3月增长9.5%回落5.7个百分点至3.9%,主要靠农林水事务支撑。民生性支出(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也表现较好。债务付息支出也是近年来支出较快项目,4月当月同比增速为-0.2%,3月增速为16.6%,大幅降低,短期内偿债压力不是很大。


  


  


  *府性基金收入继续负增长,土地市场下滑加剧。1-4月累计,全国*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6%,前值为-25.6%,4月当月同比增速为-34.4%,前值为-22.2%,下降幅度加大。其中,4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当月同比增速为-37.9%,前值为-22.8%,继续下滑15.1个百分点。在商品房销售、投资同比继续大幅回落情况下,地产表现低迷未见拐点,土地出让金锐减也是预料之中,是*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拖累因素。


  *府性基金支出锐减,4月专项债发行边际放缓。4月*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下行56.6个百分点至12.5%,为今年以来的首次回落,这与4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大幅收缩有关。4月专项债单月发行仅为1,亿元左右,与今年前三个月的月均4,亿元的规模相比大幅缩水,但整体来看今年专项债发行速度快于往年。截至4月末,专项债累计发行约1.40万亿元,5月提前批专项债已经发行完毕,目前专项债累计发行1.72万亿元,专项债上半年大头落地,9月底前完成全部发行工作。随着后续专项债的发行继续,*府性基金支出将回暖。


  总结来看,受疫情和留抵退税*策的影响,财*收入下滑,并掣肘财*支出空间;叠加地产仍处底部,专项债发行边际放缓,财*收支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后续重点
  


  二、宏观与债市主要*策


  (一)货币*策和债市策略


  4月,货币*策稳健偏宽松,着力稳增长宽信用。但货币*策宽松愈发受到限制:一是受制于通胀;二是掣肘于美联储加息,稳外贸稳外资压力加大。4月15日,央行实施全面降准和定向结构性降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下行压力,释放稳市场信号,降低银行负债加大对实体企业支持。4月25日晚,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8%,主要对冲人民币加速贬值,有利于稳定汇率。4月社融信贷跌入冰点,宽信用一波三折,稳增长宽信用*策需要更大力度加码。


  资金面宽松支撑债市,流动性整体平稳。4月末,隔夜、7天和14天全市场回购利率为1.88%、2.03%、2.06%,较3月末分别下行63BP、72BP、57BP,资金宽松支撑债市收益率下行。逆回购投放2,亿元,到期8,亿元,净回笼6,亿元,1,亿元MLF等量平价续作,降息预期落空。


  总量上的降息有可能但限制因素较多,结构性货币*策是发力点如4月底已经推出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新增的1,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将要推出的1,亿元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专项贷款等(4月27日国常会已经要求)。


  央行表示中国货币*策的首要目标是稳物价和稳就业。下阶段,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策。一是密切
  4月29日的*治局会议要求:抓紧谋划增量*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这是的新提法,此前国常会也有类似说法:针对经济形势超预期变化抓紧研究*策预案,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关于这点,有一定稳定信心作用,证明*策会托底。


  疫情仍是影响经济的最大变量,重点观察城投监管是否放松和地产因地制宜的宽松*策出台,
  


  


  (二)宏观经济设计:*治局会议定调经济增速目标不变


  4月29日的中共中央*治局会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中央的明确要求。要加大宏观*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要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


  基建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迎来*策的支持。4月26日,作为设计顶层重大部署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治局会议重申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县城基建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金融稳定法出台,公募REITs扩募推出


  4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一是健全我国金融法治体系的迫切需要。二是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及时总结重大风险攻坚战经验,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明确建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作为国家重大金融风险处置后备资金。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必要时人民银行再贷款等公共资金可以为基金提供流动性支持。


  4月10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4月15日,沪深交易所出台公募REITs扩募意见,要求加快扩募项目落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冲击下底部已至,经济有望逐步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