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
当下,人民币的贬值是否属于“不该贬值而贬值”?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认定一些基本事实:第一,在强弱落差悬殊的寡头垄断的世界经济中,不存在“绝对有效的市场”;第二,有市场就有管理,管理不能平衡强弱落差,市场也会失灵,甚至成为弱肉强食的丛林。
如果可以确信上述事实,那就应当意识到:外汇市场并非“绝对充分或有效市场”。第一,各国货币的市场地位落差巨大,不存在“平等”;第二,外汇市场交易规则由强者制定,无法参与规则制定的弱势货币没有主动权。所以,弱势货币国家的政府必须常备货币干预手段,避免强势货币操纵带给本国经济灭顶之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弱势货币国家多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的残酷现实。
现在回答问题:人民币的贬值是否属于“不该贬值而贬值”?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尽管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确实存在一定的贬值理由。但第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坚实程度,及其未来应有的预期,是人民币的基本支撑;第二,在美国物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人民币占优;第三,中国拥有每年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顺差,以及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资本项目同样存在顺差。
实际上,按照国际通常认知,基于中国常年贸易顺差的实际规模,人民币着实没有过大贬值的理由。
为什么还是出现当下这样较大的贬值幅度?一个可能的事实是:大量外贸企业出口赚得的外汇,没有回国结汇,而是存往境外银行去套利套汇。所谓套利是说:因为境外存款利率高,而国内贷款利率低,这些企业需要人民币资金时,不是结汇获取人民币,而是向国内银行贷款,并从中套取利差;所谓套汇是说:越多的国内企业将外汇存往境外,就越会导致国内外汇市场人民币相对过剩,而外汇相对稀缺——人民币贬值,如此循环,人民币贬值幅度越大,企业套汇收益越高。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依然强烈的背景下,上述套利套汇行为极易形成自我强化。在经常项下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企业上述行为合理合法,无可指责。怎么办?如果我们回到本文开篇所认定的外汇市场条件,那恐怕需要思考一下:“绝对自由开放的、绝对自由兑换的经常项目市场”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无论如何,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市场强度还不及美元、英镑等货币,在此客观条件下,经常项目是否需要一些管理手段去平衡中国的贸易条件?尤其应当防止经常项目自由开放被操纵势力钻空子利用——用来恶性做多或恶性做空人民币。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