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定期输液能通血管小心,别让你的父母被
TUhjnbcbe - 2024/6/30 16:56:00

随着心血管病在我国的多发以及死亡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重视心脑血管健康。

不知何时起,在中老年人中开始刮起了“定期输液能通血管”之风,有不医院要求医生开些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输液。

他们认为输液能通血管的想法非常朴素:血管就好比水管,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沉淀物淤积、堵塞血管,就像用强力清洁剂疏通水管一样,输液也能疏通血管;或者认为血液粘稠,输液能把血液“冲淡”,从而预防心血管病。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好好的血管,怎么就堵了?

我们俗称的血管“堵”了,其实就是指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非常复杂,由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质的堆积,在巨噬细胞、平滑肌等的作用下,逐渐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

值得注意的是,斑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好比污垢附着在水管内壁上,而是更偏向于在血管壁上“埋”入了斑块,血管壁就如同饺子皮包裹着斑块,导致血管壁变厚。

因此,输液并不能冲走斑块。而且,如果斑块真的脱落了,反而有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的风险。

输液能冲淡“粘稠”的血液?

很多中老年人一听说“血稠”,就担忧的不得了。

其实,“血稠”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通常是指血液黏度。血液黏度的高低主要由血细胞压积(每百毫升血液中血细胞、血小板等所占的百分数)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液中的脂质等决定。

目前尚无证据能证明血液黏度与中风、心梗等病存在相关性,“血稠”也并不意味着高血压、高血脂。因此,不能根据血液黏度的高低来决定是否输液。

定期输液能预防血管堵塞吗?

目前常用的通血管药物,多是诸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所谓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注射剂,,所用的这些药物多数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能预防血管堵塞。

此外,中成药注射剂所导致的过敏等严重反应也不少见。

静脉输液风险高

输液相当于进行一次小型手术,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指出,静脉输液是高风险、高获益的临床用药方法。

在必要时使用,静脉输液的临床获益大于风险;过度使用时,静脉输液的风险则明显增加,甚至可能超过临床获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及经济损失。

医生表示:“用一种相对高风险、低效益或者无效益的手段预防血管堵塞,并不值得提倡。”

输液“通血管”的危害

导致微粒栓塞:输液药物中其实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玻璃碎屑微粒、橡胶微粒、药物残渣等),经常输液,这些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肾、肝脏、肌肉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

增加感染机会: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的质量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操作不规范、消毒不严格问题,增加了细菌、病毒侵入人体的机会。影响体液平衡:人体本身有很好的代偿调节功能。过度的输液,反而会破坏细胞内外液的平衡。而且,输入的液体中含有的钠、钾等成分,也会破坏体内电解质的稳定,干扰人体的内环境。

诱发心力衰竭:心血管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疾病,加之中老年人调节、适应能力降低,一旦输入较多液体,血容量急剧增加,很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引起输液反应:由于液体中致热原的存在,可能会出现发热、畏寒等输液反应,严重的可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及无法预测的危险,若抢救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死亡。这样做更能合理预防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是高龄、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等,相比起高风险还未必有用的输液,做到以下几点更能降低患心血管病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易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引起心血管病的风险甚至要大于“三高”。饮酒会增加血压水平、脑卒中发生风险,且饮酒过量会增加脑卒中、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发生风险,引起的综合健康风险可能大于潜在的心血管健康获益。

均衡膳食:少油、少糖、少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每周坚持游泳、羽毛球等运动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约降低了36%-56%。不过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心血管免疫疗法(胆固醇免疫疗法):来自匈牙利的心血管免疫疗法,是科学家(伊斯特万教授)新研究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内坏胆固醇含量,从而预防心血管病。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参考文献:

[1]姚扶有.定期输液“通血管”并不可取[N].上海中医药报,-11-24().

[2]王宁.“通血管秘方”别乱用[J].农村新技术,(12):61-62.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期输液能通血管小心,别让你的父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