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7月26日,大宗商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胀走势分析——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系列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以“大宗商品金融化与输入性通胀”为主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汤珂进行了发言。
在汤珂看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类是供给和需求,第二类是金融化的因素,第三类是利率政策,第四类是汇率政策。
“总体来看,金融化的因素目前看,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主要是供需关系,美元贬值和低利率政策,这三个要素导致了大宗商品最近价格非常快速的增长。供需关系里面也是需求比较快,弹性比较高,比较快,供给慢,导致了供需关系,需求高于供给。”汤珂说。
以下为发言全文:
汤珂: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下大宗商品金融化和输入通胀。
首先大家也都观测到最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在不断的上涨,右边这个图就显示了CRB指数,这是一个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大宗商品指数,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上涨。不仅从基础材料,能源,另外贵金属几个主要的板块,大宗商品都在涨,这些是国际上的大宗商品。
我们再看国内的,我们看螺纹钢,包括我们国家煤的价格,这些价格都在涨,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大宗商品实际上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材料、原料,也推高了工业品的价格。我们看到PPI也升高了,我们国家的PPI最近也在上涨,这是我们观测到的一个现象。
作为一个研究大宗商品的学者,如果我们看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呢?如果归类的话,一共有四类,第一类是供给和需求;第二类我们归结为金融化的因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主要的大宗商品都是通过期货来交易的,一谈起期货,期货是一个金融产品,大家都会在期货市场上对大宗商品这些期货进行交易,大宗商品的价格它会有金融属性,有一些人或者一些投资,或者投机的机构,或者是个人,可能会炒高,或者投资,把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行了一定的扭曲,这就是金融属性。
第三个因素,说是一个利率政策,或者利率。哈佛大学的弗兰克教授做过一篇文章,不同类的大宗商品的价格和利率的关系,利率越低,大宗商品的价格是越高的。有其他的原因,他给的原因是这样说的,因为很多企业在使用大宗商品都要有库存,如果利率低,大家购买库存的成本就会低一些,因为不用借钱来购买库存,利息还得少,这样对库存的需求就增加,所以价格上涨,低利率带来高的价格。
第四个因素是汇率政策,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目前都是以美元定价的,美元计价的,相对于低的美元,如果美元贬值了,看到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了,和美元的这种币值有关。
所以综合起来,就是这四类因素,我们分析一下大宗商品的因素,到底是哪一类因素带来的,我们在这几类因素里面,最害怕的就是这种金融因素,如果真的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带来的,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因为供给和需求,如果供给少了,很多人会开工,供给多,通过一定的需求,会把供给降低,逐渐的自我的把这个价格熨平的过程,真的是供给和需求带来的,并不是很大的问题。最害怕的就是金融因素,由于这些机构投资的炒家,把大宗商品价格给炒高。就像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大宗商品价格,石油价格在短期内大概从30、40美元,一下子涨到了多美元每桶。这个价格是大量由于投资或者投机的产生,导致了价格的上涨,这是金融化的因素。
这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没有这样的因素?我年和熊伟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后面又有新的文章,我们怎么看待和怎么分析到底有没有金融因素影响到大宗商品,有两个视角,第一,一般的金融炒家和金融投资者,他们不仅仅投资一个大宗商品,他们会投资一类,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一般是随着经济的波动和变化的,一般会买一类,就把大宗商品作为一个指数来投资,来一类。这样的话,我们会看到大宗商品如果它的价格波动是由于金融因素带来的,实际上我们看到不同类的大宗商品它的相关性会变得很高,因为大家买同样的不同类的大宗商品,比如说又买小麦,又买石油,或者又买铜,又买石油,这样石油和铜的相关度就提高了。我们做了不同类的大宗商品的相关度,我们专门做了原油和铜的相关度,它们的波动并没有太升高,不像08年之前那一波升得是非常高的,现在基本上没有升高,而且在0.1、0.2的相关性上。所以从这个视角看,好像金融的炒家,金融因素没有太扭曲大宗商品的价格。这是第一。
第二个视角,我们一般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投机者,他会买期货,这个时候现货的价格就会和期货的价格进行脱节,一般的投机者不会买现货的,因为没有办法来囤积现货,很难囤积,现货囤积要有成本的,不愿意囤积现货。这个时候他往往购买现货,现货的价格是背离于现货,导致现货减去期货,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基差。和期货的价格便利得就比较多了,往往没有太多的金融因素的影响,基本上现货-期货叫基差,和价格的相关性比较高的。最近相关性还是比较高的级差,这个图是原油,相关性还是蛮高的,它们同涨和同跌。铜的基差和价格的相关性,它们的走势有是相同的。这个是根据购买期货,或者和现货之间的差距。
我们通过这两个视角的分析,就觉得金融因素在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金融化还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不像08年之前,金融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还有就是我们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如果大家再进一步分析大宗商品供需的角度,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底是供给重要,还是需求重要?大宗商品供需往往有这样的一个关系,就是需求变化非常快,对一个商品的需求变化是很快的,一会高,一会低,但是供给是很慢的,石油和铜供给恢复是很慢的,要恢复石油的生产,要打一口油井,增加生产是很慢的,很不容易。所以我们看到它的供给恢复起来是很慢的,而需求是很快的,弹性很大。
我们看到疫情现在逐渐的慢慢在变好转,看到了各个国家由于欧美刺激的政策,使得需求的恢复非常快,对大宗商品需求的恢复非常快,但是供给比较慢,由于以前有疫情的存在,开矿的行业是很难防疫的,大家都在矿井下,很快就传染了,所以导致了供给在疫情期间是不足的,到现在它依然很难快速恢复。虽然需求很快增长了,供给依然很难快速恢复。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蓝色是全球工业产出指数,最近是比较平的。灰色的是零售指数,最近比较高,需求一下子增长了,但是供给没有太起来,所以导致了需求的缺口。
这次大宗商品的上涨主要是国外的刺激政策,非常多,对于大宗商品需求量很大。我们国家相对来说需求还是偏弱的,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国际需求量非常大,这是需求侧。
供给侧恢复得不够,不论是从高炉开工率来看,不足,同时全球原油的生产量都是不足的,这跟疫情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造成了供给缺口,需求现在是比较高的,但供给比较低。
我分析了前面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金融化因素,供给需求的缺口。还有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相关联的,低利率和美元的贬值,疫情以后,美国的利率一直非常低,就会天然造成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大宗商品的存储成本降低了,要借钱卖大宗商品,利率付得少。由于美国低利率的政策,以及大量的印钱,导致了美元的贬值,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的,这个时候美元的贬值就会带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两个因素实际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看,金融化的因素目前看,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主要是供需关系,美元贬值和低利率政策,这三个要素导致了大宗商品最近价格非常快速的增长。供需关系里面也是需求比较快,弹性比较高,比较快,供给慢,导致了供需关系,需求高于供给。
下面就是我们国家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对策,年有一篇文章在一个英文杂志上发表,叫做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杂志。讲的是什么故事?我们国家实际历史上对于输入性的通胀,都会有差不多的一个现象,就是海外的大宗商品高涨以后,企业得到的大宗商品的价格高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
但是由于竞争,或者需求的不足,它的产成品的价格并没有上涨,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特别是中上游企业,他们消化大宗商品的高的价格,或者大宗商品的波动。当大宗商品低的时候,他们多挣一些钱,高的时候,他们就少挣一些钱,所以他们吸收了这样的风险,而他们对于产成品来说,并没有根据大宗商品的改变,而过度的改变产成品的价格。历史上我们看到有这样一个关系,这次这个关系依然是这样。
我们国家CPI和PPI的相关性并不是非常大,就是由于这些企业并没有给产成品涨价,我觉得这是第一个,也就是说应该考虑适当的财政政策来帮扶中游企业。这是第一。
第二,应该适当增加汇率的弹性,美元一直在贬值,人民币实际上要增加一些弹性以后,人民币会相对升值,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会相应的减轻。但是我不觉得我们国家应该以大宗商品的价格来作为一个锚,来改变我们的利率,或者是货币政策,不应该这样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刚才刘老师也谈到了,我们国家还要考虑发展的问题,大宗商品只是一方面,而且目前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发展是更重要的。经济的发展应该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要更重要的去看发展。对于大宗商品带来的通胀压力,应该说目前看,也逐渐逐渐在消退。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尽管我们国家是大宗商品最大的使用国,但是我们国家是没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是由国外的期货炒家,或者国外期货来决定,我们都是以他们的价格来作为进口的基准价格。所以,我们没有定价权,我们国家经常会出现买什么,什么就涨,国外的金融炒家经常会在中国购买之前,把价格炒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怎么样获得定价权,就是要完善我们自己的期货市场,更好的让期货市场来提供价格的发现机制,更好的让我们国家的期货市场来参与国际定价。
最后,尽管这一次来看,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没有太多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