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西方经济学被啪啪打脸央妈印这么多钱
TUhjnbcbe - 2024/8/22 16:58:00
儿童白癜风的饮食症状是怎样 https://m.39.net/pf/a_4624860.html

来源:米筐投资

01

通胀原理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来自于央行的货币超发。

当整个市场中的商品数量不变时,钱多了、自然会引发商品价格的上涨,钱印得越多、物价就涨得越多。

过去大家都深信这个原理,并且这个原理也能较好的解释“货币—通胀”现象。

可现实的“打脸”来的太快,只是大家还难以接受。过去近十年的经济生活现实,已让经济学的这一经典解释面临崩溃。

上图是欧美日英这四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也是发达经济体,近二十余年的央行资产负债表情况——其实也就是各央行印钞的数量情况。

由图可知,自年金融危机以来,四大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快速攀升、即央行印钞的数量在快速增加。

有多快呢?

自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英国四大经济体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别扩张了%、%、%和%…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让稍有暂缓的印钞动作再次加速。

如果按照经济学的“货币-通胀”理论,在如此大规模的印钞刺激下,货币似乎已经泛滥成灾、这些经济体的物价也早该涨到天上去了。

可现实却被“啪啪”打脸。

02

通胀消失

实际上近十年,这些西方经济体不仅没通胀、反而还在通缩的困境中苦苦挣扎,不管是最终消费价格指数的CPI还是生产价格指数的PPI,都在反馈这种现实。

由图可知,年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和欧洲,其CPI平均涨幅都为2%点多,在-年间的美国平均PPI有些高、达到了4.2%,这种物价涨幅还算正常…算有那么一点点通胀。

日本比较奇葩,自从上实际九十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一直陷于通缩的泥淖里…-年间,CPI的平均涨幅为-0.3%、PPI平均涨幅为0.2%。

英国去哪了?英国虽属于欧盟成员国(现正办理脱欧手续),但英国有自己的主权货币——英镑。

可自年始,这些经济体大规模的印钞放水后,通胀如何呢?

上图数据显示,年至今的十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平均CPI和PPI涨幅都在1%点多…按照经济学“物价涨幅2%左右最合理”的理论,欧美已处于通缩的边缘。

日本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CPI由负转正、但也只有0.5%,CPI也只是微幅上涨至0.4%,本质上仍在通缩。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面临的尴尬处境:央行自年开始大幅度印钞放水,可物价就是涨不起来,并且放水后的物价涨幅还没有放水之前涨得多!

说好的印钞放水引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呢?怎么就没有发生呢?

03

原因探析

我们要记住,经济学是解释经济现象的、而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出现了经济现象,经济学会找出一大堆理由和原因去解释,但不一定能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

如何解释欧美日的央行超发货币、却没有引发通胀这一现象呢?

1.央行印钱过程中,有增量财富的产生,所以物价就涨的没那么厉害。

央行印钱并不是仅仅增加钱的数量,还有更多商品被制造出来…锅里的水多了、但米也增加了,饭就不会那么稀。再现实的理解,就是企业拿到贷款后去扩大生产、所以整个商品供应也增加了。

2.印出的钱流入部分人手里…主要是富人手里,而富人的吃喝等基本消费早已满足、再给更多的钱也不能增加消费,而普通人却没拿到多印的钱、想消费却没有钱,所以即使央行印钱了也无法促使物价上涨。

3.印出的钱流入了资本市场,虽然没有推高物价上涨、但推高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啊。美国股市近十年的大牛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纳斯达克指数在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自年金融危机以来却一路上扬、走出了十余年的大牛市……央妈印出的钱去哪了?没有进入消费市场、进入资本市场了。

4.物价指数编制的问题。CPI和PPI的指数,是由选定的商品价格及其权重综合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没有上涨,准确的说是构成这些指数的商品价格没有上涨…没被选入的商品很可能上涨哦。房租构成CPI的一部分、可房价却不在CPI统计范围内,房价涨再高、CPI也不涨——数据显示可就是没通胀。

央行放水却没有引发通胀另一个重要原因,却被大家忽略了。

04

印钱逻辑

其实很多人对央行印钱的逻辑还是不了解,我以前讲过很多次,这里只说结论:贷款就是印钱。

央行先贷款给商(业银)行,商行拿到钱后再贷款给企业和居民,钱就这样被印出流通到市场中去了。所以,央行印钞需要三个条件:

现在的问题出在第2条和第3条。

出于风险考虑(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商行不愿意多贷款给企业和居民,这在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表现较为明显…主要是银行在次贷危机中被坑惨了,所以贷款非常谨慎。

但更多的情况是企业和居民不愿意贷款,这在日本和欧洲非常普遍,其根源还是没有投资的机会…竟然没有投资赚钱的机会,干嘛还要贷款扩大生产或提前消费呢?要知道贷款哪怕利息再低都是有成本的啊。

不管是商行不愿意对外放贷、还是企业和居民不愿意主动借款,总之结果就是央行印出的钱只是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里沉淀、并没有流通到市场中去…市场中没有钱,CPI和PPI又怎么会涨呢?

由上图可制,在-年这十余年间,美、欧、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即央行印钞的数量)增幅分别为%、%和%,可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则只有.6%、39.6%和60.3%。

广义货币是什么?就是我们俗称的M2,它主要是由商行贷款造成的……因商行贷款少,即使央行印再多的钱(基础货币)也流动不到市场中去,市场中缺钱、物价怎么涨起来呢?

05

有何启示?

过去我们总认为,央行放水必然引发货币泛滥、进而引发物价上涨或资产价格上涨,自己手里的钱就会贬值,我们也因此学会了应对策略——适度负债和购买资产。

货币超发稀释财富的同时也在稀释债务,所以适度负债在通胀情况下会减轻债务的压力。此外,因为货币超发会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所以提前购买资产就能享受到资产价格上涨的红利。

如果用负债去购买资产、最常规的操作就是贷款买房子,在享受债券减轻的同时又能享受到资产价格上涨的好处……妥妥的戴维斯双击。过去一二十年,中国普通百姓的个人财富增长就是这个套路。

可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央行印钞、货币泛滥,进而引发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是国家特殊历史阶段才发生的现象——只有国家处于上升期、经济快速增长、有大量增量财富创造的历史阶段才会如此。

一旦国家经济下行,财富由增量模式转变为存量模式时,过往的理论就失效了。存量模式下,经济不再增长或增长缓慢,也就没有投资赚钱的机会,相应的就没有了企业和居民去贷款……央行放再多的钱只能在商行等金融系统打转、沉淀。

而目前,我国似乎已接近于这种模式当中。年开启的这轮货币宽松周期,物价涨了吗?没有!房价涨了吗?没有!股票涨了吗?没有!

外界环境不断的变化,解释的理论也需要调整,我们的应对措施同样要跟得上形式。

请不要再执念于央妈放水货币泛滥,一定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方经济学被啪啪打脸央妈印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