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十年前用四万亿计划达到的效果,今天用十万
TUhjnbcbe - 2024/10/11 16:50:00

大家可能都会记得十年前的四万亿,在中国起了多大作用。但别忘了,年的中国GDP只有30万亿,而年的中国GDP已经高达90万亿,是年的三倍。

这意味着什么呢?年在金融危机面前,撬动中国经济需要4万亿,现在就远远不够了。不要说3万亿不够,就是同比例增长,翻三倍,投放12万亿,今天实际上也不够用了,无法撬动中国经济。最起码的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会如十年前那样明显。

为什么呢?因为和其它的东西一样,增加货币投放的边际效用同样会出现递减。所以,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要想刺激经济增长,需要投放的货币不可能是仅仅与GDP增速同比例增长,而是需要更大数量的货币投放。也就是说,今天最起码需要15万亿的货币投放,才能勉强达到十年前的效果。

但实际上,不要说十五万亿,就是同比例增加的十二万亿,甚至是十万亿,现在的决策层也没有决心,更没有胆量投放。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增加货币投放必然带来通胀,而每一次通胀对现有的存款而言,都是一次大规模的贬值,更是一次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会带来比较多的问题。

而且,因为年之后,国家就一直在批评所谓的大水漫灌,导致了高杠杆、高库存,所以一直在货币政策上收的比较紧。只是在金融政策上一直在不断调整,比如放开金融杠杆,导致年的股市大起大落,而在那之后,国家一直坚持去杠杆、去库存政策,所以货币政策越来越收紧,到年,实际上已经是通缩了。

年那次四万亿的投放,基本上都投放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为当时的中西部地区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空白需要填补。比如农村的道路改造,村里到城镇变成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变成水泥路,还有省内的大量高速公路的修建,包括一些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基本上都是在那一轮完成的。

但在那一轮之后,这个空间就比较小了。再修,那就只能去修县与县之间的高速公路了,甚至在中西部地区推进城际铁路建设。但中西部地广人稀,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高,收回成本周期却很长。所以,今天即便是加大放水力度,加快审批铁公基项目,上一批大项目,要想立竿见影的有效果,也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外部环境和时机也很重要。年那次四万亿刺激,在投放时机的选择上是非常精准的,可以说是见事早、决策快的结果。而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果再要出台刺激措施,就要事倍功半了。比如说,年的时候,出台刺激措施,可能五万亿的规模就够了,那么现在可能八万亿也不一定能有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因为外部环境变了。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年完全不同。年的时候,出口还是有空间的,但经过这些年的折腾,现在出口增加的空间也已经不太大了。更何况,现在外部环境非常复杂,缺乏类似年那样的G20会议之类的协调机制,各主要国家都自顾不暇,以邻为壑,只顾自己,不管外部效应。所以,要想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克时艰,也不可能了。

总之,现在的形势其实要比年的时候更加糟糕,也就是所谓的中国经济可能要面对的不是一般性的危机,而是“惊涛骇浪”。

1
查看完整版本: 十年前用四万亿计划达到的效果,今天用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