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EEM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年秋季)分四日推送,今天推送的是总览,周六、周日推送国别专题,周一推送其他专题。敬请期待。
3季度,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指数加速下行,外部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其中,美欧回落节奏领先、均已远离本轮高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欧元区、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在跌破荣枯线后持续下行,东盟、俄罗斯、加拿大环比略有好转。美国经济在下行趋势中略有反弹,但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趋缓,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通胀回落拐点尚难确定。欧洲经济前景继续恶化,通胀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贸易逆差再创历史新高,能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衰退基本已成定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原油、金属等品种的最大回撤远高于均价跌幅,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呈现先抑后扬趋势。在各国央行紧缩流动性、衰退预期加剧的影响下,大宗商品走势疲弱。美联储大幅加息,全球金融市场调整加剧。美元流动性收紧、美元明显升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普遍贬值,部分经济体资本流出压力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不断积聚。一是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二是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我国出口外需快速回落。三是全球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可能通过抵押品机制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四是全球通胀或将长期处于高位,各国政策权衡变得极其艰难。五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风险上升。
3季度,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指数加速下行,在政策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外部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其中,美欧回落节奏领先、均已远离本轮高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欧元区、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在跌破荣枯线后持续下行,东盟、俄罗斯、加拿大环比略有好转。
3季度,美国经济在下行趋势中略有反弹。美国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趋缓,新屋开工与销售有所反弹,企业库存拐点或现,贸易逆差明显收窄,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通胀有所回落、但拐点尚难确定。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美元指数快速上行,美联储再次大幅加息。
3季度,欧洲经济前景继续恶化。俄乌冲突给欧洲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继续发酵,欧元区综合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通胀水平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贸易逆差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能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凸显,欧元区经济前景将更加黯淡,衰退基本已成定局。
3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弱。季度均价下跌6.4%,原油、金属等品种的最大回撤远高于均价跌幅,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多呈现先抑后扬趋势。在各国央行紧缩流动性、衰退预期加剧的影响下,大宗商品走势疲弱,叠加中国的疫情管控对需求端压制,价格缺乏支撑。
3季度,美联储大幅加息,全球金融市场调整加剧。美元流动性收紧、美元明显升值,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普遍贬值,部分经济体资本流出压力加大。主要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大幅回调,大部分经济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上行,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季度均值出现下降。
全球经济运行风险仍然突出。一是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二是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我国出口外需快速回落。三是全球资产价格持续下跌,可能通过抵押品机制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债务危机。四是全球通胀或将长期处于高位,各国政策权衡变得极其艰难。五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风险上升。
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
年3季度,中国外部经济综合CEEM-PMI指数加速下行,在政策紧缩和地缘政治冲突背景下外部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其中,美欧回落节奏领先、均已远离本轮高位,欧元区PMI7月跌破荣枯线后继续下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在跌破荣枯线后持续下行,东盟、俄罗斯、加拿大环比略有好转。特别地,9月东盟PMI升至53.5%,为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经济在下行趋势中略有反弹。3季度,美国PMI有所企稳,但ISM和Markit关于服务业的数据显著偏离。ISM编撰的7-9月非制造业PMI分别为56.7、56.9和56.7,略高于3季度均值56.1。Markit编撰的7-9月服务业PMI分别为47.3、43.7和49.2,已处于衰退区间。ISM和Markit编撰的服务业PMI数据相背离。ISM通过询问企业的采购主管对于各个指标走势的主观看法调查得到,Markit则是基于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状况,因而ISM相较Markit更偏主观。伴随着通胀下行,企业的信心有所恢复,故而采购主管对经济的直观感受可能领先于实际数据的反映,并导致ISM编撰的服务业PMI较Markit更好。
个人收入与支出增速趋缓。7至8月美国个人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8%和3.9%,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8.6%和8.2%,皆低于2季度均值,但消费的支出增速仍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房地产开工与销售下降,企业库存拐点或现。利率回升和房价上涨已显著阻碍了进一步购房需求。截至年9月22日的当周,30年期抵押贷款固定利率高达6.29%,5年期抵押贷款浮动利率上升至4.97%,不仅远高于疫情期间的低点,也高于疫情前水平。7至8月美国进出口增速回落,且进口增速回落幅度更大,带动贸易逆差明显收窄。伴随着美国居民消费需求减少,企业可能开启去库存周期,美国进口增速将趋于回落至正常水平,贸易逆差有望进一步收窄。失业率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年8月,美国劳动参与率小幅回升至62.4%,距离疫情前水平相差1个百分点;8月美国职位空缺率下降至6.2%,离职率稳定在2.7%,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但紧张程度可能正在趋缓。通胀有所回落,需求侧力量增强,拐点尚未确定。其中,能源、食品、住宅和交通运输领涨总体通胀。通胀预期明显回落,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金融市场风险值得警惕。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年以来,美债收益率曲线快速走平,部分期限的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尤其是10年与2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持续深度倒挂,使得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可能将陷入衰退。美元指数快速上涨,主要货币兑美元纷纷贬值。在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及鹰派预期的支撑下,年4季度美元指数仍有上行动能。但美联储加息主要基于通胀预期,已脱离经济基本面,美元指数被明显高估。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放缓甚至停止,同时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可能进一步显现,美元指数可能掉头下行。美股仍有下行压力。年底以来,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美股开始回调,回调幅度超过20%。年3月中旬以来,美股曾强力反弹,反弹幅度接近10%,但美股仍处于下行区间。伴随着美联储持续鹰派加息,以及通胀逐步蚕食企业利润,未来美股仍有进一步下行压力。美联储大幅加息。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大幅加息75bp,这已经是美联储年内持续第五次加息。点阵图显示,年内或将继续加息75BP和50BP;约2/3委员认为年政策利率将至少达到4.5%以上。美联储较大幅度下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失业率与通胀预期。
欧洲衰退已成定局。3季度,欧元区PMI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综合PMI的季度平均值为49.0,较2季度的54.2大幅下滑,为年以来最快的下滑速度,表明欧元区经济在第3季度表现糟糕,有可能会出现萎缩。制造业方面,能源成本高企对欧洲的制造工业打击沉重,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较预期更弱,从8月的49.6下滑至48.5,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48.7,同样连续第三个月低于50荣枯线。在能源危机面前,人民担心生活成本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信心再度探底。俄乌冲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走高的能源价格和融资成本、以及天然气配给风险将导致年第3季度的企业投资出现显著回落。能源成本高企导致的进口额上升让欧元区连续第9个月出现货物贸易逆差。
通胀水平再创新高。9月份欧元区消费者调和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0%,较前一个月的9.1%进一步上升,再次刷新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纪录,也超出了此前外界预测的9.7%。在19个欧元区国家中,有10个国家出现了两位数的整体通胀率,包括最大经济体德国。9月德国通胀率为10.9%,是自年以来最高的通胀率。能源价格依然是欧元区通胀的主要贡献者,食品、烟酒、非能源工业品、服务等部门物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失业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7月欧元区19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失业率为6.6%,较6月的6.7%再下行0.1个百分点,与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青年失业率为14.2%,较前一个月的14.4%下降了0.2个百分点。
欧央行大幅加息。年9月8日,欧洲央行最新利率决议出炉,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75个基点。在欧洲央行20余年的历史中,本次是最大幅度的加息,上一次加息75个基点还是在年欧洲央行设立之初。市场投资者预计,欧洲央行将在10月份再次加息0.75%,从而使目前为0.75%的存款利率在年底前超过2%。欧委会公布能源市场干预措施。年9月14日,欧盟委员会推出紧急干预市场以降低电价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实施。在需求端,欧盟委员会建议各成员国在高峰用电时段强制减少5%的用电量,总体用电量减少10%,这个限电规定将持续到年3月31日。在供给端,欧盟建议临时性将电力企业的“边际收入”上限定为每兆瓦欧元,超过这个上限的收入将由政府征收,用于补贴电力消费者的电费支出。上述措施预计将在下一次欧盟能源部长会议上获批。
受全球环境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开始减弱。日本经济与全球经济同步显出疲态。年7月和8月,日本Markit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50.2和49.4,8月份PMI也是时隔5个月再次跌到荣枯线之下。相比较而言,日本制造业PMI表现相对较好,7月和8月分别为52.1和51.5,依然维持在荣枯线之上,但截止到8月份已经第五个月下跌。7月份服务业PMI为52.1,为3月以来的最低值,8月份续创新低,并且低于荣枯线,为49.5。消费表现相对较好。年7月,日本二人以上家庭名义消费额同比增加6.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加3.4%。这一增速虽然低于6月份的3.5%,但高于2月到5月的增速。整体而言,日本私人部门消费呈现出一定回暖。机械订单方面,外需全面疲软,内需中的民需表现相对较好。受日元贬值影响,日本对外贸易逆差激增。日元兑美元汇率从年第2季度开始大幅快速贬值。日元的贬值,并没有改善其外贸状况,相反,日本对外贸易的赤字开始激增。7月和8月,日本对外出口额较年同期都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19.0%和22.0%;进口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7.3%和50.2%。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远超出口金额增速,并非日本国内内需强劲所致,日元贬值是重要因素。根据日本银行的数据,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之后,日本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力度明显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日本金融政策基调不变,CPI同比继续上升。第3季度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未有明显调整。但实际在“缩表”。日本央行在第3季度共召开了3次政策会议。整体基调依然维持不变。例如,依然维持政策利率在-0.1%的位置,10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以0%为目标,购买量不设上限,并在0.25%的区间内进行操作。从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日本央行一直在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结构性的操作,第3季度已经出现缩表动作,7月和8月日本央行资产分别环比减少了1.01%和2.22%。货币供给同比增速保持基本稳定。年7月和8月,日本广义货币供给(M2)同比增速保持稳定,广义货币供给量月度平均余额分别为.81万亿日元和.08万亿日元,同比增速均为3.4%,这一增速基本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相当。CPI同比增速上升,PPI同比增速持续高位。7月和8月,日本CPI同比分别上涨了2.6%和3.0%,若将能源和食品均扣除,同比增速则为1.2%和1.6%。PPI同比增速依然在9%水平。
日本股市大幅震荡,汇率重挫。日经指数呈现大幅震荡格局。东京日经指数7月1日开盘于.00点,截至9月28日,收于.98点。整体保持稳定,但期间波动较大。日元兑美元汇率继续延续第2季度跌势,其中7月份上涨1.8%,8月份下跌4.31%,9月份截至9月28日下跌4.40%。9月22日下午,日本财务省出手干预汇率。对于干预的效果,目前仍需观察。预计日本财务省的干预不会改变日元跌势,但能够影响下跌的角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调”向上突破0.25%。尽管日本央行在金融政策会议上始终强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0.25%上限,但实际上,进入9月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开始升破0.25%,截止到9月28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升到0.%。日本央行此举一方面是释放债券价格下跌压力,另一方面也能缓解日元贬值压力。但从效果、力度,以及当前全球尤其是美国货币环境看,预计此举并不能根本扭转日元跌势,只能影响下跌的角度。
东盟经济持续回升,韩国经济遭遇逆风。年3季度东盟整体制造业PMI与2季度基本持平,7月和8月分别为52.2和52.3,均处于荣枯线之上。印尼、泰国景气幅度回升,菲律宾、越南略有回调。韩国7月PMI跌落荣枯线至49.8,8月进一步下跌至47.6,是年7月以来的低点。韩国经济近期经济指标全面走弱,8月出口同比增速放缓至6.6%,7月零售、工业生产和设备投资环比负增长,反映内外需均较疲软。韩国经济放缓受到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为应对联储加息和通胀高企,韩国加息政策也对国内家庭和企业支出产生抑制效应。前期,韩国私人部门的杠杆率已经较高,金融脆弱性在近期上升。韩元贬值也进一步推高通胀,削弱内需。此外,全球需求放缓也是区内东盟国家和韩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要面临的压力。
3季度,东盟六国和韩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8月,区内经济的核心通货膨胀水平均超过3%,其中韩国和新加坡两大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上升尤为显著。区内的新兴经济体也普遍面临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通胀水平涨幅较大的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不过上述因素自8月起有所减弱。区内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虽偏紧,但是步调不一。本区通胀水平相较于全球其他区域仍然较低,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