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许多人常常将现金或存款视为最容易贬值的资产。他们的担忧不无道理,特别是在我国M2规模突破万亿,几乎是GDP两倍的大背景下。然而,深入剖析后会发现,尽管货币供应量巨大,但并不意味着现金的购买力就会迅速下滑。
据央行数据显示,年CPI涨幅仅为0.2%,这表明物价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反而呈现出一种结构性通缩的态势。这意味着,尽管货币在增加,但其购买力并未如预期那样大幅下降。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深刻,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不高,月收入超过元的群体仅占少数。
如果现金购买力迅速贬值,那么这部分收入较低的人群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为了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央行必须谨慎对待货币贬值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正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希望人民币能够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国际货币。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保持人民币购买力的相对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哪些资产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迅速贬值呢?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四样资产可能会首当其冲地遭受贬值的冲击。
一、房产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调整态势。从年下半年开始,郑州、石家庄、天津等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率先出现下跌。进入年后,这一趋势更是蔓延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上海为例,市中心区域的房价普遍出现了30%-40%的跌幅。这种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许多大中城市的房产将逐步去泡沫化、去投资化,其价格也将更加贴近当地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二、股票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过去的一年并不容易。据统计,年人均亏损高达5.4万元。进入年上半年后,股市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大多数股民仍处于亏损状态。展望未来,A股市场可能会继续呈现下跌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新股IPO上市速度加快,市场资金分流严重。同时,A股市场整体估值偏高,新股股价高开低走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想要在股市中获得收益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三、学历
曾几何时,大学生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找工作相对容易。然而,随着高校扩招的加速推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攀升,学历的贬值也日益严重。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有些人甚至不得不选择送外卖、送快递等体力劳动工作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家长们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投入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费用,但毕业后却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收入。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学历的贬值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四、汽车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许多汽车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价销售,有的品牌甚至降价高达10万元之多。展望未来几年时间,随着中产阶级收入减少导致新车购买需求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的强势入场加剧产能过剩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出来,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将会愈发激烈。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购买汽车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划算了。
尽管现金和存款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贬值的风险,但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真正可能遭遇迅速贬值的资产却是房产、股票、学历以及汽车这四样物品。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应该及时认清这一现实并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