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利率声明(利率决议)详细说明了央行在未来需要保持的短期目标利率水平。利率是财经日程上最重要的经济数据之一,央行根据本国经济形势来确定利率,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会迅速、广泛地在各个相关领域显现。当然,其他数据也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因为它们也会影响央行确定利率的决策过程。
利率对贸易往来的影响:
利率上升→外商投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升值→降低出口商品竞争力→贸易往来减少
利率下降→外商投资减少→货币需求减少→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商品竞争力→贸易往来增加
利率对投资流的影响:
利率上升→投资回报增加→投资流增加
利率下降→投资回报减少→投资流减少
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利率上升→货币供应量减少
利率下降→货币供应量增加
利率对货币强度的影响
利率上升→货币坚挺
利率下降→货币疲软
调整利率是央行进行汇率调整的主要工具,央行会在通胀率较高或者市场吃紧的时候提高利率,在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或者失业率偏高的时候降低利率。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的关键,但是有时候央行并不想改变现有的货币政策。在这种时候,央行就可以主动进场稳定价格。央行在公开外汇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外汇,同时在国内债券市场上买卖债券,从而可以使汇率发生变化而利率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债券与国际债券的相互替代性越差的时候,央行采取这种方式就越有效果。
就业
就业的相关数据说明了一个经济体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以及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它和利率一样重要。就业的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经济数据中:非农业就业人口、失业率、每周首次申请失业保险赔偿的人数。
非农数据的重要作用:当非农业就业人数数字大幅增加时,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并可能预示着更高的利率,而潜在的高利率促使外汇市场更多地推动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亦然。
当然,我们上面的分析只是基于一般的运行原理,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汇市是雾里看花,变幻莫测。有时候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优于预期有时反而让美元的避险需求降低,美元指数下跌;有时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弱可能引发避险情绪和市场忧虑令美元反弹。所以单纯经济数据还要配合股市、商品和市场反映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还要特别注意技术面和市场情绪。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相关数据一般反映了总体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会造成购买力的下降。通常而言,通胀率上升标志着该经济体发展得过快,下降则标志着其经济萎缩。
通货膨胀的情况通常表现在几个公开的经济数据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roducerPriceIndex)
CPI:主要用来衡量各项消费性商品与劳务价格的水平,反映一般消费物价的平均水平。消费者物价是整体通胀的最主要部分。通胀对货币估值很重要,因上升的物价将令央行为控制通胀目标而上调利率。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必须慎重把握。因为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向好,有时则相反。因为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导致通胀加剧。相反,当该指数下降,即生产资料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也会彭响到整体价格水平下降,减弱通胀的压力。但是,该数据由于未能包括一些商业折扣,故无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物价上升速度,以致有时出现夸大的效果。
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交易者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