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月
随着国家越来越强大,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成功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牢牢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
与此同时,国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元(折合美元约元),要知道我国的人口基数可是超过10亿大关的。众所周知,人均可支配收入往往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你知道在90年代初,我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吗?
据了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元。可见,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买车买房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谁家拥有万元存款,那都称得上是相当了不起的人家了。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翻数倍以上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正在升级。人均拥有1.5套住房,拥有1万多资产不再是梦想。
此外,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家庭安全报告》,内地拥有数千万资产的高净值家庭超过万户。净资产过亿的“超高净值家庭”有13万户。短短的30年时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有些人很好奇,90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拥有多少资产?
其实想知道90年代的1万元放在现在相当于多少钱,是很难计算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将当时的物价与今天的物价来估算出大概的结果。从天津物价志记载来看,年天津市羊肉价格为2.98元/公斤;而年天津某农产品批发市场羊肉价格为80元/公斤,即40元/斤。
经计算,天津如今的羊肉价格大约是年的13倍,也就是说当年的1万元,大约就等于如今的13万元左右。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计算结果不够准确,提出了按工资水平计算的方法。年人均月工资元,按照目前元的平均工资水平,过去的1万元大约是现在的30万元。
实际上这样的算法也并不科学,那么按人均存款计算呢?据有关资料显示,90年代前后,我国平均存款约为.4元,这个数字拿到现在来看,是比较寒酸的,不过当时的人们每月的工资本来就不多,每月能有多元的存款已经算是比较省吃俭用的家庭了,也正因如此,那个时候拥有1万元就算是富豪也是很正常的。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的平均存款正在大幅度增加。根据央行公布的相关数据,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平均每人增加存款约元。
那么按照90年代的人均存款元和年的元,可以看到这些年来,我国的人均存款增长了13倍左右,也就是说90年代的1万元放到现在,差不多是13万元左右,规模已经不小了。但是,除了比较存款之外,还有另一种方法。
从货币流通量m2看,90年代我国货币流通量为1.53万亿。我国货币流通增长最快的是9年以后。9年M2同比增长近30%。大量超发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连续10年大幅上涨。按照货币流通量M2来看,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万元,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的答案。有的人会用猪肉、大米等商品的价格来比较,有的人会用工资来比较,因为参考数据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也不同。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钟教授曾在一篇权威的学术研究报告中,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解释。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年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万元,其实这个答案还是比较令人意外的。因为这个数字远高于上述算法的结果,但也应该是最合理、最准确的答案。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钱并没有那么“贬值”。
虽然我们从很多方面来计算,年的1万元在现在社会的价值差距比较大,最多的相差上百万,最少的只相差几万。但唯一相同的是,无论是过去的1万元,还是现在的10万,万,都很难得到。可不管怎么说,我国各项指标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存款增加,更说明我们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