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通胀的威力六
TUhjnbcbe - 2025/1/21 18:05:00

中华民国是如何一步步崩溃的

①古老的货币

金银天生是货币。

民国初期,货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达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折算繁琐。

政府为了顺应民意,以及解决军费问题,决定铸发国币。

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把他的头像铸在银币上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袁大头。

白银铸造的货币是天然的货币。

相对其他国家的金本位,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银本位的主要经济体。

②大萧条的痛

白银在世界上是一种商品,而民国却把它当作货币,这就为投机者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年,大萧条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在大萧条发生的最初几年,作为商品的白银价格大幅下跌。

这使白银不断流入了作为货币使用的民国,白银的增加,让民国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胀刺激了企业的投资,使中国的经济一片繁荣。

但是,外币的不断贬值,促使进口商品以较低的价格涌入民国,这一方面给国内的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从民国换取了大量白银。

随着大萧条的伤害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纷纷放弃了金本位。

年12月21日罗斯福签订了《银购入法》。

规定在未来四年内,美国政府将以每盎司0.美元的价格购买盎司白银,而当时白银的市场价格为每盎司0.43美元。

《银购入法》促进了白银价格的上涨,投机者纷纷购买白银,造成了白银的大量外流。

货币量的减少造成了利率不断升高,缺少资金的支持,民国的工业陷入了倒闭的狂潮。

资本主义的大萧条给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③纸币的诞生

白银的大量外流,给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

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于年11月3日发行纸币。

币制改革之后,民国财政状况得到了缓解,经济开始恢复。

但上帝给民国开了一个玩笑。

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了满足庞大的军费支出,政府只能增加货币。

到了抗战中后期,通胀已经失控。

整个抗战期间,法币发行总额达亿元,比抗战前增长了约倍。

物价飞涨,人民在战争与饥饿的双重打击下,痛不欲生。

④沦陷的代价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可能是为了惩罚汪精卫伪政府,于年9月宣布,法币与沦陷区汪伪政府发行的中储券的兑换比例为1∶。

这种赤裸裸的惩罚,导致沦陷区人民的财产大幅缩水,政府信誉随之崩塌。

投机者提前看到其中的机会,跑到沦陷区疯抢物资,造成物资迅速上涨。

就这样,沦陷区的人们彻底沦陷了。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将功成万骨枯。

虽然抗战取得了胜利,但是民国的经济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⑤垂死的挣扎

年,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

国在军费上的支出远远高于共。

不断超发货币导致国民政府的货币最终崩溃,从抗战开始到货币崩溃,货币发行量增长了近50万倍。

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近万倍。

新币代替旧币,或许可以转危为机,于是,金圆券问世了。

然而,不断支出的军费仍然需要继续增发货币来满足。

战斗的节节溃败让人们对国民政府逐渐失去了信心,依靠政府信用发行的货币最终沦为了废纸。

而人民能够等待的,只有解放军的解救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通胀的威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