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美国所希望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成为固定汇率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成为其他货币的衡量工具。该体系的核心在于美元和黄金之间的联系,每盎司黄金等价于35美元。美元成为该体系的主要“储备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大规模援助欧洲,美元也大规模流出,成为西方世界国际贸易的主要定价和交易媒介。资本主义国家受到大量不断增长的生产性直接投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世界统一市场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对战后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部分欧洲银行都存有美元外汇储备,而不是黄金,因为美元储备有利息收入,而黄金没有。凭借其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美元也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流通手段和国际商业的主要支付手段。
随着国际贸易和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以美元为特征的资本国际化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腾飞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战后初期,世界资本流动主要由美国资本构成,美国官方和私人资本出口在50年代达到顶峰。
-年大概三分之一的美国出口是靠美国提供的贷款支付的,接受贷款国家必须同意实行相应的协调政策,以促进生产力提高,支持国际自由贸易,稳定金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美国的领导下,军事同盟组织北约成立,担负起保卫资本主义世界的责任。到年,跨大西洋两岸的政治经济同盟体系已经完成。
欧洲在美国的支持下,也逐渐走向经济联合和一体化。关贸总协定开始大规模削减大西洋两岸各国的关税壁垒。货币自由兑换也最终得以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顺利运行。美国在西方世界构建霸权的道路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与此间时危机也开始显现。
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即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任何以一国货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金融体系都会给予拥有该货币的国家贸易特权,可以不受限制地维持贸易赤字。这些赤字会在接受国创造投资,而不会大规模减少输出国的资本,因此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泛滥。
一个国家的货币主要服务于该国的经济目标,满足国内需求,而不是国际经济。所以一旦某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那么就意味着该国必须大量出口该货币,因此贸易赤字不可避免。该国的储备货币必然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来自其他顺差国家的货币的竞争。
随着顺差国家的顺差越来越大,其货币地位也会相应加强。原国际储备货币和该货币之间的汇率越来越难以固定维持。相反,如果国际储备货币母国的资本外流停止的话,国际经济将立刻面临流动性不足,造成世界范围内的通货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萎缩和世界经济停滞就不可避免,甚至引起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充当了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角色。但如果美国终止贸易赤字,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世界范围内的货币短缺就会立刻出现,引起国际清偿能力不足。
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特里芬难题”。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准备采取终止贸易赤字的手段,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必然意味着放弃美国霸权理想。因此,美国的贸易赤字一直继续,而且美元贬值也不可避免,只不过是在短期内还没有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