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通货膨胀
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
从前有座大山,大山脚下有个小山村,小山村里住了一些人,这些人每天用手里的钞票去买自己的生活用品。假设这个小山村所有人的钞票价值总计约10万元。
话说有一天,一个叫李四的樵夫运气好,在上山砍柴的时候捡到一块宝石,可是李四不需要这块宝石,于是决定把它卖掉。李四以5万元的价格将宝石卖给了土财主王五。等了一段时间,王五有事需要用钱,他觉得这个宝石也玩腻了,于是王五以10万元的价格将宝石卖给了黄六。可是黄六没有那么多钱,于是黄六到钱庄去贷款,把自己的很多东西,如地契、房契等做抵押,可是钱庄也没有那么多钱,于是钱庄决定印10万元纸币。
接着,李四的好运气再次来临,他在山上又捡到一块宝石,按照市场价格10万元叫卖。赵七很喜欢这个宝石,他觉得这个宝石肯定会涨价的,可是,他没有10万元。于是,他也将自己的许多东西拿去抵押向钱庄贷款,钱庄已经没有钱了,于是又印了10万元纸币贷款给了赵七。赵七买了宝石,希望可以等宝石涨价到20万元的时候卖出去赚上一笔。
此时,这个村子的货币总和变成了30万元,这30万元分别使用在了宝石市场的交易和生活用品市场的交易中。
这时候,小山村再也没有人买得起,或者不愿意再贷款买这卖到20万元的宝石了,可赵七和黄六拿着宝石也不愿意贱卖。宝石交易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在等这个宝石涨价或者跌价……时间流逝,但宝石价格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有人说要涨,有人说要跌…
这期间,钱庄为了宝石交易多印了20万元纸币,但因为宝石交易的停止,这些纸币没有了用武之地,人们开始拿着它们到市场上购买生活用品。山村在最初用总计10万元纸币交易的生活用品,忽然被人们用30万元交易,然而日常生活用品货品总量并没有变化。于是通货膨胀,所有的东西统统涨价了,原来卖10元的东西,现在可以卖到30元了……
钱庄意识到通货膨胀,开始限制宝石市场贷款,并且通过回收一定数量的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
当然,这个小故事关于通货膨胀的形成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形态,关于什么是通货膨胀,众说纷纭。
马克思认为,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货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则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所谓货币现象,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使其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通货膨胀就是钱不值钱了,钱“毛”了。原来你用一元八角可以买一斤大米或面粉,后来要用二元八角或者更多才能买一斤。国家统计局给我们公布的“嬉皮爱(CPI)”“皮皮爱(PPI)”上升了多少,例如5%,其实就是拐弯抹角地告诉我们,上个月我们的元钱,现在平均又少了5元钱。
2、通货膨胀,穷人的眼泪
以前关于通货膨胀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那就是端宏斌的《通货膨胀杀穷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川成都,讲的是年一位姓汤的阿婆把元人民币放在银行存储,直至年,汤阿婆将本金和利息一起取出来才元。汤阿婆的故事给人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理财课,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
通货膨胀让穷人愈穷,富人愈富,下面来看一个案例:在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时,一个拥有两套各价值万房产的富人,和一个只有5万元存款的穷人,富人的资产是这个穷人的将近40倍;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单套房价涨至万元,那么富人的资产一下子就涨到了万元,可是穷人还是只有5万元的存款,富人和穷人的财富差距一下子扩大到60倍,原来穷人可以用来买半间厕所的钱,现在只能买到1/3间厕所,相同的钱,穷人的购买力下降了。当然,房子价格上升的原因不能完全归于通货膨胀,这个事例只是形象地告诉大家通货膨胀对富人拥有的不动产和对穷人攒下的存款有多大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把“双刃剑”,一边写着正效应,一边写着负效应。然而,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还会产生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效应。很多人都不会接受这样的效应,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残忍、残暴和不公平的现象。可是在一般的社会中,富人的数量毕竟只是占少数,只不过对于穷人来说,他们自然是希望实现富裕的。
3、通货膨胀不分肤色,不分时代
通货膨胀这一词语据说是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北战争时期,联邦政府总共发行了4.5亿绿背(美元的一种说法),这个数在今天看来好小,呵呵,却占战争费用融资的13%,使价格水平上涨到战前的%。大量的发行,使得绿背币值迅速下跌,物价上涨,好像空气吹入布袋似的膨胀起来,于是被称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不分国界,古今中外,恶性通货膨胀的故事屡见不鲜。有些已经成为历史,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些正在经历,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历史。面对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尚算温柔的通货膨胀,何不淡定,泰然处之,以期在故事中有所收获。
德国、匈牙利、南斯拉夫、白俄罗斯都是欧洲国家,历史上,他们也曾不淡定,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故事。从这些恶性通货膨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情形是一致的:主权债务危机(外币计价的债务形式、货币汇率等)、非正常事件(战争、政权更替)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民众威信极低、政府反应不力或贪污腐败严重、严峻的政治环境、国内经济的崩溃、税务系统的崩溃。其中,恶性通货膨胀的主因是战争、政权更替、政府的腐败和主权货币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