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展现出许多新亮点,双方共同推进了“百日计划”,开启了首次全面经济对话,中美经贸关系正向积极合作的方向发展。但另一方面,围绕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经贸合作的博弈和摩擦也不断显现。部分美国政界和媒体提出“人民币汇率操纵论”,试图将美国贸易逆差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事实上,无论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角度,还是从稳定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角度,中国都需要稳定的汇率环境,人民币贬值并不符合中国自身利益。“汇率操纵论”缺乏客观根据,不符合逻辑,更有悖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这种汇率争端回避了导致中美贸易逆差的深层问题,无助于真正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也不利于中美经贸往来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中国汇率操纵论”缺乏客观的事实基础
“汇率操纵”认定的权威法律依据主要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相关定义。IMF对“汇率操纵”仅做出了原则性和概括性定义,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认定标准。按照IMF的定义,“汇率操纵”是指一国利用对本国汇率的长期、大量、单方向干预,导致汇率对本国贸易有利,从而在贸易中获取非正当利益的行为。对此,IMF对中国的年度评估结果显示,人民币币值与基本面大致相符,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已实现基本均衡,不存在“被低估”。
美国财政部对“汇率操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