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则的,但是资本家们也往往会利用这样的规则去操作金融市场。
年就是资本狙击手们在金融市场狙击亚洲的一年。当年金融炒家索罗斯和马来西亚总理在马哈蒂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上大吵一架,这是亚洲政治家与国际资本的一场博弈,这场骂战也直接引爆了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每当负债高企,政府、企业、个人入不敷出,同时又叠加加息周期,我们都会发生大的金融危机,世界股指也会经历一波较大的下跌。今天我们就以史为鉴,看看年亚洲金融危机到底是怎样的,资产价格在危机前后又将如何反应,真正的机会又将何时出现?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作为人工成本低廉、资本开放的国家地区,很快就形成了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在那些年里。风光一时。当时除了亚洲四小龙,还有亚洲四小虎,分别是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20世纪8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是全世界趋之若鹜赚钱的地方,日本、韩国这样的资本市场也是风靡一时。股指连续多年的上涨,亚洲四小虎的持续追赶,也让东南亚国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投资、杠杆投资、消费、负债消费都不怕,只要努力就能持续地赚到钱。
可是金融世界的运行就是这样,越是乐观,它就越是临近尾声。危机来临之前,很多种子已经种下的一个种子就是亚洲各国采取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以泰国为例,泰铢对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25比1,由于汇率稳定,所以哪里的利率更低,企业就会去哪里贷款。当时泰国国内的企业都选择从海外借利率更低的美元债,其他各国也是亦然。我们看那时候的美元指数,在崩盘之前,也就是年之前,美元几乎是持续贬值,只要美元贬值,由于固定汇率值,那泰铢也就跟着贬值。
这个泰铢贬值是相比于其他的货币。比如说原来泰国的出口企业从外面赚一块钱人民币回来可以拆成三泰铢,现在美元和泰铢都贬值了,赚回来的一块钱可以拆成四泰铢。
所以由于汇率贬值,泰国的出口数据也是持续增长,泰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泰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以上,制造业出口增长率更是达到每年接近30%,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年的22%上升到年的29%。
要知道在今天工业化已经走到成熟的美国和日本,制造业占比其实也不过30%多。就在前景一片大好的时候,汇率市场率先发生了变化。年5月开始,美元指数开始掉头向上,美元开启了升值通道,美元升值,固定汇率之下意味着泰铢升值,所以这对于泰国的出口企业无疑是伤害巨大的,因为他们出去赚的钱都是其他货币。
本币升值打击出口这个逻辑你们是知道的,所以这些企业的利润开始降低,降低得有多厉害呢?到了年,泰国出口增长率从原来的20%多急剧下降为3%,泰国的GDP增长也从接近10%下滑到年的5.9%,这只是泰国的数据,其实很多国家也是这样下滑的数据。
同时由于出口的大幅下滑,泰国的经常账户出现逆差,到了年,逆差达到了亿元,占当年GDP的9.1%,这就相当于一个家庭现在已经是入不敷出了。但是与此同时还记得在美元升值之前,很多企业借了大量的美元外债,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又叠加债务压身,所以这样的情况就会直接抑制国内需求。
其实从很多年前的时候,泰国政府就开始想办法改善国内的经营情况,当时打算依靠引进外资来改善国内情况,其中最主要有两个政策,一个是允许所有银行从国外吸收美元存款来泰国花,另一个是让外国人可以随意借贷泰铢。金融的自由化让很多投机资金来到泰国,进入了泰国的股市和楼市。
当时外资的流入额一度达到GDP的50%,外资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逐渐流入泰国,进入泰国之后,投资泰国的企业也都是通过资本市场,所以泰国的股市就一路涨,哪里经济好了,哪里的楼市和物价也会跟着涨,所以泰国的各种物价和楼市也跟着水涨船高。可是外资大多有个特点,就是投机资金,投机资金来得快去得快,这也为之后的崩盘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当时东南亚经济发展很丰,资产价格涨得也很疯。在90年代初东南亚还在疯长的时候,其实国内才刚刚经历完九二南巡,新一轮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在年到年间,泰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了%,这四年间,曼谷建了75.5万套房子,但住宅的空置率却高达25%以上。而这个时期中国其实才刚刚开始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当时在中国大陆,国企还会给员工福利分房,所以中国没有太多这种资产价格疯涨的现象,只有海南经历了一轮房地产的暴涨暴跌,其实都是同一时期的事情,可见当时的国际环境就是很好。
我们再去看另一个资产的价格,泰国股市大盘如果从年为点起开始算,到了年底整整涨了六倍多,随后在高位横盘震荡了整整三年。其实我们今天据说年亚洲金融危机,泰国股市在年就已经涨到顶了,经历了之后的横盘,股市就开始跌了,而那时候还是,所以大家把认知对齐一下,并不是金融危机发生了,所以股市跌了,股市往往提前反映经济,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现象会是股市跌了很久,然后某家很著名的公司破产,这时候媒体才开始说金融危机发生了。其实金融危机本来就是一件悄无声息,慢慢酝酿出来的东西,所谓的恶性肿瘤其实更多时候都是在开始恶化之后才被人们发现。
历史上债务高企的年份很多,但是真正出事的时候基本都是在宏观经济进入加息周期之后开始。
我们去寻找一些规律。通常出现金融危机的年份大多数都会叠加这么几个现象,一、资产价格高涨之后,二、居民或者企业负债率高企,三、宏观经济出现增速放缓,四、通胀升高,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
这时候我们再回看年亚洲金融危机,其实在金融危机之前很长时间里,美国就已经开始进入加息周期了,而在美国开始加息之前,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负债率已经很高,资产价格已经高涨。
因为汇率问题以及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原因,东南亚国家的宏观经济也确实出现了增速降低和贸易赤字。至于通胀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美国在加息,那么在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这些新兴国家就会加息。在经济学里有一个三元悖论,就是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有汇率的稳定性以及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可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所以当美国开始有了加息预期之后,美元进入升值通道,这时候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还是继续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就是这样跟随美元升值,但泰国为了维持就也不得不跟随加息,可是利率升高会大幅打击企业的利润,如果现在就放弃汇率,就会造成泰铢大幅贬值,外资会开始大幅流出。
本身泰国就已经出现经济增长乏力,资金流出只会雪上加霜,所以又必须防止资本外流,这时候国际炒家就率先进来了,大家都能看到泰国在贸易赤字而且身处加息周期的情况下,还想要维持固定汇率根本不可能。
所以年5月14日,国际炒家开始在金融市场大笔抛售泰铢。逼得泰国银行只能在市场上买入泰铢来维持本国汇率稳定,当时还出现了泰铢的利率达到%这荒唐的事情,一个多月之后,市场沉寂了,国际炒家与泰国政府之间的博弈结束,很快国际炒家又开始了第二轮攻势,此时泰国央行手里已经没有多少外汇储备来应对,很快泰国央行挺不住。
年7月2号,泰国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消息一出,泰铢如自由落体式贬值。年七月末的时候,一美元还只能兑换32泰铢,到了年1月,一美元已经可以兑换54泰铢了。由于外汇大幅贬值,国内资本加速出逃,泰国的股市也在这时期暴跌了90%,而这其实才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