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应对大萧条—年,当美国经济出现战后的衰退和大面积失业时,时任总统沃伦·哈定以紧缩财政来应对:他将政府预算在两年间砍了一半,政府债务降低了三分之一,并大幅度减税。同时,也没见美联储动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权力来应对收缩的经济。到了年夏天,经济开始企稳,失业率已经从年的11.7%,下降至年的6.7%,年更低至2.4%。而哈定却在年8月2日清晨离奇死亡。
相比于-年经济危机的处理,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做法却正好相反,顺应了费雪和后来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路:以政府之力,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行为,认为人为地增加货币供给就可以刺激消费,消费需求可以带动生产投入,进而带来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是不是听着耳熟?这个论调与他的前辈约翰·劳的奇想如出一辙,只是劳当时并没有一个像费雪这样的似是而非的量化理论做技术上的掩盖。
眼看着股市开始回升,费雪认为,人为扩大货币供给的方法产生了作用。然而好景不长,股市到了年还在年9月高点的四分之一处徘徊,萧条还在持续。美国,这个在金汇兑本位下执行着最后黄金锚定的国家,也急切地希望增加货币供给,解决国内严重的衰退和失业问题。要照此实行,就必须摆脱黄金对增加货币供给的约束。
事实上,作为最后锚定黄金的国家也非常辛苦:到年8月,美国都是黄金净流入,而英镑脱离金本位后的9月和10月,黄金的净流出又大增。为了弥补黄金流出给高能货币供给带来的增加放缓的压力,联储以信贷扩张来弥补:从年8月到年1月的5个月中,在黄金净流出5.8亿美元的情况下,高能货币的供给却又增加了3.3亿;这9.1亿是靠从联储贴现增加5.6亿,新增购买万政府债券,以及货币当局2.7亿的其他资产来支撑的。
可以想象此时的银行是多么害怕发生挤兑!为了给市场继续注入流动性,美联储于年4月开始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以此向市场投放货币,到7月持有总量达到10亿美元;然而一半的金额被大量外流的黄金抵消,绝大部分是法国兑换走的。同时,对银行失去信心的居民也不敢再把钱存入银行了,银行储蓄快速流失。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选中战胜赫伯特·胡佛,于年3月4日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从年2月14日到3月4日,美国全部48个州都已经实行了银行假期就是银行关门,以防挤兑。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实行银行假期。3月9日国会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案》,以期恢复民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法案当日提交国会,当晚通过,通过时很多议员还没来得及过目。3月12日,罗斯福向美国人民保证“将你的钱存在一个要再开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4月5日,罗斯福颁布总统行政令号,宣布私人持有黄金非法。
根据这项法令,所有人都必须在年5月1日前,将所持有的金锭、金币和金券交给联储银行或其代理,按当时的官方牌价20.67美元一盎司黄金换取纸币;在4月28日之后获得的黄金要在三天之内如数交付,违反者处以美元罚款或10年监禁,或是同时并罚。如果居民持有黄金都犯法了,那么用黄金偿还债务的合同条款怎么办?
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将私人持有黄金非法法制化,任何人不得用黄金进行任何支付,所有人必须将私人持有的黄金都卖给美国财政部。突然来了这么多黄金得有地方放呀!为此,美国政府建成了位于肯塔基州的美国国家金库,也就是著名的诺克斯堡金库。
此同时,法案授权总统有权宣布黄金对美元的价格。罗斯福第二天就宣布黄金的官方牌价涨到35美元兑一盎司黄金,即美元相对于黄金立贬69%.他直言这是为了扩大信贷,“以稳定国内价格,并保护对外贸易不受外国货币贬值的负面影响”。
外国政府依旧可以按35美元一盎司兑换黄金。如此,让黄金退出交换媒介的角色的努力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任何涉及金钱、货币的问题,都是系统工程。试想,如果你是一个债权人,所签的债务合同里有要求用“黄金还款”的条款,此时就可以让自己免受货币贬值的损失;但是对于债务人来说,他的债务负担,以纸币金额来看,就当即膨胀了69%。
如果债务人按合同纸币金额,以纸币还款,那么还款的货币总额就只有不贬值情况下的60%了。举个例子:比如你年初借了20.67美元的债务,正好是1盎司黄金,年息5%,如果美元与黄金的比价不变,年底你需要还的货币金额是21.70美元。但在合同执行期间,美国政府将美元贬值了,变成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因为合同里有“黄金还款”条款,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归还1.05盎司的黄金。
年8月9日,罗斯福颁布号总统令的姊妹篇-总统令号,要求所有美国人上缴白银给政府重新铸币,继续扩大货币供给。罗斯福“新政”就这样开始了。罗斯福和他的经济幕僚们认为是价格的下降导致了大萧条,而不是大萧条引发经济活动萎缩,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价格下跌。
按他们的逻辑,如果价格上涨,经济就会走出萧条,因而出台了一系列推升物价的法案。这些法案的实际作用是工业产业的卡特尔化,抬升的物价、抬高的名义工资和降低的劳动时间。在罗斯福上任后的四个月里通过的15个法案中,还包括年颁布的《银行法》。根据这项法案,除了金融从业人员都熟悉的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的规定,还成立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年罗斯福在争取连任的选战中,向聚集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大众表示:他受到金融集团的憎恨,他照单全收!
他希望自己的第一个任期被视为是“这些自私和权欲熏心的力遇到了对手”,第二个任期将以“这些势力遇到了他们的大师”而被铭记。然而“新政”并没有使美国走出大萧条。年3月,刚刚恢复到年9月股市高点一半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又崩塌了,到年4月1日又跌去了年的一半,到点,创造了一个大萧条中的萧条。
盖洛普年的民调显示,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两个认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推迟了经济的复苏,而企业界更有切肤之痛。尽管一些主流观点认为这次萧条中的萧条是因为罗斯福紧缩财政和货币而导致的人祸,但事实上,从年开始到年,美元的货币供给持续地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原因之一就是法西斯和纳粹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得势令欧洲时局动荡,财富逃离欧洲。
黄金又一转年的流出态势,大量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年的40亿美元陡增到年的83亿美元,一年之间翻了一倍多。年黄金储备又增加了23%,突破亿美元;到年已经达到亿美元,5年之间又翻了一番。年春天,罗斯福又开展了50亿美元的支出计划以提高大众的购买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靠政府来提升“国家购买力”以“创造经济上行”。
从年到年,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5%,年到年又回升了33%,年又下降了5%,年到年又上升了49%。虽然GNP在年前后看似有两次短暂的不俗表现,但还是大大低于20年代所展现的长期趋势所应达到的水平。
失业率虽然从年的25%逐步下降,但到年还高达10%。罗默的统计模型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年以前的经济复苏完全是货币扩张的结果。但我们只能说,这的确证明了在时间上的相关性,但无法证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依旧无法确定美国走出萧条是货币扩张政策的结果,还是经济自身的结构化调整使得资本和劳动力的重新分配得以部分实现,从而使经济再具活力。
结语
对比-年萧条仅持续18个月就复苏,年的大萧条则长达整整13年之久,到年才回归长期发展的趋势水平,就业到年才恢复充分就业水平。对比之下,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货币放水的办法来抗拒泡沫破裂后必然要经历的结构化调整,只能推迟经济复苏,阻碍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同时还会催生下一个泡沫。我们今天还生活在年金融危机的阴影里就是现实的佐证!年12月7日清晨,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罗斯福总统宣布美国参战。此时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打两年之后,而美国参战又与美国需要走出年开始的经济萧条不谋而合,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再次提供了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