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秦聪聪
3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药监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解读《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武杰表示,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将进一步加强中药质量源头管理,做好中药材种植养殖过程质量管理。
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杨武杰介绍,山东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根据调查,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其中,多年生品种在地面积达到万亩,今年的春播面积预计万亩,夏播面积40万亩;种植品种超过个,其中万亩以上种植规模品种23个,千亩以上不足万亩规模品种29个,农业总产值约亿元。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中药材绿色生态种养殖,坚持抓好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
优化区域布局。药材生产讲究道地性原则,目前全省形成了鲁西南、鲁中、黄河三角洲、鲁东半岛四大药材生产种植区,以及东平湖、南四湖水生药材养殖区。在重点生产区域内,因地制宜地发展丹参、金银花、麦冬、丹皮、芍药、西洋参等品种,通过优化区域布局,确保药材适区生产,疗效保证。
加大科技支撑。成功构建山东省中药材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如丹参大垄双行覆膜高效栽培技术、中药材绿色专用菌渣肥替代化肥技术、林药、粮药间作绿色生态栽培模式、金银花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模式。注重标准引领,累计遴选发布中药材省级农业主推技术10项,组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44项,发布绿色生产技术规程42项。
强化技术指导。坚持发布山东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并在关键的生产时间节点,统筹安排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有力增强了我省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药材好,药才好”,做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是确保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起点,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将认真落实《措施》的有关内容,做好中药材种植养殖过程质量管理。
加快品种选育和推广。以丹参、西洋参、金银花等区域性优势大品种为重点,建立种子种苗繁育推广体系,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加快建设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高道地药材供种供苗能力,提升新品种覆盖率。
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扩大示范栽培面积,加快中药材专用绿色肥料研究与推广,严格农药化肥使用管理。联合省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中药材生产地方标准体系。
推动生产基地建设。统筹规划省内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通行便利,土质肥沃、能排能灌的高标准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切实提高我省道地药材生产标准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