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就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建国初期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温饱问题已不再成为日常所担忧的事,并且大多数家庭都能拥有一定的存款。
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没有现在的高,相对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处于比较低的阶段,能存下钱的人以及有存款的人与现在都是无法相比的。那个时候能被称为万元户的都少之又少,现在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的人只有1万元的存款,不仅不会感到骄傲,反而应该反思。那么,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个人资产的多少呢?
在改革开放之前,拥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是许多人非常自豪的一件事,但在经商方面有了一定支持政策之后,许多人也开始选择下海经商,凭借自己的经商头脑闯出一片天地。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经商范围是非常有限的,规定在一些手工业、服务业等基础行业。这些行业在那个时候看来所得的利润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会比普通打工人的收入多出许多,但也很难达到万元水平。
还是有一部分人坚持辛苦的耕耘,不断积累财富,迈入万元的行列。而且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在农闲时节利用空闲时间进入工厂打工,在双重收入的作用之下,成为了万元户。
在经济刚起步的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一种饱含激励的方式,同时也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领头人。那个时候的万元户与现在的万元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么现在资产要达到多少才相当于当年的万元户呢?
在关于资本价值的衡量标准上,粮食的价格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在上世纪80年代,一斤大米的售价通常是0.15元,现在大米销售单价普遍在4.5元左右,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倍,通过比例来换算1万元就相当于现在的3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步入万元户行列的人数占到我国当时总人口的2.8%,如果通过人口比来进行换算,现在只有收入达到万元的人才能够与当时的万元户相比。不过现在能达到万收入的人非常有限,大部分人一辈子也存不下来这么多钱。
从货币供应量来说,在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大概是亿,但在年的12月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高达万亿。随着物价的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的发生,货币是处于贬值的,按照贬值速度来计算,上世纪80年代的一元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元,那么上世纪的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的万元。
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普遍都经历过物质匮乏以及经济困难时期,勤俭节约的意识比现在深刻许多,在除去衣食住行的基本花销之外,基本上不会产生其他的支出。不过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生活支出方面,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而且还有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各种各样的支出,现在人们的花销水平与当年是远远不能相比的。结语总的来说,想要达到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的水平,至少现在人们要收入达到百万之列,只不过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非常少。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表示,我国能拥有50万存款的人都不到1%。由此可见,人均收入达到百万或者拥有百万存款的比例就相当少了。
每个时代的有钱人都是有限的,40年前的万元户很少,大部分人都拿着五六十元的月收入一样,40年后的今天,能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也很少。大部分人都拿着几千块的月收入,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现在社会上使手里面的钱增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的理财投资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追求更多的钱并没有错,但应该是建立在资金安全之上。今日话题:如今资产达到多少,才能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你达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