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忙生产就近就业促增收
村民在剪参本报记者冉绢文/图处处春播,农忙成景。当前本是农户播种农作物的旺季,原本勤劳的大德镇桂花村贫困户黄可云,没有外出务工,也没在自家的地里劳作,他去哪儿了?
在大德镇桂花村3组丹参种植基地里,40多名村民正在忙着栽种中药材丹参,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头戴草帽的黄可云也在其中,他手握锄头正低头挖地。
“家里那点自留地,抽空种点菜。在这里干活每天有80元工钱,从开工到现在,我和老伴已挣了四五千块钱了。”今年67岁的黄可云笑着对记者说。
别看黄可云现在对村里的丹参种植基地这么上心,最初与村支两委唱反调声音最大的也是他。
去年10月,重庆旭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桥元了解到桂花村的自然条件适宜种植丹参,于是与桂花村村支两委商议,希望在这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据介绍,赵桥元是开州人,已在奉节县发展丹参种植基地亩。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大德镇桂花村海拔在米左右,气候、土壤均适合丹参的生长。
“不行!我们就指望这点田地过生活,流转出去了吃啥?”黄可云听说村里要求他把土地流转出去,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他倔劲一下子就上来了。
原来,黄可云的女儿远嫁他乡,他与老伴守着自家的土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没有多少经济收入,随着年纪的增长,日子渐显清贫。黄可云不愿流转土地,周边好几家农户也跟着不愿流转,桂花村发展丹参产业受到阻碍。
“老人家,你这个土地租过来,我们是要给流转费的,平时基地需要工人务工,你们只要愿意干,也是另一笔收入……”赵桥元对黄可云作宣传。
“土地流转出来,让种植大户集中经营,你们不但可以享受租金收入,还可以在这里打工挣钱,每天工钱80块,比种庄稼强吧!”桂花村村支两委一班人对村民们做起了思想工作。
黄可云与老伴合计,算来算去都比自己种农作物划算。于是带头把自家的土地以每年每亩元的价格全部流转给了重庆旭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这次疫情来得太突然,3月正是种丹参的最佳时节,全靠桂花村的村干部帮我协调流转土地、招工人,为我解决了用工难题。”赵桥元说,他共流转了近亩土地,自复工复产以来,他带领村民忙着种植丹参。
“现在丹参种下去,今年11月到明年4月都是采收期。目前已种了80多亩,我希望流转的土地全部种上丹参。”赵桥元说。
桂花村村干部表示,桂花村地处高山区,村民种庄稼收入有限,多数人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都是一些贫困户、五保户等低收入人群,现在大家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个个干劲十足。
桂花村3组组长周兆伟介绍,重庆旭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桂花村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解决了全村17户贫困户、5个低保户就近就业,促进了广大群众增收。
潍坊滨海经开区全力助推竹溪镇经济发展
(记者向萍)3月24日,记者获悉,为携手打好脱贫攻坚战,山东省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潍坊滨海经开区)积极响应,按照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统一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统筹兼顾,凝心聚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结对帮扶,助推我区竹溪镇实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期,潍坊滨海经开区在积极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心系竹溪镇,积极协调对接,调动各方资源筹集疫情防护物资。同时,积极主动与竹溪镇进行工作对接,结合前期扶贫成效和竹溪镇工作实际,双方协商拟定了《年度结对帮扶协议》,对帮扶资金、人才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明确了年度帮扶事项和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全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潍坊滨海经开区提前入手,确定资金帮扶规模,年度援助竹溪镇资金已落实,于4月底前将拨付到位。
下一步,潍坊滨海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强与竹溪镇对接协作,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助力协作地脱贫攻坚战圆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