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上世纪,美国人为抬高银价目的何在我国又受
TUhjnbcbe - 2025/3/29 18:48:00

引言

中国第一次对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调整是在~年,当时伦敦银价降到每盎司53.8美分,在纽约则降到每盎司49.7美分。由于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国际白银受到世界市场的冷落,世界银价一直呈下降状态,中国白银价格也随之下跌。

国际银价波动

而中国作为银本位的用银大国,正是由于国际白银价格的低落,在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的头两年,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呈现出少有的繁荣景象。当时中国商品的零售价格出现了惊人的持续上升,据当时的统计数据,中国北方的商品零售价上升22.5%,上海商品零售价则上升26.7%。由于国内消费水平的上升,中国国内工商企业和银行业也出现多年不见的恢复与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由于白银被世界市场忽略而免受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和影响。但是,从年起,当世界主要金本位国家放弃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体制,实行流通纸币并进行货币贬值后,国际黄金价格由于供大于求而开始下跌,以黄金为汇兑标金的白银价格随之上升。

随着国际白银价格的持续上升,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也逐渐消失。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是年代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年年底世界银价虽在伦敦市场开始出现显著增长,但由于美国当时还使用金本位,银价在纽约市场还没有出现明显增长。但从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并实行货币贬值后,白银价格无论在伦敦市场还是纽约市场均快速增长。

到年,世界白银价格更是出现突发式暴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却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时走向衰退。从客观上讲,中国经济状况日益严峻,除了因为当时国际白银价格持续上升以外,还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国际性的经济紧缩和国外货币竞相贬值;另一方面是中国东北三省的沦陷,因为多年以来东北三省的持续出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贸易赤字。这两方面因素分别从外部与内部加重了中国货币危机困境,但造成中国经济衰退的最重要的原因仍是国际银价大幅上升致使中国爆发货币危机。

因为到年,在国际市场白银价格出现猛烈上升时,中国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在贸易入超加剧的形势下更加严重。贸易入超在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史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近代,这种入超实际上被称为“潜在出口”的下列经济行为所补偿,即中国海外汇款、在华外国机构的消费,以及外国资金的净流入。

~年年底,受中国经济发展景气吸引,这些不断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由于贸易入超所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但是自年世界银价上升以后,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恶化。不仅海外汇款和在华外国人的消费下降,而且在年和年的头10个月,由于中国汇率不断变化、国内通货紧缩加剧,大量在华资金随同白银通货大量流向国外。

自白银失去国际通货地位成为金属商品以来,其价格曾多次出现波动。但世界白银价格出现持续下跌是在一战结束之后。西方各工业国在一战结束后逐渐恢复了金本位制,日本在取消黄金进出口禁令后也完全恢复了金本位。这些金本位国家都需要以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国际市场黄金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白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则开始下跌。中国银价也由于世界银价的下跌而下滑。如果国际市场在黄金需求增加时,黄金供给也能相应增加,则金银的比价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由于受黄金本身矿产量的限制,增加黄金的供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与此同时,一战后,世界工商业发展较快,对黄金需求增大。

再加上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金本位国家的货币需求增加,作为货币准备金的黄金的比重也相应地增大。如此大量的国际性黄金需求远远超过当时世界金矿的供给能力。黄金的需求远大于供给,黄金价格上涨,白银价格下跌。而印度政府在这一期间实行金块本位制后,将大量库存白银抛向国际市场,引起世界白银价格进一步下降。

印度政府向国际市场售银的行为引发其他国家纷纷抛售国内白银,这就使得世界白银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国际市场白银价格开始持续下跌。一般来说,银价的跌落如果不能弥补银矿的生产费用,银矿主会根据市场需求部分停止采矿以减少白银供给,如此国际银价将不会持续下跌,或许还会略有回升。

美国西部是世界上生产白银的主要地区,但美国所产银矿中64%为银铜或银锌混矿,当时国际市场对铜的需求量比较大,世界铜价一直很高。因此,美国的白银矿主不愿因世界白银价格的下跌而停止开采本国铜矿,结果作为矿产附属品的白银便源源不断地与铜一起流向国际市场。

因此,虽然国际市场白银的市价下跌,但美国白银矿主的持续供银行为,导致国际市场白银的供给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白银市场供求失衡的现状,国际银价持续低落。然而从年年底起,国际银价开始止跌回涨。国际银价开始上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

(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很多国家相继放弃了金本位货币体制,年4月美国也放弃了金本位。当时国际上维持金本位的国家只有法国、荷兰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物价的涨落可以影响货币的供求,货币的供求同样也可以影响物价的涨跌。

实行金本位的国家,其货币价格的升降受黄金供求的限制,当黄金供给不足时,黄金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金本位国家币值上升和物价下降,导致金本位国家工商业衰败。各金本位国家为了摆脱萧条纷纷放弃了金本位币制,并实行货币贬值,从而使世界黄金供给过剩价格下跌,国际白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却相对上升。

(2)年召开的伦敦国际经济会议,虽参会各国未能取得预期结果,但在7月22日签署了对世界白银升值有利的国际白银协定。根据规定,印度在四年中出售现银不得超过1.4亿盎司,每年不得超过万盎司;同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在四年内吸收现银1.4亿盎司,即与印度所售之数相同。此外,禁止中国熔化银圆出口。以上由各国政府核准同意的协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国际白银供给的作用,从而使国际银价出现上升趋势。

(3)美国为实行伦敦白银协定,决定每年吸收现银盎司。为应付本国产银者和白银集团的要求,美国政府在年12月21日发表宣言称,将会把大量收买的白银涨到每盎司1.29美元。其目的是恢复1:16的金银比价,但这个价格与当时白银每盎司0.46美元的国际市价相差悬殊,所以美国政府又规定白银集团的以每盎司0.美元的价格收买白银,另一半则作为政府铸币费用。

世界白银价格在美国法律的保护下被人为抬高。年,美国计划将国内私有白银以每盎司0.美元的价格收归国有,并准备等白银储备足量时,以每盎司1.美元的价格将所收回的白银向国际市场出售。

美国当时大量收购白银的目的有三:第一,美国视白银为通货,向世界市场购买,以增加国内通货准备金,由此造成世界银价升高。待自身准备金筹备齐全时,美国再以高价卖出手中的白银,此即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投机。

第二,其他国家将因购买白银而出售美元,美元价格必定下降从而引起美元贬值,这将有利于增加美国商品出口。第三,世界银价高涨,使用银国的制造品(尤其纺织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上升,从而无法与美国商品进行价格竞争。

年各国签订伦敦国际白银协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国际市场白银的供给,稳定世界白银价格。而美国在国际市场收买现银的数量远远超过伦敦协定的规定,使国际市场白银需求增加。同时由于各国放弃金本位制,黄金的需求减少,黄金价格下跌。

由于同中国有着密切金融贸易联系的美、英、日等国放弃了金本位,即使金银比价没有变动,而根据各国货币贬值后的对外汇率换算,国际银价实际已经开始上升,中国对外汇率也随之上涨。中国为用银国,而非产银国,白银又是本位货币,世界银价的暴涨暴跌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非常不利。

结语

中国当初在伦敦国际会议上同意签订白银协定时,以为各国能遵照协定限制产银,共同维持国际银价。但美国为了其国内利益和转嫁经济危机,不仅不遵守协定规定的售银量,反而以种种人为手段抬高银价。美国政府的目的是要通过汇兑优势,与英、日等国竞争国际市场,扩大美国的利益和影响,尤其是在中国的权益,以弥补失去中国东北市场的损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世纪,美国人为抬高银价目的何在我国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