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FT中文网,作者欧阳辉、叶冬艳
FT中文网
FT中文网是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缺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日本与美国曾发生一场长达三十年之久的“贸易战”,最终以日本金融战败告终。从此,日本便被贴上了“失去”的标签,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美日贸易战结束三十年来,日本经济真的一蹶不振了吗?长江商学院欧阳辉教授、研究学者叶冬艳从不同层面回顾了贸易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希望为而今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路提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去30年日本到底“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作者
欧阳辉叶冬艳
来源
FT中文网
自年中开始,中美贸易争端逐步升级,虽然在年初中国和美国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两国贸易争端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的可能性不大。
在上世纪7、80年代,美国曾发动过对日本的贸易战,最终重创了日本经济。本文以史为鉴,回顾了美日贸易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相继破灭,此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90年代末,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的提法就见诸报端。
到了年,日本经济仍无起色,有媒体提出了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到了年,日本经济似乎还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失去的三十年”呼之欲出。
不断地“失去”成了日本经济的标签。原来在人们印象中创造过各种奇迹的日本经济影像几乎荡然无存,日本似乎已经衰落得不值一提。
当今的日本经济果真如此凄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以肯定地说,日本现在仍然是一个国民生活富庶的经济发达国家,所谓“失去的三十年”有过分夸大日本经济衰退之嫌。
近三十年来,日本经济虽然增长缓慢,但它仍是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也位居世界前列。另外,日本对研发一直是高投入,经济体中高科技行业占比也越来越高,经济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日本经济失去了什么?
根据年签订的广场协议,日元在三年内由1美元兑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日元,日元的升值打击了日本的出口贸易。
另一方面,日元的升值预期和金融自由化吸引海外资金大量投入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为了防止日元升值过快和防范通货紧缩风险,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两年里,日本政府5次下调贴现率,从年的5%大幅下调至年的2.5%。存款利率也一路走低,从年底的3.5%下降到了年3月的1.76%。
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大量资金流入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股市和房市过热、出现大量泡沫。
至年,由于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加上国内通胀上行的压力,日本央行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迅速将贴现率和存款利率上调。
在、两年内五次上调贴现率,年8月,贴现率上调至6%。另外,年12月,存款利率上升至4.08%。
这刺破了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图表1:日经、标普和上证指数自年起至年6月19日的走势
资料来源:Wind,finance.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