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球疫情来袭,全球各国央行纷纷发大水,但是我们却发现市场并没有通胀,反而有通缩的风险。在文章中,我谈到了此轮商品大牛市并非全面牛市,如原油、白糖、棉花等大宗商品并非出现上涨,这与佛利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有点相悖。那么是佛利德曼错了吗?
值此时刻,来讨论扩张政策下通胀问题,恰到好处,对于我们判断未来大宗商品以及宏观环境走势至关重要。
从根本上来说,通货膨胀基本上都是由货币超发所导致的,但是货币超发并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是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所以,这时候讨论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那么什么时候货币超发会引发全面性的通胀呢?什么时候又不会呢?这就要说到通胀传导机制的问题了。
在我看来,其实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把自己的储蓄拿出来用,或者是超前消费或者是负债消费或投资。财政政策最终会影响到货币的发行,而货币的发行又会导致财政政策的变化。如果一定要说有变化,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财政政策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而货币政策的导向性则不那么强。
比方说,政府投资基建项目,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通过增加央行或者地方负债而来,对于货币来说,肯定要超发的,否则就会引起通缩,因为东西多了,钱不变,那么钱一定会变得更值钱。而在经济学中,宁愿通胀不要通缩这是一个共识。
又比方说,此次央行定向扶持小微企业,那么这种货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是一般来说,央行的三大工具,降准、降息以及准备金基本上覆盖面是比较广的。
那么问题来了:扩张性的政策是如何传导到商品价格上去的呢?
以财政政策为例,政府投资基建,那么短期内对于钢铁、煤炭、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会快速上升,而供给上升的速度不足,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黑色系就会迎来一波小高潮。基础能源价格的变化,又会逐步增加企业成本,进而转移到终端消费品上,如房产、食品等,进而引发通胀。
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财政政策都会带来相应的变化吗?如果一个国家的需求在世界上只占有少数,比方说新加坡,那么它的需求并不会带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的大幅上涨,那他是通过什么机制来进行改变的呢?
就是汇率,因为负债增加的同时,就得增发相应的货币,而基建投资短期内并不能快速带来财富的增长,那么可以假设短期内国民的财富创造能力并没有提升太多,或者说这个国家的信用下降了,负债风险提高了,这时候资本就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不太健康的话,那么基建会导致货币的贬值,进而带来输入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如基建类的投资一定会带来需求的大增吗?并不一定,我们要看国内经济前景,因为政府投资可能会挤压私人投资。私人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转移到国外,那么就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胀,而且每个国家往往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这种情况比较极端;更多的一个方向是将私人投资的资本转移到蓄水池中,如房产或者股市。
可是转移到房产上以后,会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房价的上涨会引发所有货物流通的成本,进而引发通胀。但是如果转移到股市中来,效果就比较好了,因为股市是虚拟的,股价的上涨短期不会带来物价的直接冲击。相反,还可以把这部分资金吃掉。而目前市场上的情况就比较有意思了,楼市不让涨,股市疯狂涨,水都被赶到这里来了吗?
那么问题是,资金那么聪明,它会听从指令,乖乖地被收割吗?当然不会,但是有时候资金没得选择!利率下降、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又限制自由兑换,如果外围环境更差,钱自然就流入股市了。
有人说,那人们可以消费啊。
所以,这里又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在经济预期不好的时候,人们是不倾向于去消费的,因为居安思危。相反,当经济很好的时候,人们手里的钱才会拿去消费,只有人们把这些钱拿出去消费的时候,物价才会上涨,如果只是存在股市里面,对物价的影响短期有限。
在经济预期向好的时候,就会引发通胀,因为私人投资同时也会增加,而消费者由于对未来比较乐观,消费行为也会比较积极,需求就会集中爆发。
因此,在遇到当下这种危机的时候,大众的比较谨慎,经济预期不好的时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一定会导致通胀,相反,甚至有通缩的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和消费被挤压。可是一旦经济开始好转,私人投资和消费增加,通胀就来了。换句话说,通胀被延后了。
政府如果不想要通胀,应该怎么办呢?一个是加息,将资金回笼回去,一个是将资产卖掉,停止新的投资,从而回笼资金,都会导致利率上涨,又不利于经济复苏。所以,一般只有在通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进行遏制。
货币政策也是一样,本质上都会将资金出借出去,只不过借出去的方向政府不能控制而已,很容易导致不太受政府控制的局面出现。比方说,本来政府想的是让资金流入中小企业,可是资金却违规流入了股市或者,赚钱效应把实体经济的资金吸走了,形成资产泡沫,如果政府对实体也没有足够的支持,那么很快会面临一波破产潮流,资金出走,货币贬值,引发通胀。
股市或者楼市崩盘,国家又不得不再次负债投资,拯救市场,那么这时候又要走一个巡回。但是通胀就不太能够避免了。这时候私人投资会更加绝望,很有可能会引发滞涨。
如果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的引导效果非常好,那么国家的经济会增长,财富会增加,原本的货币通胀就会因为货币的升值而抵消。因为国家的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财富增加,货币的购买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