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物价上涨,可是央行的政策是如何一步步传导至物价的呢?因为决定物价的不是什么货币政策,而是由供需所决定的。
以货币政策为例,如果国家大规模释放货币,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第一个是银行系统有大量的货币,利率下滑,很多人就会把钱贷款出来投资或者是消费。
先来说一说投资,国家释放货币,有了贬值预期,大家就会买入一些资产来保值,从而导致房产、股票等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投资活动成本上升,那么售价就会上涨。所以,通货膨胀传导的第一个重要的层面就在于房产。
国家释放货币,很多企业会进行贷款,扩大投资活动,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供给增长,导致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从而导致整个产业中生产成本的上升。这种生产成本的上升,会通过供应链一层层的传递,最后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上来。反过来,消费者为商品付出的价格增加,就要求有更高的利润和工资来进行保障,从而进一步导致物价的上涨。所以,通货膨胀传导的第二个层面在于需求的快速爆发。
除此之外,国家大量释放货币,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开始上涨,这种输入性的通胀会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进而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物价上来。所以,通货膨胀的第三个层面在于汇率的变动。
再来说一说消费活动,实际上,消费活动对物价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只有最终消费品消费欲望的增加,才会导致企业增加扩张,否则即使是资金成本很低,也不见得企业会扩大投资活动。
因此,货币大量释放的同时,还需要有消费信心,否则投资者不会消费,只会将钱进行避险,避险的资金一方面流出国外,一方面流入一些能够保值的领域,如股票与房产中。所以,经济情况不太好的时候,人们并不会大量消费,而是要避险保值,这种情况下,短期物价并不会因为消费增加而增长。
可是如果人们的消费信心很强,那么这时候的货币释放就会转换为消费,短期内对消费品的快速需求增长就会带来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整体物价的上涨。
在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会有通缩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货币政策通常与物价上涨有一定的时间差。因为货币增长并不一定带来消费或者投资活动,有可能会被沉淀在市场中,只有这些资金开始出来活动,进入投资与消费市场,才会带来物价的变化。
财政政策则主要是由国家主导的,一般分为定向的和非定向两种,税收是非定向的主要方式,因为减免税收可以在很大层面上促进投资活动,但是国家性的政府投资往往是定向的,如八纵八横,这就会带来一种局部上的物价上涨。
如在此次疫情之中,国家进行了逆周期调节,基建投资加码,短期内带来黑色系的物价上涨,因为供不应求,但是在消费端的化工、棉花等等却并没有上涨。
不过,投资与消费活动并不一定会带来物价的上涨,关键还是在于经济情况,因为放水并不一定在长期会带来货币的贬值,只要经济持续上涨,货币不但不会贬值,甚至还会升值。生产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