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为本质上所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运动都被货币所推动。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那么一定会得出结论:货币发行的权力基本可以代表经济权、社会权和政治权。区域领导者一般来说就是区域的货币主权者。世界向多极化发展,那么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就需要改变。
可以从货币的适用范围上去看待世界的多极化。货币的普遍被接受,主要是以商业合同中结算货币为标准。至少目前,美元、欧元和人民币是商业结算的主要货币。这是由于欧元区统一货币的使用让欧洲的力量强大。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参与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外汇储备也是一个指标。不过,这个指标是与商业合同结算的货币相一致的。如果商业合同中结算使用的是单一的美元货币,那么外汇储备也是单一的美元。如果商业合同中主要是美元,其次还有大量的欧元,那么外汇储备中就是以美元为主,欧元为辅。至于为了人员及服务的方便,央行通过互换储备的其他货币,比如日元、泰国铢、瑞士法郎等等,则不是这个意思。
货币所代表的金融安全是每个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金融动荡势必导致社会动荡,进而带来经济危险。保证货币的稳定是国家政策的优先选项。对于美元来说,它是很害怕有其他货币,比如英镑、欧元等挑战它的地位的。让美元措手不及的是,目前数字稳定货币来势汹汹,正在对它构成威胁。比特币已经突破6万美元大关,是对美国政府打压数字货币的价格报复。
暂时放下货币的发行权不说,单就货币的性质谈点看法。在我的货币理论中,货币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独立的性质,一个是观念上的,一个是物质上的。观念上的货币是因为交换的需要,社会在观念上给价值确定一个度量尺度,这个度量尺度就是货币的单位。比如美国元,中国元,英国元。美国把它叫做美元,中国叫做人民币,英国叫做英镑。
价值尺度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决定的。物质上的货币就是交换媒介,即人们用于交换的那个物,比如黄金、白银、纸币、电子货币,等等。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是没有把观念上的货币和物质上的货币完全分开的。不做这样的区分是提出货币贬值概念的原因。作为价值的度量尺度,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也就不存在贬值的问题。
货币超发是一个存在于某些学者头脑中的概念。他们确定货币超发是把M2/GDP当作一个值,而把美国的这个值当作标准。他们认为,如果这个值超过美国很多,那就是货币超发。流动中的货币数量,或者用经济学家们喜欢使用的M2说话,那么这个数量不是由央行随意决定的,而是由市场交易决定的。如果经济活跃,需求旺盛,价格上涨,交易量大,央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就会向市场中投入相应的货币。
货币不存在超发问题,只存在是否引起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个数量跟美国没有关系,只跟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本国经济现实有关系。经济一直处于变动中,美国的经济一直变化,中国的经济也一直变化,以一个不断变化的美国经济为标准,如果不是缺少常识,那一定是存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