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钱会变得越来越毫无价值。过去,一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现在能买到的东西却很少。如果一块钱掉在地上,就不会有多少人捡起来。这是货币贬值的最好表现。
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价格上涨。年,深圳一套两居室的最低成本只有10万元以上。现在深圳的平均价格还不到元。过去,超过10万人只能买2平方米。如果是一栋豪华住宅,它可能不是一平方米。
当然,有人会说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但哪一个涨得更快呢?最近几天,有一项数据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就是“6亿中国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元”。如果按这个月的收入计算,工资真的增长不大,根本跟不上物价的上涨。
此外,货币贬值也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不再能够这样做。所采取的措施是疯狂印钞,使货币迅速贬值,但如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民将陷入困境。有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过高,例如津巴布韦,一个以兆字节计价的非洲国家,每个国家都是亿万富翁,但价值仅为1美元。
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没有投资意识,有一些钱可以存入银行,因此中国的储蓄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如果我们手头有1万元,十年后还会贬值多少?
存钱的利率很低,比如取一万元,按4%的收益率计算,当年是四百元利息,加起来是元,有些人可能以为他们还在赚钱,但是他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按照7%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0*(1-7%)=元。一年时间,存银行利息增元,通货膨胀减,那就是一年后,1万元变成了9元。按照10年来算,那就是减少多元,1万元只剩下多元。
这还只是正常的贬值,10年后多元的价值也完全不一样了,值不了多少那么多钱了。所以,存钱是很不划算的。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完全精准,也很少有人会存10年的时间。但最终的结果是1万元,到10年后,会贬值不少。
货币贬值如此之快,那么什么才能保值呢?下面跟大家简单聊聊一、房产保值:资产保值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住房。对于许多不懂股票和基金的人来说,投资买房可能是最安全的方式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人在中国投机,导致房价飙升。为了修复疫情带来的创伤,全球央行印钱太多了,这会直接导致现有的财富被稀释,而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产是最能保值增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能保值增值的地方先火了起来,所以部分地区的房子在疫情过后变得火爆了!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也简单易懂:大家都知道钱的重量和资产的重量一般是保持是平衡的。如果突然间钱的总量大规模增加,天平就不平衡了。这会导致资产变贵,钱变得不值钱了。因此大家都去抢有价值的资产,这样资产的价格会变贵,价格体系重新平衡。
举个形象的例子,假设社会上的货币总额一共有块钱,社会的总资产一共就个馒头。突然银行又印了块钱出来发大家,原来一个馒头=1块钱,现在由于银行印钱,一个馒头=2块钱。但价格的调整有一个过程,最先买的还是1块钱一个馒头,到后面可能一个馒头会卖到3块钱。价格是波动的,但内在的价值就是2块钱。曹德旺说,中国有14亿人,但真正有能力消费的人有2亿。其他人的钱在哪里呢?他们大多投资于房地产,深圳家庭每月80%或90%的支出用于抵押贷款。
但是,问题来了,至于房产保值的问题,马云早就预言,未来的房价就像洋葱一样,他认为未来房价必然会下跌,在今天的无投机定位下,要想通过投机来维持价值,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二、黄金保值:黄金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慢于纸币的“印刷”速度,也远远低于其他商品的生产速度。从年开始算,美元纸币增长了21倍,美国经济实际增长2.7倍,黄金只增长了1.1倍。物以稀为贵,相对稀缺性是黄金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升力量。过去的20年时间内,金价平均每年的涨幅在8.3%左右。事实上,从古代到现在,黄金因其特殊的保值能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即使在现代,它也是如此。中国大妈不止一次抢黄金首饰,而中国在美国储存了大约吨黄金。
三、股市、基金保值: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逐步国际化,大量的外资开始进入到中国,从目前股市的估值以及市盈率而言,明显处于低估值状态,合理配置也是属于增、保值的手段之一。在资产投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投资资产,确保自身资产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首先,将家庭一年左右急需的资金分别存放在自己的可支配资产中,其余的可支配资产进行投资。这部分资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一般来说,基金投资相对稳定,可以依靠基金团队的力量运作。
如果你有股票经营基础,也可以少量参与,一般不超过投资资产的10%-15%,而短期投资和中长期投资的比例约为1:4。基金投资部分,普通基金固定投资与股票型基金(混合型)比例为2:3,基金固定投资选择指数型基金固定投资。但一定要做好资产投资,一定要定期进行投资总结。不管是赚钱或亏钱,都要进行总结,然后根据总结情况,不断修正或完善自己交易系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投资环境
现在全球都在放水,就是为了降低疫情带来的风险,疫情时期持有现金的人是老大,等疫情过后核心资产将会迎来一次膨胀的过程,货币会贬值,这是公认的事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可以考虑一项更具保护性的投资。
随手点赞,腰缠万贯,一个混迹于业余金融圈财经达人,喜欢就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