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22中国经济年报
TUhjnbcbe - 2025/7/30 18:53:00

刘佳/文

“今天起床就收到新闻推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3关口,这个消息让中国留学生忧心忡忡。”在美国留学的小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意味着我们兑换1美元,需要掏出更多的人民币。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第一次跌破7.3是发生在10月25日。当天上午10:30,人民币汇率从7.下跌到7.;截至当天下午5:30,人民币最低跌到7.,比前一天收盘下跌点,跌幅0.64%。

这一跌更是创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4年来的新低。

汇率下跌令小海预感到家里的压力会更沉重。她向《华夏时报》记者举例说道,比如学费一年3万美元,在今年2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3时,差不多需要19万元人民币。现在汇率在7.3时,则需要22万元人民币,足足多掏3万元。这还没有算上在美留学的生活费用,更是一笔不少的支出。

不过这样的境况并未持续很久。自11月以来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在岸与离岸汇率于12月初更是一度升破7.0,重返6字头区间。

在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看来,中国外汇市场展现新特征,韧性不断增强。

“与前两次美元升值时期相比,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指数波动的敏感性降低。从全球范围看,与主要发达和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处于平均水平。跨境资金流动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有序。”潘功胜表示。

全年汇率走势“前低后高”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政策提振了需求,但供应链扰动、劳动力市场紧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限制供给恢复,主要发达国家通胀远高于政策目标,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数据波动幅度大幅上升,全球宏观环境或步入“高波动时代”。

为对抗通胀,全球主要央行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大幅加息并缩表,货币政策紧缩之快历史罕见。欧央行也大踏步加息,政策利率已升至年以来最高。

由于通胀尚在高位而经济增长动能已放缓,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将面临稳增长和控通胀的两难权衡。

纵观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形态,双向波动较为明显。其中,在11月3日前以贬值为主,该阶段累计贬值幅度为12.9%,之后进入快速回升阶段。

从波动幅度看,年汇率波动幅度为“8?11汇改”以来最高,年内波幅16%。

从波动速度看,人民币汇率在年内共经历了两轮急速贬值阶段,第一次快速贬值区间在3月26日至5月13日期间;第二次快速贬值出现8月15日至11月4日之间,贬值速度快于过去几轮周期。

从外因看,人民币汇率急贬的背后,是美联储快速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元指数快速上行,加大了外汇市场波动压力。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融资货币,存在“美元升值→新兴市场资产价格调整→资金回流美国→美元升值”的循环。避险资金加速回流美国,进一步推动美元上涨。

从内因看,国内局部地区和城市疫情时有反复,影响了经济复苏进程,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市场主体信心遭受一定影响,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不过,临近年底,随着美国通胀压力缓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提升,美元指数逐渐从高点回落,助推人民币从低位反弹。

其中,年12月5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0”关口后,重返“6区间”,体现出市场对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趋向乐观。

“从市场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看,过去汇率贬值周期下限一般在7.2左右,本轮一度突破7.3,但未引发大规模的跨境资本外流,市场对待汇率波动更加理性从容。”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与其他SDR货币表现对比看,人民币贬值幅度明显低于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主要非美货币,汇率虽然有波动,但稳定性相对较好。

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面对美元指数年内多次大幅度上行、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压力加大的情况,我国货币政策仍延续“以我为主”的中心思想,监管部门亦采取多种调控人民币汇率的手段,以维护汇率稳定。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分别在年5月和9月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9月底,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10月,金融机构和境内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升至1.25。

一次次审时度势的出手稳汇率,无不透露出监管层高度重视汇率预期的形成和引导,用市场化的方式掌握汇率调节的主动权,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11月17日,央行在发布的《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汇率指数作为一种加权平均汇率,主要用来综合计算一国货币对一篮子外国货币加权平均汇率的变动,相比双边汇率而言,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国货币的价值变化。

其中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在上方,最高一度在3月超过,从这一点看,人民币币值在全球而言仍保持了稳定。

央行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全球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灵活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抵御外部冲击的“缓冲垫”作用。面对历史上多轮的汇率超调,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市场预期,为汇率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年经济工作时也再次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振市场信心、扩大稳定内需放在关键突出位置,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实现实质性好转打下“强预期”基础,从而为汇率走强提供保障,加之我国健全的外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对于稳定市场预期,释放政策信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外汇市场波动风险,为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运行提供政策保障。

谈及人民币汇率反弹的持续性,银河期货研究员沈忱在研报中指出,年,在有管理的浮动体系下,人民币汇率将寻求新的合理均衡水平,并在其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并提升市场化水平,即波动区间拓宽、汇率弹性增强,以在“以我为主,兼顾内外”的前提下发挥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潘向东则预计人民币反弹持续性会好于预期。他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当前汇率市场所面临的国内外不利因素都在趋于缓解,使得人民币具备企稳的基础。

“随着外围经济体步入衰退概率的上升,美联储加息节奏逐步放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行压力有所减缓。国内经济和生产活动在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更多消费和投资场景不断释放,有望迎来经济稳步回暖的局面,加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举措,这也将提振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反弹回升可期。”潘向东坦言。

人民币汇率支撑效应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背景下,央行也一次又一次重申将优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对年的人民币汇率波动走势仍将给予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22中国经济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