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豌豆)来源:蒲公英
延伸阅读
一粒丹参种子的自述
过了端午,陕南的天气越来越炎热、刮起的风也越来越燥。
最近几天都是大晴天,我的同伴们离开母亲落到地里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我身体里的水分也越来越入不敷出,变得硬实起来。风吹过发出“噌噌”的响声,总感觉风再微微大一点儿,我就会飘落下来。
最近几日主人来看我们的频次越来越高。每次来,都认认真真的在地里上上下下打量着我们,有时会自言自语的说:“再等等,硬实的籽儿还不到三分之二”。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熬着,我是真着急,真怕一阵大风过后,我也像之前的同伴们撒落在地里,默默的烂掉,我的梦可真是梦了。
呃,今天主人又来看我们了,听着脚步声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近,走到我的身边儿停了下来,上下打量了打量说了一声:“能收了”又顺着地边的小路走了。我听后真的很高兴,终于主人要来把我们收走了,不会随意丢撒在地里了,我们的梦也可以继续下去了。
第二天很早,天还没有亮,我就被小山村的吵闹声惊醒了。山区的早晨雾蒙蒙的,我的身上披着一层薄薄的雾珠,韧性大增好像和母亲贴的更牢固一些,不像午后一不留神就掉下去了。吵闹声好像越来越大,脚步声也越来越近,仔细一听,像是主人走在前面说些什么。
这时我有些激动,猜是主人来收我们回去了,想着、美着、得意着,小山村的五六个老人手,已经站在地里了。人们从斜挎的篮子里拿出大剪刀,开始把我们着生的花絮(花茎),从我们的母体上剪下,然后扔到斜挎的篮子里,就这样一支一支的剪着,天慢慢的亮了起来,太阳也慢慢的露头了。
这些老人手都是和主人在这个小山村里一起长大、成人并慢慢变老的,大家都很熟悉,干着活儿聊聊天儿倒也热闹。大家偶尔也会触景生情的聊聊我们(丹参),毕竟七八十年代大家都靠着种植丹参养家糊口,这也算大家的一个共同话题。听说当时村里人多地少,好地舍不得种丹参,都种着小麦玉米,要填饱肚子。
剩下的地种粮食没有收成就种成丹参,这些地大部分都在坡上,有些坡地斜的都站不住人,种子、种苗、肥料等等都靠人背上去,挖出来的丹参也都靠人背下来。
可别小看这些长在坡上的丹参,当时可是这个小山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与经济来源,有的说我家第一台黑白电视就是用卖丹参的钱买的,有的说我家孩子上学的学费是用卖丹参的钱交的,还有的说我娶媳妇的彩礼是用卖丹参的钱攒的……
看一眼现在的山坡大家都在惋惜,以前种丹参的地都荒了,种粮食的地也没人种了。听着听着,大大的剪刀向我挥舞过来,“咔嚓”一下我所在的花絮被剪下来,装在了篮子里,我还很庆幸我被顺利的收了。
不知不觉大太阳悄悄升到了当头顶,风吹过又听到哗啦啦的响声,大家也汗流浃背了,不停的有人叹息老了干不动了,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还是听到当年我一晌(一上午)能收半亩丹参花絮、我当年能收八分、我当年能收六分……
可今天一共二亩地,五个人才收一半。主人说收工啦,明天再来收吧,丹参籽太干了一碰种子都落地里了,于是大家把剪下的花絮,一篮子一篮子装在手推车上,收拾收拾往回走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