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史反思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之间具有怎样
TUhjnbcbe - 2022/12/30 9:22:00
北京雀斑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一、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的关系

经济史反思: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当今的世界上,通货膨胀已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症。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存在通货膨胀,几乎无时不存在通货膨胀。这种长期持续的、波及到全世界的通货膨胀,是以前几个世纪所从未见过的。这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从30年代大危机期间及其以后几年内,资本主义各国的金本位制相继崩溃后,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纸币制度。通货膨胀正是与纸币制度和纸币流通紧密联系着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通货过多,并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而在从前的金属铸币制度下,只要能够维持金属铸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维持银行券对金属铸币的自由兑现,允许金银自由输出入,就不会出现通货过多的现象,也不会发生通货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可能出现通货过多的现象,这是因为:

1、金属铸币一般不会超过流通界的需要,即使偶尔超过了需要,由于铸币具有贮藏手段职能,过多的铸币会自发地退出流通界而形成贮藏。

2、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可兑现的银行券一般不会发行过多而超过流通界的需要,即使偶尔发行过多了,过多的银行券会通过兑现*金或金属铸币而回筹到银行。

3、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支票流通也不可能过度地超过流通界的需要。因为过多的支票流通只有在银行大量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上才能出现,而派生存款的创造,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是受银行库存现金的数额所制约的。

在金属铸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仅不会发生通货过多的现象,也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的现象。银行券可以随时与金银自由兑现,这就保证了银行券不会对金银贬值,至于金银铸币本身则具有内在价值,所以也不会对自己“贬值”。

但是,纸币流通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纸币最初是由*府发行的。*府为了满足国家财*上的需要,有权不按流通界的实际需要来发行纸币,即所谓财*性发行。其结果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界的需要。而当纸币和已经纸币化的银行券即不兑现的银行券的数量超过流通界的需要时,既不能象金币那样自发地退出流通界而被人们贮藏起来,也不能象银行券那样通过兑现金银而退出流通界回笼到银行。

这样,过多的纸币就充斥在流通界里,出现通货过多的现象。与此同时,支票流通的规模也会超过流通界的需要。因为银行不再需要以金币支付存款,银行就可以通过扩大信贷来创造过多的派生存款。流通界存在着过多数量的货币符号,自然会引起通货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即发生了通货膨胀。由此可见,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是纸币流通。在纸币制度下,由于纸币的过度发行,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这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就是通货膨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尽相同。

二、传统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传统的通货膨胀是指*事通货膨胀而言。在国际间爆发战争包括两国或几国间的局部战争和世界大战时,或在一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内战时,参战各国或内战双方都必然要发生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主要与纸币的财*性发行相联系。在纸币的发行不是以国民经济对货币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用作弥补财*赤字,解决财*开支的手段时,其发行量必然是过度的,也必然会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上涨。历史上美国独立战争、普法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如美国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法国镇压越南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期间所发生的通货膨胀,均属于传统的通货膨胀。

由于爆发战争,参战各国的*费开支十分庞大,并且一般占到整个国家财*支出的较大比重;但战时国家财*收入却不能相应地增长,以致以正常的财*收入无法满足巨额*费开支的需要。其结果是国家财*入不敷出,出现巨额的赤字。*府一般都是采用下列三种办法来弥补财*赤字:*府发行国家公债;增发纸币;增加赋税。

发行国家公债,如果由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和个人购买,只是社会购买力的转移,社会公众的购买力减少了,*府的购买力增加了,对货币流通的状况不致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府发行的国家公债,是由中央银行来承购,则中央银行就可以凭借其所持有的国家公债作为发行纸币的保证,可以增发相当于公债持有量同额的纸币,从而使纸币发行过多,远远超过流通界的需要。

根据财*需要直接增发纸币,同样会使纸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界的实际需要。增加赋税,如果是增加间接税,纳税人会将税负转移到商品价格上,直接刺激物价上涨。战争期间,一方面是纸币发行过多;另一方面,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国民经济畸形发展,*需品生产猛增,民用品生产锐减,市场上商品奇缺,再加上战争的破坏,必然引起纸币急剧贬值和物价普遍地、迅猛地上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参战各国的*费开支累计总额约达1万亿美元左右,这导致各国财*出现巨额赤字。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巨额财*赤字,广泛地采用了发行公债、增发纸币和增加赋税三种办法。其结果,流通界的纸币量迅速增多,银行活期存款也呈现巨大的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货币流通量增加了2.16倍,英国增加了1.59倍,法国增加了4.28倍,德国增加了4.77~5.25倍,意大利增加了15.33倍,日本增加了10.30倍。但是在此期间,参战的资本主义各国的工农业生产,有的没有什么显著的增长,有的甚至降低了。只有美国由于远离战场,其工业生产因*事工业的膨胀而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但从年到年仅增长了一倍。总之,生产的增长与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相比是低得多的。

流通界纸币量的过多,必然引起纸币贬值,即单位纸币购买力的降低。到年底,美元的购买力降到战前水平的75%,英镑降到60%,法国法郎降到27%,日元降到38%,意大利里拉则降到5%以下。

从物价上涨来看,从年到年,美国批发物价指数上涨了35%,英国上涨了67%,法国上涨将及4倍,日本上涨到2.6倍,意大利上涨到20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40年代后半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其主要原因是庞大的*费开支。战后美国妄图称霸世界,推行侵略*策和战争*策,建立*事集团,大搞扩*备战。法国则直接对越发动侵略战争,妄图恢复其殖民统治。浩繁的*费开支,造成巨额的财*赤字。

为了弥补财*亏空,必然要大量增发纸币,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以法国为例,从年到年,法国每年均有财*赤字,五年间赤字总额累计达.4亿法郎。法国的货币流通量从年的亿法郎增加到年的亿法郎,五年间增加了1.67倍。同期纸币购买力下降到18.7%,批发物价指数上涨了4.33倍。战败国日本,由于要承担庞大的占领费用,致使财*收不抵支,赤字累累,最后也只有乞灵于增发纸币。日本从年到年,每年都有财*赤字,四年间赤字总额累计达亿日元。

货币流通量从年的亿日元增加到年的亿日元,五年间增加了7.3倍。而同期工农业生产增长有限。同期纸币购买力下降到1.8%,批发物价指数上涨了53.33倍之巨。在德国西部的西方三国美、英、法占领当局,为了弥补占领费开支,更直接在西德境内发行占领区马克,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战后四十多年来,总的来说是一个和平时期,没有爆发世界规模的大战,但是时而爆发两国间的局部战争。在局部战争期间,参战各国都发生了通货膨胀。例如,美国在50年代初进行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后来又在越南战争升级,这都耗费了美国的巨额财力;再加上美国实行国民经济*事化,大搞扩*备战,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更增大了*费开支。在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费开支最少年份占财*支出的30.7%,最高年份竟占到66.2%,一直到年*费开支仍占到32.1%,以后虽趋于下降,但直至年仍占23.3%。如此庞大的*费开支,必然造成巨额财*赤字,通货膨胀也就不可避免了。

法国从战后初期起就发动镇压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随后50年代又在阿尔及利亚进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这两场战争使法国的*费开支在50年代占财*支出的23%~25%左右;这是造成法国50年代财*赤字累累,从而通货膨胀严重的重要原因。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史反思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之间具有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