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济史回顾通货膨胀的测度及指标选择
TUhjnbcbe - 2023/1/10 1:09:00

既然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的贬值,那么,在理论上,通货膨胀率应表示为: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货币需求量。然而,世界各国都未采取这种办法测度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的测度及指标选择

首先,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供求量测算不准,因而难以由此准确计量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得通过测算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价格上涨率来粗略地表示通货膨胀率。说其粗略,一是因为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之间尚存在一定的不一致,二是因为货币供给与物价之间也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马歇尔指出:“以下若干因素可以永久地改变通货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第一,人口和财富的变化,这可以改变总收入;第二,信贷机构的增加,它们可以用其他支付手段代替通货;第三,运输、生产和商业化方法的变化,这可以影响商品在制造和买卖过程中易手的次数。另外,一般商业信用和商业活动的变化可以暂时改变通货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其次,到目前为至,表示价格指数的方法也都各有缺陷,不完全令人满意。如果认为价格指数就是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率又是衡量货币购买力的重要指标,那么“一种十全十美的衡量一般购买力的单位不仅不可能得到,而且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货币的有效价值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部分地取决于其欲望的性质。”

在确定了测度通货膨胀的方法后,面临的问题就成了选择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通货膨胀。一般来讲,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指标来表示通货膨胀率,世界各国似乎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选定。在西方国家,一般用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通货膨胀率。如美国劳工统计局(TheBureanofLaborStatis-tics)统计的CPI。

但在不发达国家,一方面其经济成份中第一产业占比大,农村人口占比是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的数倍,因此选择这一指标就不能全面反映不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程度。另外,这一指数是一种拉斯派拉斯指数,具有拉氏指数不可避免的缺陷。长期以来,中国习惯上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衡量。

其优点是,统计样本期长,便于理解,接近于人们的实际感受;同时,统计频率可以小到以“月”为单位。其缺点则是,统计面不广,未包括服务费价格;接近于消费价格,对于大量的批发价格上涨则未包括。年,中国开始公布批发物价指数。这一指标在统计方法上较方便,但不如零售价格那样反映直接和敏感。

GNP平减指数(GNPdeflator),也叫GNP平缩指数或缩减指数。它是帕舍指数的一种,表示以现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高于基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含盖面很广,包括了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增值。其缺点则是要对那些不在市场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进行估算。由于这是一种典型的帕舍指数,所以往往低估通货膨胀程度。另外,存在统计上的时间问题,即在统计频度上取得GNP的月度数很不容易,从而为计算GNP平减指数的月度数带来困难和不便。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例证

根据通货膨胀的稳定程度和通货膨胀的水平,可以将通货膨胀划分为三种类型:

温和的通货膨胀(moderateinflation)或爬行的通货膨胀(creepingin-flation)。这种通货膨胀下,通货膨胀率一般在1-3%,并且比较稳定,便于预测。人们会根据预期,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如订立合同时考虑进预期价格上涨,选择不同投资对象等。但是,并非说这种通货膨胀无关紧要。因为如果你手中的货币不进行投资,或者投资的回报率低于这时的通货膨胀,那么,在不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手中的货币仍然贬值。

急剧的通货膨胀(gallopinginflation)。当通货膨胀率高达二位数时,如年率为20%,甚至%,则称为急剧的或奔腾式通货膨胀。在这种通货膨胀水平下,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被扰乱,社会价格信号失真,人们开始抢购主要商品、硬通货、*金等一切以保值的东西。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一般将月通货膨胀超过50%称为恶性循环性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极为剧烈,危害也特别大,一般出现在战争、灾荒、地震等特殊时期。

年7月德国的批发物价指数为,到了年12月则达到了万亿。从而形成所谓“经典的通货膨胀”。旧中国国民**府时期,中国也经历过灾难性的恶性通货膨胀。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华北后,通过大量发行货币,使货币贬值来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国民**府也曾通过大量的货币发行、贬值货币来搜刮民脂民膏。对于这种影响程度大,水平极高的通货膨胀,我们都有理由称其为恶性通货膨胀。

当然,对于通货膨胀的高低程度和标准,还会因各国的经济背景和人们的感觉而有不同的界定。在西方国家,如果通货膨胀达到5%左右,似乎已很严重,朝野上下就会为此而激烈争论,中央银行也将积极采取严厉的反通货膨胀措施。所以,总体上战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还是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却一直在高水平上运行,似乎也得到了这些国家人民的认同。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既然通货膨胀与价格上升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可否认为物价的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呢?回答是不肯定的。

从理论上讲,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产品中所包含的活劳动价值相对减少,从而商品的价值含量也相对降低,其价格理应下降。也只有这样似乎才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教义。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往往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是由于,尽管加工水平在提高,但获取所需原材料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的稀缺程度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对矿产等原材料的不断开采,其开采的难度早已不同于过去,同时,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背后则是培养这些劳动者所花费用的日渐昂贵,因而现在的劳务费也已是过去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由于许多产品升级换代快,新产品、新品牌随时出现,那些表面看似一致而实质上已发生变化的产品,在可比性上出现差异。或者说新产品由于其加工更加复杂,其所包含的价值也更大。这样,相对于旧产品,新产品的价格有适当上升才符合情理。“故就极长期而论,物价总是向上的:因为货币比较丰裕时,工资单位上涨,而货币比较稀少时,总有办法增加货币之有效数量。”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用以表示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如消费物价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其统计根据都是根据拉斯派拉斯指数,该指数它以基期的商品种类为依据,忽略了基期至现期这段时间中新出现的商品种类,从而在统计中夸大了整个价格水平;而GNP平减指数,是以帕舍指数为理论依据,当然带有帕舍指数的缺点。

梅耶等人曾更详细地从供给与需求个方面分析了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关系。从供给方讲,他们认为供给曲线会向上移动,就会使价格上涨。造成这种移动的因素有:外国卡特尔提高进口价格,如欧佩克提高石油价格,使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价格上涨等。这种供给方的冲击引起的价格暂时上涨是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他们认为,由于两个原因使之不大可能。第一是供给冲击是经常性的事件,它较快地发生,但不会在一年中重复出现。尽管它可能使价格水平在较高水平上滞留一段时期,但不会继续上涨;第二是总需求曲线证明,随着价格上涨,实际收入会减少,由此引起的失业会对工资和价格产生下降的压力。

如果供给方的冲击真的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作用,必须有两个可能的条件:一是为了防止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和失业增加,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调节供给冲击。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成了通货膨胀的动力;二是雇员强烈抑制实际工资的减少。从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为刚性。

从需求方讲,若总需求曲线上移,那么,价格则上涨。他们认为,下列任何因素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上移: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投资效率、*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而且在税收、进口或货币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也会向上移动。但这些因素引起的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价格的暂时上涨,关键在于这些因素是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变动,只有连续变动才能最终引起通货膨胀。

CPI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特征,即第三产业占比大,城市居民占比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往往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这是由于,尽管加工水平在提高,但获取所需原材料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通货膨胀与价格上涨的关键的区别是,前者是价格的持续上涨,后者只是短暂上涨。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史回顾通货膨胀的测度及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