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美元日元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是否符合东
TUhjnbcbe - 2023/2/10 14:23:00
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东南亚国家货币锚需求与汇率制度选择

1.东南亚国家货币锚需求

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开放程度也不断提升,频繁的境内外资本流动更是助推了这一繁荣景象。

区域内国家除泰国采用固定汇率制以外,大多采用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比如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菲律宾则采用独立浮动汇率制度。

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形成冲击,资本项目开放背景下,各国*府意识到难以通过货币*策应对国际投机资本的攻击,并维持汇率稳定或保持固定汇率。

危机中受到重创的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危机后都开始将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方向调整。

但是,尽管东盟国家中除菲律宾外都官方宣称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汇率变动却反映出盯住美元的特征,即出现了所谓的“浮动恐惧”的现象,这也反映出美元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仍然稳固。

年全球金融危机再次重创高速发展中的东南亚经济,面对危机,东南亚地区迫切地意识到加强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危机后,东盟经济一体化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酝酿了十年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贸易进入零关税时代。

随着东南亚地区各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东南亚国家联系日益紧密,东盟作为一支重要的区域性力量,国际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不过由于许多东南亚国家存在天然的地理隔离,并且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缺乏欧洲大陆建立统一市场的良好条件。东南亚各国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在汇率调整上受到原罪论、浮动恐慌论、三元悖论等诸多问题的困扰。

就目前发展背景以及各国实际选择来看,盯住货币锚是东南亚国家稳定本国对外出口和经济增长,维护本国货币*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的较优选择。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东南亚国家对于货币锚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近十年来,东盟经济平稳发展,出口规模相对稳定,而出口占GDP的比重呈现下滑态势,从年的54%降至年的45%。

各国GDP增长更多来源于国内市场需求,反映地区经济已经处于从“出口导向”向“内需拉动”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锚定一篮子货币以稳定汇率,既能减少单一锚定美元带来的束缚,又能较好地发挥财**策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作用。

东盟国家出口目的地在近十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东盟十国对欧盟和韩国出口占比始终保持稳定,分别在10%和4%上下波动。但对日本出口占比持续下滑,从年的10%降至年的8%。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在东盟出口市场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但近两年来对美国出口占比快速提升,有赶超中国市场份额的势头。

总体来看,东盟出口目的地出现向大国集中的态势,东盟向中国、美国、欧盟、日本、韩国5国出口占比合计从45%提升至54%,向中、美两国出口占比从21%提升至32%。

随着东南亚国家逐渐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出口产品流向中国和美国的份额进一步提升,仅将美元作为货币锚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逐渐需要参考一篮子货币,并根据国内经济*策目标灵活调节本国汇率。

2.东南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汇率安排报告》,除文莱采用货币局制度以外,总体来看东南亚国家大多采用了有管理的汇率安排,没有国家采用自由浮动汇率。

通过国别之间比较可以看出,各国在管理本国汇率波动时,多会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倾向于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安排。

美元、日元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

此时我们再来看,美元、日元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是否符合东南亚国家货币锚需求?

1.美元地位及单一盯住美元锚弊端

美元成为东南亚国家货币锚的过程,也是东南亚国家逐渐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生产、贸易和金融网络体系的过程,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将美元作为主要货币锚,以稳定国内通胀和出口贸易,实现“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

从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到“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再到中国崛起,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贸易网络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但美国始终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家。

以“出口导向型”和“资源禀赋型”为特征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无可避免的需要选择美元作为货币锚。然而,过度依赖美元存在着所谓的“美元陷阱”问题,其主要原因和现象包括以下几点。

1)东南亚各国需要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美元贬值会造成各国美元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此时抛售美元只会加剧美元贬值,损害本国积累的财富。

并且,各国为获得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反而不得不持续增持美国国债,从而陷入一种循环,即所谓的“美元陷阱”。

同时,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限制了将国民财富用于国内投资,而不得不投资于低利率的美国国债,从而本国积累的国民财富被美国变相侵蚀。

2)美元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计价结算中具有强势的垄断地位,这也是日元和人民币始终难以突破的领域。

美元贬值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削弱美元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同时也对依靠进口石油、钢铁等原材料发展工业制造业的东南亚国家形成巨冲击。

3)美元升值或贬值更多是为了本国发展目标,这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存在冲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目前所谓“美元陷阱”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出现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货币充当货币锚。

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又一次把当下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到了各国面前,核心问题便是过度依赖美元体系为本国经济稳定性带来的隐患。尽管金融危机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暂时采取盯住美元汇率的策略,以维护全球或区域经济稳定,但危机解决后各国纷纷表达出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向。

同时,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盟GDP占全球GDP份额已从2.5%提升至3.6%,而日本则从7.9%降至5.8%,二者差距迅速缩小,东盟已经成为亚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过度依赖美元已经不能满足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此外,随着东亚地区经济深度融合,东南亚国家作为“雁行模式”中的“尾燕”,一直是中国、日本两国推进本国货币区域化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元日元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是否符合东